APP下载

还学生一方倾诉的净土

2011-02-19金华芳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第一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7期
关键词:作文生活教师

■金华芳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第一中学)

张志公先生曾说:“语文知识是运用语言文字的知识,不是理论知识。”这一论点的落脚点在于运用,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中学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尺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的发展,是当今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之一。基于学生个性内涵的丰富性,以及作文教育的独特性,目前作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是鼓励和培养学生自主性作文。

然而,为了升学考试,“写什么”局限于教材规定的内容和划定的范围,“怎样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出的几种模式。学生不再是写作的主体,写作不再是真情的流露。不少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看了题目皱眉头,打开本子咬笔头,想了半天没个开头”,文章干巴巴的,没有创意。学生的这种写作现象与作文教学中“重指导轻练笔,重课内轻课外,重形式轻内容,重共性轻个性”的教学分不开。这样的作文千篇一律,自然就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笔者认为,我们应当提倡自主作文,给学生自由畅谈的空间,一方倾诉的净土。

一、环境和谐——愿意倾诉

作文教学的过程,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作文知识的过程,而是向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作文训练环境,组织学生自主练习作文、自我培养作文能力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练习作文的主人,而且是一个具有自主选择作文题目、作文内容、作文中心的创造性发展主体。教师要与学生确立平等的地位,尊重他们对作文训练的选择,让学生写想写之事,说想说之话,抒想抒之情。只有具备这种观念,作文教学的自主性才能得到充分保证。当然,教师“放开”而不是“放手”,必要的作文方法指导不能丢掉;学生的“自主”也应该有度,要在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重点及教师预定的作文教学目标约束下“自主”训练,做到“开放”“自主”适度。在这种教师放心、学生舒心的和谐环境中进行作文自主训练,学生才会愿意表达,写作才能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二、激发兴趣——乐意倾诉

学生对写作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自觉地探索与创新。鼓励学生自主表达熟悉的生活,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写作,就必须让写作成为使学生快乐的活动。写作是学生“情动而辞发”,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们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对下一次的成功充满期待。为此,可以通过开展作文竞赛,发表学生习作,编辑手抄报,组织文体表演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实现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大脑——让学生思考,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评价作文时,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增强自信,通过尊重、关心、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在各自的起点上发挥潜能,张扬个性,自主作文的土壤就会越积越肥沃,学生倾诉的热情必然越来越高涨。

三、观察积累——倾诉之源泉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老师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写自己日常生活中美好的瞬间感受。学生有事可写,也容易写好,既能激发写作兴趣,又能通过实践提高写作技巧。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开展现场记录,现场写话训练;组织学生写广播稿;让学生记叙演讲比赛的活动过程;组织学生扫墓,参加公益劳动,引导学生叙事抒情。这样,就能从心理上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使其掌握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阅读书报杂志、课外佳作便是积累语言良种的重要途径。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智、受到思想教育和道德熏陶,而且还能提高阅读技能和写作水平。学生可从大量的课外佳作中获得搜集生活素材的启发和联想、表现手法的借鉴,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教师通过生活再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表演展示等多种方法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诱发他们的写作情感,使其体验真实的生活。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学生积累了语言和生活材料,才有自主写作的资本,才能写出有个性和新意的文章。素材犹如种子,有了种子就有开花结果的希望,就有了自主倾诉的源泉。

四、自主表达——倾诉之灵魂

情感是写作的灵魂,更是写作的动力。一个视写作为畏途的学生,无论如何是写不好作文的。作文课上,教师往往出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去写,很少考虑学生有无这方面的生活积累。学生拿到题目,只好硬着头皮去应付交差。要么模仿范文,要么胡编乱造,写出的作文大多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缺少新意,不是自己真情的流露。如此写作,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灵气。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命题,少写命题作文”。

我们要打破陈规,还学生“自由”。这种“自由”,包括“精神的自由”和“笔墨的自由”。所谓“精神的自由”,就是不轻易为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写作内容是广泛的,文章形式是开放的。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有个性、有思想的人,而不是同一个机床上“复制”出来的规格相同的“零件”;重视的是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而不是墨守成规的因循思想。要告诉学生,不要被一些人为的机械化的作文模式牵着鼻子走,而是要全神贯注于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用笔去宣泄发自内心的情感,用文字去贮藏不忍忘却的瞬间,“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布置作文时,教师只提供写作范围,不限定只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不提出只能以什么题目写,不能以什么题目写。在内容上,让学生从感兴趣的材料入手,敞开心扉畅谈感兴趣的话题,写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体验。在命题立意上,让学生根据所写内容自主命题,自行立意,不强求一律,还可运用多种形式表达。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在作文中大胆地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由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

“真情是文之灵魂,不管是滔滔巨浪,还是涓涓细流,只有自然而然地涌自心泉,才会引起人们心灵的回音。”只有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倾诉,乐于倾诉,自由地表达,在作文中说真话、写真情,才能逐步加深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塑造他们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让我们把这一方倾诉的净土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吧!这样,学生才能在作文中充分释放心灵,喷发出自主作文绚丽灿烂的火花。

猜你喜欢

作文生活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