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科学谋划 “十二五”及2011年农业资源与区划工作*

2011-02-19刘北桦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年3期
关键词:区划十二五资源

刘北桦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北京 100026)

1 “十一五”期间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全国农业资源区划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形势,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中心任务,认真贯彻落实部、办领导指示精神,按照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十一五”规划的要求,精心谋划,科学安排,在各地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资源区划学会、研究所等相关单位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和开创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突出表现在几个“一”。

1.1 形成了一大批农业资源区划研究成果

全国农业资源区划系统紧紧围绕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充分立足工作职能和各地实际,着力增强农业资源区划研究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战略性上下功夫,取得了一大批丰硕成果。一是研究主题上进一步聚焦。针对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区域农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循环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具体,完成了《中国农产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等一大批学术专著和研究论文。二是研究方向进一步突出区域协调。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先后围绕一省 (如新疆、西藏、甘肃等)、省内 (辽宁沿海经济带、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江苏沿海等)、跨省 (长三角、珠三角等)或特殊功能区 (如重庆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都市圈等)等农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开展了大量深入研究,推动了国务院一系列区域性规划或政策性文件的出台。三是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各地农业资源区划部门结合本地“三农”实际,围绕政府关注、农民关心、社会需要,进一步强调属地服务的实现,在拓展农业功能、建设设施农业、发展休闲农业等众多非传统领域深入研究,推动了地方现代农业的发展。

1.2 编制完成了一系列农业区划和农业规划

开展区划规划编制是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最基本的内容,也是最能体现农业资源区划特点的重要工作。“十一五”期间,各地围绕区划规划编制,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传统农业区划工作得到加强。一些省区相继开展了农业气候区划、种植业区划、农用土地区划和农业综合区划等农业区划试点工作,部分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成了精细区划试点工作。二是新时期农业功能区划顺利完成。从2007年开始,全国农业区划办在试点基础上全面布置开展农业功能区划研究工作,这次会上,相关研究成果已汇编成书,农业部韩长赋部长亲自作序。同时,基于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成果,农业部在参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修改工作中提出的加强农业方面的意见建议基本都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认可和采纳。三是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成效明显。编制印发了《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导各地工作。参与编制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2008-2015年)》,牵头完成《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共同组成全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总体规划体系。各省区划办也结合本地实际,承担或参与编制了全省或部分地区特色优势产品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设施农业发展、旱作农业发展、循环农业发展、农业节能、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以及“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特色农业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等方面的规划,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1.3 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农业资源监测评价体系

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搞好农业资源监测评价是农业资源区划系统的基本职能。几年来,各地区划办紧密结合农业多功能特点与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监测内容进一步调整,监测范围不断扩大,监测手段更加完善。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和不同特色的农业资源监测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监测面不断拓展。在认真开展农业资源变化、重大灾害对农业影响等传统监测工作以外,各地还结合本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际,从满足宏观调控决策服务角度,相继组织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民增收减负等多方面调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形势下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和监测工作。二是监测手段更加规范科学。各级农业资源区划部门严格按技术规程开展监测工作,一些省市还制定了《加强和深化农业资源监测评价工作的意见》、《农村经济动态监测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有效促进了农业资源监测手段现代化,监测质量明显提高。三是分析评价显著加强。各级农业资源区划部门立足一切为了服务、一切为了使用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农业资源区划数据库,更加注重对监测结果的分析评价,相继编制完成了一大批《农业资源综合评价报告》等成果,实现了农业资源区划信息由定量管理向定位管理、由单一数据到综合信息服务、由手工运算到数字化运转的转变,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提供了准确详实的分析数据和结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1.4 构建了一套快捷高效的农业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系统

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信息化支撑手段,“十一五”期间,在各地农业区划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农业遥感监测系统稳定的业务化运行。一是体系更加完善。经过努力,研究出台了《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运行管理办法 (试行)》,对各分部和分中心予以挂牌确认,初步形成了以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2个分部、11个分中心和200个国家级地面样方网点县为基础的国家、区域、县三级监测网络。二是运转更加规范。每年编制农情遥感监测日历,先后印发《国家级地面样方网点县监测工作方案》、《农作物遥感监测工作规范 (试行)》等规范性文件,积极争取土壤墒情、农业旱情划分等多项行业标准制定任务,逐步推行项目合同管理制度,为推进工作规范化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任务更加饱满。随着业务运行经费的不断增加,全面实现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五大作物种植面积、长势、单产和总产的年度例行监测预测,对作物生长期间的长势、土壤墒情开展每月2次的动态监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监测品种和监测范围,相继组织开展了甘蔗、油菜种植面积遥感监测试点研究,启动了农作物种植面积本底调查工作,完成了大量旱灾影响等应急性监测任务。一些地方还积极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手段开展各具特色的创新性探索。目前,农业遥感信息已经成为农业部信息会商的重要依据。

1.5 锻炼了一支过硬的农业资源区划队伍

全国农业区划系统高度重视区划队伍建设,注重调动和发挥了农业资源区划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区划工作人员素质。一是机构队伍进一步加强。全国农业区划办每年召开年度工作座谈会部署工作。积极举办各类培训班、座谈会等,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和素质培养。深入开展农业资源区划30周年纪念活动,表彰了533名为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志,并编辑出版了《中国农业资源区划30年》一书。一些省市利用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机会,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本地农业区划机构,有的省还专门出台了进一步做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指导性意见。目前,全国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 (区、市)均设有独立或挂靠的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二是学会等社团作用更加明显。全国区划办切实加强了对区划学会工作的指导,推动完成了换届选举,大力支持区划学会在学科发展、期刊创办、国际交流、理论研究、体系建设、机制创新等方面工作。中国农业资源区划学会根据形势发展,新设立了休闲观光农业等行业分会,争取并组织开展了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活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等一批刊物影响力不断增强。一些省市重新成立了区划学会,或完成了新会员的登记工作。

上述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了在新阶段新形势下,农业资源区划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关键是我们能不能适应新阶段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区划工作要求的问题。全面回顾“十一五”农业资源区划的发展历程,有几点经验必须坚持,并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一是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农业资源区划工作要打开工作局面,赢得领导支持,必须坚持服务“三农”这一宗旨,紧紧围绕“三农”工作需求,紧密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中心工作,结合自身工作优势,合理制定工作目标,积极主动地出主意、想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是坚持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不断拓展工作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内容不断丰富、任务逐步充实、手段更加多样。农业资源区划工作要谋求新发展、开展新局面,必须更新观念,主动适应新形势,研究新问题,探索新途径,拓展新领域,才能走出工作困境。

三是坚持以科学进步为支撑,发挥科研单位力量。科技是农业资源区划工作中最积极、最能体现工作实力与水平的因素。这些年,全国农业资源区划系统高度重视发挥科研单位作用,同时注意将数据库技术、遥感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引入农业资源区划工作,不仅在理论研究、学科发展、合作交流、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绩和进步,对政府部门宏观决策的参谋支撑作用也更加突出和强化,效果十分明显。

四是坚持以沟通协调为重点,加强部门交流合作。农业资源区划系统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单打独斗很难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从近年的实践看,做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必须在内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争取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为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空间。

五是坚持以区划队伍为依托,强化人力资源建设。做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多年来,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或是高潮,亦或低谷,所有区划人始终坚持信念,以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不畏艰难、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各地区划部门高度重视业务学习等培训活动,努力提高区划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效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准确把握“十二五”农业资源区划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要求、方向任务和重大举措,指明了今后5年“三农”工作的方向。特别是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这是一个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因此,可以说,“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5年,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抓住并利用好机遇,农业就能再上一个新台阶;丧失机遇,城乡失调、工农失衡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这种情况下,我们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如何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入分析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发挥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当前乃至“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超前谋划的重大问题。

2.1 “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面临的机遇难得

近年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更加有利,为我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更为坚实。我国粮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七年增产,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5亿t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肉、蛋、奶、水产品、蔬菜、水果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升,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七年增幅超过6%。这些为“十二五”时期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根据有关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随着“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政策的深入实施,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成果必将进一步惠及农业农村的发展,为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发挥更有力的引领带动作用。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为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城市人口增多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为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功能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是强农惠农政策更加完备。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9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位,财政收入突破7万亿元,具备了进一步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强农惠农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支持“三农”发展的方法手段将更加科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将持续优化。特别是随着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条件会更加扎实,将为我国农业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积极条件。

四是科技支撑将更加有力。“十二五”时期,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孕育着新突破,全球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涉农领域,对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带来革命性影响,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更为强大的科技支撑。

2.2 “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严峻

未来五年,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特别是我国农业现化代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成为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

一是农业资源和环境约束更为加剧,农业发展困难增多。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资源高度消耗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为代价的,农业粗放经营的特征十分明显。“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将快速推进,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向城市和非农领域转移的速度将日益加快,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农业发展受气候条件变化和突发自然灾害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耕地的非农化趋势日益明显,耕地紧张的局势将进一步加剧;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趋势明显;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产业发展条件差,金融和社会资本对农业农村的投资短期内难有根本提升。我国农业受资源和环境约束继续加大、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二是农民增收难度愈来愈大,缩小城乡差距形势严峻。在小康社会建设快速推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依然落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遏制,缩小城乡差距的形势紧迫、任务艰巨。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1985年的1∶1.86扩大到2010年的1∶3.228。从恩格尔系数来看,农民生活水平比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落后了10年左右。其主要原因: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挤占农民增收空间;农产品价格进入波动幅度放大、波动频率增加,农民收入不稳;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的长期存在及其局部严重化,容易导致农业结构调整的反复并妨碍农民增收渠道的拓展;要素市场、产权市场发育滞后,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趋于放慢。这些因素都使得农民收入增长变数增加,城乡统筹难度进一步加大,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更加严峻。

三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加大。农业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征。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农业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条件差异较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区域经济发展生机勃勃,但另一方面,由于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各类要素的集聚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往往也是区域差距趋于扩大的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把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置于总体战略中统筹考虑,牢固树立“大农业”、“大产业”的理念,切实加强综合平衡,统筹制定规划计划,科学安排产品、行业、区域布局和重点,有效运用各种财政政策和投资手段,采取有差别的扶持措施,注意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更加注重要素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和重新组合,更加注重区域内产业的科学集聚和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内部综合平衡和区域协调发展。

四是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深远,农业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越来越明显。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原有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全球流动性过剩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大量资金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各种金融资产,形成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引起下游消费品价格上升,从而推动了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国农业发展同样也经受着全球流动性过剩等国际经济因素带来的各种影响。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工业和饲料用粮存在较在缺口,对外依存度将逐步提高,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将越来越明显。据统计,2010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 219.6亿美元,贸易逆差231.4亿美元,同比扩大76.5%。今年1~2月份,我国农产品出口85.8亿美元,进口129.5亿美元,贸易逆差43.7亿美元,同比增长70.6%。这就要求我们客观分析新形势下影响农产品供求的各种因素,正确把握农产品供求的未来走势,结合我国国情构建确保粮食安全的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上述形势的新变化,决定了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在内容、重点、手段、方法等方面也必然需要不断丰富和更新。新形势下的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关键是我们能否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资源区划工作的任务要求,从主观上进一步深化对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性质的认识,从思想上真正摒弃“等、靠、要”的传统思维,找准自己的位置和工作重点,积极主动地拓展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新领域。

3 科学谋划“十二五”及2011年农业资源区划工作

扎实推进“十二五”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紧紧围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继续遵循资源监测评价—战略研究—区域规划—试点示范这一工作主线,抓住机遇,创新思路,拓展空间,健全机制,提升能力,不断开创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新局面。

围绕上述思路,2011年及“十二五”期间,农业资源区划工作要着重开展以下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高度重视区划和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新时期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农业布局、拓展农业功能、更新农业区划等工作的新要求,要加快修订或新编制完成一批农业区划和区域布局及功能规划。一要继续开展新时期农业区划工作,推动编制或修订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农作制度区划、农业综合区划等。二要结合已经完成的农业功能区划,推动编制农业重要功能区发展战略与规划。三要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编制一批区域性发展规划。目前已经确定的是要配合国家民委、国务院扶贫办等单位编制兴边富民“十二五”规划、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制定和实施好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十二五”规划,对做好今后的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意义重大。去年全国农业区划办专门安排中国农科院区划所开展了农业资源区划“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各地农业区划要按照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十二五”规划,认真谋划好“十二五”期间农业资源区划发展工作,切实发挥农业资源区划的基础性作用,为本地农业农村经济“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服务和支撑。

3.2 继续深入开展资源区划研究工作

这是提升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水平,进而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一要结合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等重点方向,不断加强重大战略研究工作。二要深入开展农业资源区划基础理论研究,稳步提升农业资源区划学科建设水平。三要积极推动农业资源区划技术手段创新,逐步提高农业资源区划研究工作的精度和效率。今年,全国农业区划办将进一步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着力搞好河南中原经济带、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等重点地区调研。各省区划办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和工作职能,围绕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着眼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为各级党委政府开展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具体选题方向和内容上,前段时间全国农业区划办请各省报了一下,总的感觉比较分散。这两年,为进一步提升我们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全国农业区划办提出在开展研究时要适当聚焦,集中组织开展某一方向或领域的战略研究工作,力争每年或每几年完成几项有深度、有影响、真有用的工作成果。

3.3 进一步加强农业资源监测评价工作

要适应新形势要求,按照规范标准、拓展领域、充实数据、完善网络、扩大覆盖的原则,加快打造综合性的资源管理服务平台。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农业资源监测工作,力争形成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监测评价分析报告。二要认真做好农业资源数据的开源工作,积极开拓数据资料来源和渠道,逐步加强农业资源综合管理工作职能。三要加快完善农业资源区划数据库建设。四要加强对监测数据的深度开发利用,切实发挥数据的基础性作用和支撑功能。这里,想特别讲一下数据库建设问题。目前,全国农业区划办以及部分省区划办数据库已进入业务化运行阶段。但由于好几年没有安排专门的经费支持,普遍存在着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资料更新慢、设备设施偏老化等问题,继续加以解决。为此,全国农业区划办将在“十二五”期间适当安排部分经费,加快对相关建设标准和规程等进行修正和调整,逐步推进省际间互通共享,促进信息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也请各地区划部门系统梳理本地数据库建设经验得失,同时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财政支持,有计划、有步骤开展本地数据库建设,有条件的要加快由省级数据库向市县层面延伸,不断扩大数据库的覆盖面和服务范围。

3.4 不断强化遥感监测手段和能力建设

全国农业区划办高度重视该项工作。钱克明主任刚到司里工作,便先后来到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研究部、应用部检查指导工作。前不久,又专门指示要围绕遥感技术应用谋划大项目,通过研究充分利用遥感技术 (尤其是卫星影象信息技术)建立全国及全球粮食等大宗作物生产监测、产量预测,旱涝灾害发生发展监预测预报等系统的必要性、可行性、操作性,以此谋划设计重大项目,为粮食等农产品安全分析提供可靠依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重点推动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动发射农业卫星。加强与国防科工局合作,推动利用中巴合作渠道,争取立项发射遥感雷达卫星;同时做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第六号卫星需求论证工作,推动卫星顺利发射。二是组织实施好国家相关重大专项。重点是实施高分专项农业领域先期攻关项目,做好后续项目申请;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落实“国家地理空间与自然资源数据库”二期项目农业数据分中心、卫星应用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以及国防科工局自然灾害空间信息基础等其他专项项目。三是加强农业遥感基本建设。重点是进一步细化农业遥感重大项目方案;尽快研究提出农业遥感“十二五”基本建设方案,进一步加强野外调查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同时不断优化监测体系区划布局,推动设立新的区域分中心和地面网点县。四是积极争取业务运行经费。包括增加年度业务运行经费、争取推动出台野外工作保险和补贴相关政策等。五是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重点是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863”、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部内相关农业科技专项资金,同时积极开展农业遥感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农业卫星综合论证前期研究等。下一步,全国农业区划办还将就相关方案进一步征求各地和有关方面的意见,也请大家提前研究思考。

3.5 积极稳妥开展试点示范项目研究与实施

由于经费安排等多种因素,前些年,全国区划办没有新布置试点示范工作,但从各地在工作实践中,通过结合本地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际,不断加大理论研究和试点示范的相互结合与互相验证,在拓展农业资源区划工作领域和扩大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为进一步突出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综合性、前瞻性的特点,“十二五”期间,全国区划办将尽可能挤出一部分资金,支持部分省市重点围绕循环农业发展、农村废弃物综合治理、可持续农业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等领域,积极探索和开发适合不同区域条件和资源特点、各具特色的试点示范项目,力求形成资源区划研究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有效抓手。同时充分发挥典型引路、样板带动的作用,示范带动本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

3.6 切实加强资源区划系统的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资源区划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高低。“十二五”时间,全国区划办将进一步推动完善各级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机构,加强农业资源区划系统的科技创新、业务培训和学习交流,不断提升全国农业资源区划队伍综合素质。各地区划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与配合,形成共同推进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合力。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注意调动农业资源区划学会等学术团体的作用,利用他们的研究力量和技术条件来开展区划研究。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建立科技投入机制、成果评奖制度等方面,激发农业资源区划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里,还想特别强调一下关于经费使用的问题。这些年,随着国家预算制度的不断完善,各级财政部门对项目经费使用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在项目支出范围、支出方向等方面不能违规,在经费支出时间和拨付进度等方面也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今后,全国区划办将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和要求,也请各地农业区划部门高度重视此事,千万不能有任何闪失。

3.7 扎实开展农业资源区划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对扩大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影响力、提高农业资源区划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积极作用。“十二五”期间,全国区划办将加大对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新时期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宣传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单位以及感人事迹,扩大我们区划工作的社会影响力。继续重视做好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成果转化利用,坚持每年汇编各地农业区划成果,通过多渠道反映研究成果、交流学术观点、加大成果宣传等形式,切实把大家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同时,要高度重视对内对外的宣传,加强宣传策划,搭建宣传工作平台,突出宣传重点,把握关键宣传时点,提高做好宣传工作的能力,共同营造有利于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良好舆论环境与空间。

猜你喜欢

区划十二五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林芝市雷电风险区划
基于“三线一单”的环境功能区划实证研究
资源回收
川渝传统民居区划的环境蕴意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基于GIS的陕西省烤烟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