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我国商业绿色采购的理性思考
2011-02-19沈小静
沈小静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 101149)
近年来,绿色经济已成为无国界的话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2011年11月1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北京发布全球绿色经济报告,呼吁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从而应对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
201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五年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并专门对未来五年的绿色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由此可见,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商业企业处于流通领域,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发挥着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重要作用。通过鼓励商业企业绿色采购,对于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节能降耗,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商业绿色采购的概念
商业绿色采购,是指商业企业以对人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化为前提,以适当的价格从外部获取适销对路商品的经营活动。
1.主体是商业企业
商业企业是专门从事商品流通,以商品所有权转移活动为核心业务的独立的法人实体,主要包括零售和批发企业,也包括从事消费品经营的电子商务企业及其他类型的流通企业。商业企业的基本职能就是媒介商品交换,即通过商品买卖活动使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其追求的目标是取得利润和满足需求。
2.客体是从外部获取的用于销售的绿色采购商品
绿色采购商品不等同于绿色食品和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以及满足一个或多个公认的环境标准或品质的产品都在其范围之内。商业企业为创建“绿色超市”、“绿色商场”而采购的自用的设备及办公用品不在此列。
3.采购是商业企业的一项经营活动
俗话说:“采购好商品等于卖出一半”,“只有错买,没有错卖”,因此,应将采购部门作为“赚钱”部门而非“花钱”部门看待。相对于生产企业采购,商业采购更看重质量、品牌、物有所值、销售量、价格控制、包装、潜在劳动(经营过程中是否费力或其自助性)、非仿制品、市场份额等。
4.绿色涵盖了循环、低碳、环保、生态、安全之意
近年来,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等在不同的层面和语境下被广泛使用,理论界对“绿色”的内涵仍有不同见解。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孙鸿烈院士对这些概念作了一个结构性定位:绿色经济是最大的概念,它包含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认为,绿色经济应包含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物经济。[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将低碳、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等内容纳入绿色发展框架内。笔者认为,商业绿色采购应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欧洲的“毒黄瓜”、台湾的“塑化剂”、联华的“染色馒头”、沃尔玛的“绿色猪肉”等事件提醒我们,安全健康是商业绿色采购中“绿色”的应有之义。
二、商业绿色采购实证分析
1.商业绿色采购政策法规发展基本历程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高度重视绿色采购。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83个国家共同制订了一项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行动计划,即《21世纪议程》。该议程明确提出:“全球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并号召所有国家“促进减少环境压力和符合人类基本需要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加强了解绿色消费的作用,形成更可持续的消费方式”。2002年在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峰会明确提出“相关团体在决策时应考虑可持续发展因素”,号召“通过促进采购政策来鼓励环境友好产品或服务的开发”。2004年,第一次世界性国际绿色采购会议签署的《Sendai绿色采购宣言》中也强调了采购低污染产品和供应商创建市场的重要性,鼓励各个国家或地区公共机构积极实施绿色采购计划。
同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完善绿色采购的相关法律、法规。德国在1979年开始推行环保标志,并规定了政府机构绿色采购相关原则;日本的滋贺县于1994年率先制定了绿色采购方针,开始有组织地开展绿色采购活动,并且于2000年通过了《绿色采购法》;美国在1991年就规定了政府采购绿色产品清单,并于1998年颁布了13101号行政命令《通过废弃物的防止、循环利用和联邦采购绿化政府》;欧盟也于2004年发布《政府绿色采购手册》,以指导各成员国如何在采购决策中考虑环境问题,并通过该手册统一了绿色采购纲领。
我国绿色采购政策法规主要集中在政府采购、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引导最终绿色消费等领域。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将保护环境作为采购政策功能的重要内容。2005年,国务院提出《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规定:在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绿色采购制度。2006年10月27日,财政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环境标志产品公共机构采购实施的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公共机构采购清单》,并于2008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开创了我国公共机构绿色采购的新局面。
1999年,以“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启动了我国商品流通领域的绿色行动。2003年商务部出台了《绿色市场认证管理办法》和《农副产品绿色市场标准》,2004年商务部等11部委联合下发《三绿工程五年发展纲要》,2007年商务部出台《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2008年商务部下发《商务部关于在商务领域开展适度包装、节约资源专项工作的通知》,2009年财政部、商务部和环境保护部研究制定了《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2010年商务部、财政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联合发布《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修订稿)》,2010年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下发《家电以旧换新拆解补贴办法》,2010年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下发《关于允许汽车以旧换新补贴与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同时享受的通知》,2010年出台《商务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商务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通知》等文件,从市场建设、流通渠道、包装、节能、回收等方面促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2.消费者绿色消费现状
为了解我国消费者的绿色产品认知度、绿色消费观念及绿色消费行为特征,2010年在中国大陆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份进行了绿色消费调查。此次调查共发出100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120份,通过对这些问卷进行分析初步得到我国消费者绿色消费的现状。(1)对绿色商品特征的关注度。通过对食品药品、家居建材、家电电子、服装、日用杂货、文具纸张、妇幼/贴身用品7类主要生活消费品绿色关注度的考察发现,消费者“对人体无害”这一特征的关注远远高于其他选项,而对“易降解”、“易维修、维护”这一重要特征的理解和关注度较低。说明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安全健康”方面。(2)“环境标志”接受度。从辨别绿色商品的途径看,“环境标志”排在最前面,然后依次为媒体广告、品牌、朋友推荐、商场宣传。60%以上的消费者对印刷在产品表面或包装上的“环境标志”非常了解”或“一般了解”,另外还有34.3%的消费者虽然不了解“环境标志”,但表示对其感兴趣。(3)关注绿色的商品类别。从关注绿色程度进行排序,食品药品类最高,然后依次为家居建材类、妇幼用品/贴身衣物、家电/电子类、日用杂货、服装、文具纸张。(4)不购买绿色产品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分不清绿色产品和非绿色产品”以及“与非绿色产品相比价格太高”,而且这两个选项的分值极为接近,说明受访者在进行绿色消费时存在“逆向选择”。(5)选购绿色商品的途径。受访者表示更便于选购到合适的绿色商品的方式依次为卖场设立绿色产品专柜、专营摊位、社区设点、厂家直销、卖场在节假日实行绿色产品特卖周,从实体店网上浏览选购也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方式。(6)使用简易包装意愿。85%以上的受访者愿意使用简易包装,其主要原因是环保,其次是价格低;不愿意使用简易包装的原因依次是担心简易包装不结实、不便搬运、影响产品美观。(7)选购再循环利用商品的意愿。消费者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浅,对再循环利用商品的认同度明显低于对简易包装的认同度,有28%的受访者表明不愿意选购这类商品,其原因依次是不放心质量、价格偏高、觉得不卫生等。(8)废弃物的处理。不同年龄和不同教育程度的受访者对包装废弃物处理方式基本保持一致,依次选择重复利用、直接抛弃和重复利用并最终回收;而在处理家中废品方式的排序分别是社区定点回收、以旧换新、商家回收、捐助福利机构。
3.商业企业绿色采购现状
自2010年以来,我们对跨国和本土的零售商及供应商进行商业绿色采购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5份。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商业企业经营过程中贯彻商业绿色采购理念非常重要。所有的受访企业一致认为在商业企业经营过程中贯彻安全健康、节约资源、降低污染、减少浪费的绿色采购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安全健康(58.3%)、降低污染(36.4%)、节约资源(31.8%)、减少浪费(36.4%)。(2)绿色采购理念还未完全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之中。尽管100%的受访企业战略中都有“绿色”的概念,但是只有56%的企业设置了专门负责绿色采购的岗位,有28%的企业已将绿色采购责任写入岗位职责但无专门岗位,有16%的企业没有负责绿色采购的岗位;在对采购人员进行绿色采购理念培训这一选项中,54.2%的企业选择了经常,37.5%的企业选择了偶尔,8.3%的企业选择了没有;56.5%的企业在实施绿色包装项目,26.1%的企业在实施绿色专柜项目,8.7%的企业选择了其他(主要形式有基地、种植、绿色供应链),4.3%的企业没有任何行动。(3)绿色采购过程管理可更加合理。通过调查发现,只有20%的企业采用公路和铁路联运方式,而80%的企业只采用公路运输;车辆的装载率平均为87.7%,有52.6%的企业在运输过程中使用了环保车辆,有21.1%的企业没有关注过环保车辆;68.4%的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大力倡导网上采购/无纸化办公等绿色措施,10.5%的企业表示倡导过,21.1%的企业表示将要实施。企业在开展绿色消费引导方面的活动主要有:提供简易包装商品(68.4%)、提供低能耗商品(68.4%)、开展“以旧换新”活动(52.6%)、回收捐助活动(47.4%)。企业认为,便于消费者选购到合适的绿色采购商品的最好方式是专场设立绿色商品专柜(72.2%)、在社区设点厂家直销(37.5%)、网上商店(28.6%)、专营摊位(25%)。(4)供应商管理现状不容乐观。首先,绿色认证水平不一。在选择供应商过程中,企业会关注 ISO9001(87%)、ISO14000(69.6%)、GMP(56.5%);有 65%以上的企业关注有机产品标识、绿色食品标识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30%左右的企业关注中国节能认证和中国环保标识;有60%的企业关注产品节能环保设计、环保材料的选用、生产过程的环保和固体废弃物处理是否符合国家要求等指标。其次,包装、容器管理水平一般。66.7%的企业要求供应商提供散包装的产品,12.5%的企业没有关注过;45%的企业要求供应商使用可回收可再利用的容器,30%的企业没有关注过。再次,绿色采购商品品项比重有一定的提高空间。在企业实施绿色采购的品项占全部采购品项比重的调查中,有9.1%的企业是5%以下,18.2%的企业是5%~10%,31.8%的企业是10%~20%,40.9%的企业是20%以上。(5)有待出台商业绿色采购政策。94.7%的企业认为商务部有必要制定商业绿色采购标准,同时有88.9%的企业认为应该对违规使用绿色、有机等标识的企业实施惩罚性条款且力度要大。受访企业认为,实施绿色采购的阻力主要有成本较高(52.6%)、国家没有统一标准(52.6%)、政策不支持(36.8%)、绿色产品公信力差(31.6%)、绿色产品销路不好(21.1%)、消费者态度(21.1%)。为了有利于推动绿色消费,政府补贴应该给予流通环节(42.1%)、生产企业(42.1%)和消费者(15.8%)。在关于“绿色采购政策最应该在哪些商品中落实”的调查中,100%的企业认为应该在食品药材(80%)、家居建材(73.3%)、日用杂货(66.7%)、家用电子(60%)、服装(60%)、妇幼/贴身用品(53.3%)、文具纸张(46.7%)。
综上所述,中国在推进商业绿色采购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许多好的经验。政府通过庞大的采购力量,优先购买对环境负面影响较小的环境标志产品,对商业绿色采购起到示范、标杆和推动作用;商务部从流通领域的多个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促进商业企业节能减排、低碳运营、循环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三强三弱”的特点。首先从实施采购的领域看,政府绿色采购强,商业绿色采购弱;其次从消费者角度看,绿色消费的意愿强,有效的绿色购买行动弱;第三从商业企业角度看,自身的绿化行动强,绿色采购商品的采购管理弱。总之,我国的商业绿色采购仍处于摸索和爬坡阶段。
三、商业绿色采购发展恰逢其时
目前,商业绿色采购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1.机遇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已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经济增长从投资推动到需求拉动的转变中,商业理应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消费在我国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商业在拉动内需中的作用毋庸置疑。绿色消费需求需要商业引导、聚集,集合成一个大的需求,进而成为拉动绿色生产的动力。从商业内部看,尽管“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将逐年上升,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城市特别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第三产业的比重已超过70%,再做大的空间有限。作为传统服务业的商业,更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而转变发展方式的本质在于提高商业发展的质量。商业绿色采购就是要提升商业企业经营品种的品质,进而带动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
2.机遇二:低碳经济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迅速提高,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环境遭到破坏,气候变暖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2009年,中国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认识做好“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同时要全面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狠抓监督检查,严格考核问责。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发挥着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重要作用。通过鼓励商业企业采购和销售绿色产品,对于引导绿色产业发展、促进绿色消费模式形成、优化资源配置意义重大。所以,商业绿色采购是实现低碳生活的起点,而消费者是低碳经济得以实现的最终推动力量。
3.机遇三:扩大内需
转变流通发展方式的本质在于提高流通发展的质量,做大更要做强,提升生活质量。2010年,我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有15个城市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实施商业绿色采购有了现实的物质基础。在以往出台的绿色商业政策中,主要体现在商业自身的绿化行动上,如商场运行中设施设备的节能降耗等,这固然重要,但还远远不够。商场不仅是一个物业,更重要的是在媒介商品交换过程中发挥其引导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的作用,这才是商业之根本。
四、推动商业绿色采购的建议
环境的约束、发展方式的转变、政府的推动,再加上消费者的期盼,本应出现绿色消费的高潮,但时至今日却并未出现。反思前几年绿色产品走过的道路,应先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推动商业绿色采购的发展。
1.明确商业绿色采购的战略地位
在推动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进程中,商业职能不能缺位。重视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忽视商业绿色采购,导致绿色产品的质量控制少了一道关口,对绿色产品价格虚高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商业绿色采购职责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将绿色采购向上延伸到对供应商的绿色管理。以沃尔玛对和路雪进行绿色管理为例,沃尔玛与和路雪一道在其工作流程中制订了25个绿色节能生产方案,其中22个为无投资方案,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27万元/年,节水20.4万立方米/年,节电7.655万千瓦时/年,有效地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减少了能源浪费。比如,为了防止冰淇淋所用的蛋卷变软,用胶带封上箱子最上面一层的盖子,减少蛋卷报废数量。这个简单的动作几乎是零投资,但可产生年经济效益1.19万元。随后,规范一次性手套、棉手套及胶带的使用,减少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同时改进牛奶巧克力配方,减少物料浪费,这些改进也几乎是零投资,但一年可以节省21.2万元。[2]由此可见,必须重视商业绿色采购,给予商业企业必要的政策支持,同时也要明确相应的任务指标,真正在绿色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到监督、管理、引导、协调的作用。
2.明确商业绿色采购的目标
商业绿色采购的目标,即安全健康、节约资源、降低污染、减少浪费。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显示,82%的公众高度关注食品安全,而38%的公众在日常生活中遭遇过食品安全问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基于现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频率、概率和恶劣程度,安全健康应成为商业绿色采购追求的首要目标。
3.明确商业绿色采购的标准
目前,绿色产品不易辨识。究竟什么样的产品是绿色产品?由谁说了算?这种缺乏公认的、统一的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体系的状况,导致绿色产品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使商业企业和消费者在进行绿色采购时无所适从。所以,必须从解决标准化、标识制度方面入手,完善和推广现有体系,明确标准评价管理机构,加大宣传力度,并加强绿色采购监督制度和机构的建设。
*本文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质量安全的北京市食品供应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1JGB055)和北京物资学院物流管理与工程研究基地(项目编号:WYJD200901)的部分成果。
[1]夏光.怎样理解绿色经济概念?[N].中国环境报,2010-06-03(02).
[2]乐琰.沃尔玛供应链管理小供应商零投入每年获利数十万[N].第一财经日报,2010-08-03(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