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期货市场: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

2011-02-19胡俞越

中国流通经济 2011年3期
关键词:期货市场期货监管

胡俞越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北京市 100048)

中国期货市场: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

胡俞越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北京市 100048)

“十二五”期间是中国经济的战略转型期,期货市场要提升战略定位与功能定位;促进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实现;加快期货市场立法进程,规范期货市场;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促进期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完善期货品种体系,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和功能发挥的程度;创新期货公司业务模式,推动期货行业做大做优做强;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改善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建设国际定价中心。

中国期货市场;量变;质变;投资者结构

2010年,是中国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弱冠之年,也是中国期货市场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商品期货市场的关键一年。20年的风雨历程,我国资本市场经历过辉煌,也遇到过挫折,资本市场成就了中国经济连续保持接近10%的高速增长。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它正一步步地从新兴走到繁荣,又从繁荣走向成熟。中国期货市场在成为全球第一大商品期货市场的同时,沪深300股指期货又填补了金融期货的空白。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中国期货市场正在规范中逐步走向成熟,正如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所说:“我国期货市场正处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了缺陷和不足,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正在推动着资本市场稳健快速地迈向新的起点。

一、“十一五”中国期货市场由量变走向质变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与此同时,中国期货市场也沐浴着“十一五”的春风,走上稳步成长、快速发展的轨道。从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到期货公司规范运作业绩提升,从监管体系逐步理顺到功能发挥逐步深入,无不显示出欣欣向荣的态势。在“十一五”结束之际,中国期货市场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1.期货市场不断扩容,市场地位不断提升

“十一五”是中国期货市场飞速发展的五年,更是历经危机考验而发展成果显著的五年。在“十一五”期间,中国期货市场交易额逐年翻番。2010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31.33亿手,成交额达到308.67万亿元,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支持下,我国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整体实力有所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0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全年交易量在国际排名中分列第10、第11和第14位;2010年上半年三大交易所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在亚太地区的排名全部进入前六甲,分别名列第4、第5和第6位。

2.品种体系较为齐全,各类品种成交活跃

我国期货市场容量扩充不仅体现在交易量的扩张上,还体现在持续的品种创新上。“十一五”期间,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共推出12个新品种,进一步完善了期货市场的品种结构,现有品种基本覆盖了农产品、能源化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贵金属等国际市场主要的商品期货种类,在商品期货方面已经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品种体系。整个“十一五”期间,我国主要商品期货合约交易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主要期货合约的成交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共有十多个商品期货品种成交量分别跻身于2009年度和2010年度全球最热门的十大农产品期货和十大金属期货合约之列。

3.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和实体产业的功能显现

近年来,随着期货市场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交易规模的扩大及生产、加工、贸易商的参与,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逐步得以发挥,其积极的外溢效应也为相关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支撑。一个产业由该产业链上的若干企业构成,企业的竞争力直接决定了产业的竞争力,企业化解价格风险的能力也直接影响着产业化解价格风险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我国期货市场与产业竞争力联系越来越紧密,是否利用期货、能否利用好期货已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力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有色金属产业伴随着期货市场同步成长就是典型的例子。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曾经是计划经济色彩最浓的行业之一,而且多数有色金属企业属于军工企业并地处老少边穷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初推出有色金属期货后,很多有色金属企业纷纷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这些企业深切地感受到“我与期货共成长”。现在有色金属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市场化程度高、竞争充分、风险承受能力强的产业。在上市公司中,有色金属板块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有些企业已成为世界同类企业的翘楚。有色金属上市公司借助于证券市场做大,借助于期货市场做强。有色金属产业普遍重视风险管理,进而促进了整个产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巨大的价格波动中,有色金属产业善于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锁定了企业利润,规避了价格风险,使得产业竞争力经久不衰。正是有色金属期货成就了有色金属产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20年辉煌。

4.股指期货开创我国金融期货时代

2010年4月16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一声锣响,宣告了沪深300股指期货的诞生,成为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股指期货上市以来运行平稳,交投活跃,功能初步显现,进入交割月份的合约均平稳交割,市场表现好于预期,使我国期货品种结构、投资者结构、期货公司竞争格局和监管制度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公司制设计、交易制度、结算制度、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等方面均有诸多创新。自上市以来到2010年底,成交量为9126.6446万手,成交额为81.69万亿元,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已经成功站稳,真正为中国期货市场“质”的转变拉开了序幕。

5.期货公司全面发展,行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国期货市场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期货行业整体实力、盈利能力、服务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期货公司购并不断,规模稳步扩大,券商积极参股,高素质人才聚集。期货行业优化结构、做优做强的内外部驱动力日益增强。2006年,我国期货行业平均每家期货公司大约拥有2.38个营业部,2007年为2.71个,2008年为4个,2009年已经拥有5.18个。到目前为止,全国期货营业部总数接近1000家。“十一五”期间,我国期货行业人才状况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一步改善,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度增加,人员素质和结构有所优化,为期货行业稳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支持。截至2010年6月,163家期货公司员工31750人,较2009年增长20.06%。其中,期货从业人员增加2318人,壮大了期货专业人才队伍。不仅如此,期货行业员工及从业人员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逐年攀升,表明我国期货行业人才在保持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为提升整个行业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综合测评和分类监管提升了期货公司的竞争力

2009~2010年我国期货行业实行的分类监管和综合测评,对于将期货公司打造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有着重要意义。它完善了主体自我约束机制,实施分类监管是完善主体自我约束机制的有效手段,期货行业的规范发展有赖于公司外部监管和主体自我约束的良性互动,激励着期货公司不断做大做强,构建了良性竞争的行业氛围。通过对期货公司实施综合测评,全面、客观评价期货公司的风险状况和经营能力,可以督促公司主动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强化合规经营意识,完善自我约束机制。通过差异化监管实现期货公司的差异化发展,根据分类评价结果,期货公司可以明确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进而产生自我约束、不断提高的内在动力。经过2009年、2010年两次综合测评,进入A类的公司分别达到18家和17家。近年来,期货公司的注册资本、净资本、开户数量和保证金规模均有了大幅度提升。过去五年,中国期货行业一举扭转了全行业亏损的局面。数据显示,2009年度期货行业实现营业利润22.42亿元、净利润17.36亿元,与2008年营业利润9.44亿元、净利润6.59亿元相比,均有大幅度的增加。

7.法规框架逐步形成,监管体系基本理顺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监管手段的日益丰富和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期货行业的发展和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有了坚强的制度保障。随着2007年《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与之配套的《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公司管理办法》、《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构成了期货市场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我国期货市场在构建完善法规体系的同时,不断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五位一体”监管体系。所谓“五位一体”,即中国证监会及其各地派出机构、中国期货业协会、交易所、保证金监控中心五者按照职能范围分工协作,完善了监管措施和手段,保证了市场的平稳运行,共同完成对期货市场和期货行业的监管工作。其中,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成为中国期货市场监管体系的一大“特色”。

8.期货市场价格信号为宏观调控提供基础参考

近年来,由于石油、金属、农产品等战略性、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类商品的金融属性渐浓于商品属性,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将释放到国民经济各个产业,成为通货膨胀的导火索。此类商品的价格也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因此,“十一五”期间,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更加关注期货市场的价格变化,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提供了资源性产品、战略性产品的价格信号,为宏观调控提供了决策的基础参考。

二、“十二五”中国期货市场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十一五”期间的五年,是中国期货市场飞速发展的五年,更是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五年。但是,我们在面对成绩的同时,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当前我们的期货市场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进入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战略转型期。受2009年强力刺激经济措施的滞后影响,2010年中国经济的GDP增长仍达到10.3%,并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这个两位数的增长将可能是中国经济的“最后盛宴”。从第三季度开始,GDP增速已经回落到9.6%,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的时代或将同时来临。无论是从国内因素还是国际因素来看,长达三十多年的超高速增长期行将结束,中国经济将从此进入次高速增长期。在“十二五”中国经济转型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考验。期货市场如何为中国经济战略转型保驾护航?进出口贸易高出低进与高进低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等困局都向中国期货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需要站在战略高度重新审视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之路。

现货市场、远期市场、期货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中三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三者之间构成一个完整的金字塔体系。现货市场和远期市场主要是组织商品流通,是商流和物流的集散地,处于金字塔的塔基和塔身部分。而期货市场输入的是信息,产出的是价格,是信息流的集散地,处于金字塔的塔尖,是市场体系最高级的组织形式。三个层次市场的有机结合使得市场经济体系呈现了稳定的金字塔结构。通过期货市场,可以有效地实现实物资产、金融资产、信息资产、信用资产一体化。期货市场借助其先进的交易制度,进一步发挥了推动市场经济秩序建设的作用。

在迎来“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时点上,我们应当对今后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期货市场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牢牢把握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使之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提升国民经济抵御经济运行周期波动与外部冲击的能力;提升我国产业的发展质量与抗风险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形成核心竞争力;发挥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作用,增强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和期货品种的多样性。期货市场在中国经济整体转型过程中应当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完成内需替代外需、消费替代投资、服务替代制造、低碳替代高碳、城市化替代工业化这“五个替代”的转变,保证国民经济平稳高效运行。

但我国期货市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期货市场在更高层次上服务于国民经济。如期货品种结构存在诸多缺陷;单一业务模式限制期货行业竞争力提升空间;利益分配机制不均衡,大交易所小公司的格局有待改变;期货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市场监管效率有待提升;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不合理,培育机构投资者任重道远;套期保值观念落后,服务实体经济仍受限制;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缓慢,建设国际定价中心遭遇瓶颈。

三、“十二五”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展望

当我们细数中国期货市场这五年来取得成就与面临的挑战之后,更加期待中国经济能够顺利完成从“大国崛起”到“强国梦”的战略转型。一个成熟的现代期货市场,一个为国民经济提供全方位、多品种风险管理工具的平台,一套高效权威的定价机制,正是中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已经写进了“十二五”规划,足见决策层对期货市场发展的重视。在“十二五”期间,只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与责任感,完善、拓展、强化期货市场的功能,不断提升服务国民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中国期货市场必将完成由做大到做强的“质”的飞跃。

1.提升中国期货市场战略定位与功能定位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基础上,世界经济金融化正在形成。“十一五”期间发生的2008年金融危机、2009年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重启上涨态势对中国影响巨大。现代国际竞争也是金融实力和话语权的竞争,科学运用期货、掌握价格风险管理工具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要素。期货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最高级形态,能够全面、深入地为转型过程保驾护航,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未来五年高质量增长的“助推器”和经济安全的“避风港”。正是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价格的联动效应以及期货市场的流动性特征,可以满足对冲现货市场价格风险和对冲现货市场过剩流动性的需求,恰好起到“逆周期”调节的作用,起到熨平现货价格波动的作用。面对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我们必须清醒、准确、客观地对我国期货市场的功能定位进行再认识,从战略高度明确期货市场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前沿地位,促使期货市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促进期货市场实现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期货市场在国民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可以引导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与资源配置,避免了产业无序盲目发展的风险。存量决定价值,增量决定价格,其作为全球经济最大的增量部分,应当在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场的定价机制方面拥有话语权。第二,期货市场避险功能的发挥,也使相关产业和上下游企业能够顺利规避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增强了产业发展的稳定性。第三,期货市场各品种合约标准化等交易机制的特点,使得相关产业的发展更加规范化,避免了产业粗放式发展方式所带来的风险。第四,期货市场具有资产配置功能,应当积极运用期货等衍生品工具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应该注重以下方面:首先,加大风险管理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促使社会各界对期货市场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促进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功能的发挥。第二,完善期货交易和交割制度,提高期货市场流动性水平。针对期货品种实际调研反馈出来的制约因素,积极采取较为完善的措施,修正相应的交割规则,提高现货企业参与程度,促进期货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第三,夯实现货市场基础,为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提供条件。通过期货价格引导现货价格,逐步消除地区间、城乡间的价格差异,形成国内统一的商品价格体系,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

3.加快期货市场立法进程,规范期货市场

目前,我国六大金融分支行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期货)中,基本都有了相关法律,唯独期货法没有出台,也使得我国完整的金融法律体系尚缺最后一环。“十二五”期间,在第十二届人大任期内,应尽快推出期货法,以填补这一空白。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期货法?笔者认为,这应当是一部高起点、开放式、全方位的法律。所谓高起点,是指立法者应当站在清醒认识国际衍生品市场发展趋势的高度上,广泛吸收国际上成熟期货市场的宝贵经验,协调好与其他金融法律的关系,既能规范场内交易,又能服务场外交易;所谓开放式,是指立法者应当考虑到将会有更多商品期货、商品期权、金融期货、金融期权推出,应当考虑到中国期货业“走出去”和国际期货业“请进来”的趋势,为中国期货市场扩容和国际化留下足够的发挥空间;所谓全方位,是指立法者应全盘考虑期货市场各方面和各类主体,在监管体制、品种推出机制、交易制度、结算体系、期货行业发展等多方面实现突破,兼顾金融机构、生产商、贸易商和普通投资者的利益。

4.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促进期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是期货市场大发展的机遇期,我们在珍惜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强监管,防范风险。在“五位一体”监管工作体制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在科学适度监管、提高监管效率上做文章,真正做到监管与市场发展相适应,为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把好关,掌好舵。美国之所以发生次贷危机,是因为衍生品市场创新过度和监管不足,中国的期货衍生品市场则是创新不足,监管也不足。监管不足表现在监管滞后和监管过度并存两方面。因此,创新才能使中国期货市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市场需要创新,监管也需要创新(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都需要创新)。加强监管从来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完善监管、改善监管、提高监管效率。监管滞后和监管过度不仅会损失生产效率,而且会扰乱市场秩序,破坏稳定的市场预期。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合规监管,提高期货公司依法规范运作水平。第二,进一步完善分类监管制度,引导期货公司做优做强。第三,强化保证金监控中心的作用,将其升级为统一的结算公司,从而实现结算功能的突破、结算业务模式的突破、结算机构组织架构的突破和期货市场发展战略的突破。

5.完善期货品种体系,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和功能发挥程度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已有期货品种的市场深度和广度,增强品种在相关产业中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现货企业参与期货交易。在推出新品种的问题上,应着力建设品种推出长效机制,逐步降低品种推出过程中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使期货品种能真正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在未来的期货法中,应该对期货品种推出机制作出相应的规定,使期货品种的推出做到有法可依。十二五”期间应上市的期货新品种有:(1)利率、外汇期货及相关衍生品。“十二五”期间,随着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应推出利率和汇率期货品种,以破解我国目前面临的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困局,为企业规避利率及汇率风险提供相应的渠道,并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发展,保证金融安全。(2)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期货。为争夺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化解“高进低出,高出低进”的双重困局,应加快推出如原油、铁矿石期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期货品种。(3)碳排放权期货。我国单位GDP能耗降低需要低碳金融机制和工具支撑。碳排放权期货的适时推出,有助于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为实体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服务作好准备,提高我国碳资源的定价影响力,建立符合国内需求并与国际规则对接的碳市场体系。(4)期权合约。在成熟的期货市场上,期货和期权是一个有机体。期权交易能够使参与期货交易的投机头寸实现“保险”,投机者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因决策失误造成的风险。我国各大交易所都在准备期权合约上市,因此,预计在“十二五”期间,与商品期货、金融期货相配套的期权产品的推出,必将促进我国期货市场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在提升行业和市场国际竞争力的同时,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6.创新期货公司业务模式,促进期货行业做大做优做强

期货市场创新,包括诸多层次。首先要赋予期货公司作为市场创新主体的地位。其次是产品创新,包括期货新品种的创新和投资于期货的产品的创新。对于前者,应加强立法,建立以证监会为主体的长效的品种推出机制。对于后者,应在分类监管基础上,对合规并有创新能力的期货公司放开创新牌照,赋予其市场创新主体的能力,鼓励期货公司和市场主体创设投资于期货品种的产品。第三是业务创新。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持续快速发展,期货行业整体资本实力与合规经营水平显著提高,为期货公司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尤其是业务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内在基础。“十二五”期间可以开展的业务创新有:推进期货公司投资咨询业务、期货公司境外期货经纪业务、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和自营业务。第四是组织创新。应鼓励期货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适时适度开展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通过持续的创新活动,提高期货公司综合实力,提升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对于资质较好、经营稳健的期货公司,可考虑将资产注入母公司后实现整体上市,以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期货公司。

另外,对于我国期货市场长期存在的居间人现象,应按照“包容性增长”的思路,采取向两极分流的办法加以解决。具体来讲,一方面,对一部分有很强市场开拓能力的居间人可以使其内部化为期货公司的市场经纪人,从而将其纳入期货公司的统一管理之下;另一方面,可以效仿美国等成熟期货市场上的介绍经纪商(Introducing Broker,IB)制度,将居间人与某些期货公司组合在一起,改组成专门从事开发市场活动而不接受客户资金的介绍经纪商类期货公司。

7.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改善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

期货属于高精尖专的投资产品,需要有专业化的机构和专业化的人才运用专业化的手段及专业化的工具进行专业化的管理。机构投资者是成熟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进商品交易顾问(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CTA)制度被监管层提上日程。商品交易顾问一旦推出,将会形成我国期货市场最为专业的投资群体,为今后更多机构投资者的引进打下基础。在我们的设想中,我国未来的期货市场应该是现货企业、社保基金、证券基金、企业年金、对冲基金、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证券公司乃至商业银行共同的舞台,而商品交易顾问将会成为这些机构的中坚力量。在商品交易顾问的构成主体中,期货公司应当是首选。培育机构投资者,首先就是要把期货公司培育成专业的机构投资者。

8.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建设国际定价中心

中国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走出去”,二是“请进来”。针对当前市场发展形势,为做优做强期货公司,扩展其业务范围,让更多企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我们应该逐步走出去,谨慎请进来。让我们的期货公司、投资公司和企业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参与到国际期货市场当中,学习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苦练内功,提高自身实力;对外资适当放开期货市场准入,让国内期货市场真正国际化,使中国期货市场逐步成为国际定价中心。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逐渐被人们称作“中国因素”。但是,过去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广泛显现的“影响因素”并没有成为主导世界经济增长的“定价力量”。作为一个资源需求大国,在价格形成中缺乏应有的优势地位,让我国常常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后危机时代,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更加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我国经济正主导着世界经济走势。这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我国正在步入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轨道,我们必须加速将“中国因素”转化为“中国力量”,加快国际定价中心的建设。

责任编辑:林英泽

Abstract: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 will be a period in which the strategy of Chinese economy will transform, while the futures market will escort 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conomy and help China transform from an economic giant to an economic strong country.For the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China's futures market now faces,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First,we should standardize the rapid and health development of China's futures market,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system,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 and health development of this market;second,we should improve futures product system,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rket operation and give full play of the role of this market;third,we should make innovation in operation mode of the futures companies and make this industry to be bigger and stronger;fourth,we should cultivate mor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improve the investor structure of this market;and fifth,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opening up and construct the international pricing center.

Key words:China's futures market;quantitative change;qualitative change;investor structure

China's Futures Market:from Quantity Expansion to Quality Improvement

HU Yu-yue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Beijing100048,China)

F830.9

A

1007-8266(2011)03-0118-06

[作者介绍]胡俞越(1961-),男,江苏省盐城市人,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证券期货市场。

猜你喜欢

期货市场期货监管
纸浆期货市场相关数据
美棉出口良好 ICE期货收高
国内尿素期货小幅上涨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肥料企业该如何面对尿素期货市场?
当下与未来:对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
尿素期货上市又近一步
中粮期货 忠良品格
基于博弈视角的股指期货市场监管体制创新
监管和扶持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