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真研究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2011-02-19桑士达

浙江经济 2011年7期
关键词:民生矛盾群众

文/桑士达

(作者为浙江省政府研究室副巡视员、中国作协会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着眼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最大限度减小不和谐因素,认真研究和解决实现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当 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确保“十二五”规划实施开好局、起好步,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眼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最大限度减小不和谐因素,通过认真研究和解决,实现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为促进经济长期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创造更好的社会条件。

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必有新的期待和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国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必然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与此同时,各类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主要表现为经济快速增长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经济持续增长与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矛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现代化建设面临诸多新情况、新挑战,这使我国发展既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多发期。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新特征,人们的期盼和要求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从追求生活必需品到追求高档消费品,从追求物的丰富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从关注经济层面到关注政治文化层面。现今,人民群众对公共政策和体制机制的科学设计意识日益增强,更加关注自身和群体权益的保障问题;对推进民主建设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意愿日益迫切,更加关注民生民主问题。这也符合通常的需求层次理论。

沉下去深入调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下,我国的社会问题迥异复杂,社会需求千差万别,由于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群众有着不同的利益要求和愿望。要真正搞清楚、弄明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必须走出书斋、走出机关,带着感情、迈开双脚,深入基层、深入第一线,通过面对面走访座谈和其它有效途径,尤其是从各级“两会”的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新闻媒体、网络中,直接了解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直接了解他们有哪些期待、哪些想法、哪些诉求,特别是找准掌握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诸如权益保障、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卫生、征地拆迁、收入分配、扶贫济困、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

毋庸讳言,我们的一些干部缺乏以往关心民众的作风,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性、主动性不强,对群众特别是基层民众的困难疾苦缺乏切肤之痛,有的甚至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有的高高在上,好拍脑袋,大事化小,不以为是。他们习惯于以想当然替代民众的深切感受和真实意愿,以工作的难度作为回避解决问题的挡箭牌,致使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变得复杂紧张,本来可以通过努力解决的问题变得遥遥无期。这正如邓小平同志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中批评的:“我们有少数同志对于这些应该而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却采取官僚主义态度,漠不关心,久拖不决,个别人甚至违法乱纪,搞打击报复。”因此,认真研究和解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切实转变机关干部的作风至关重要,不可等闲视之。

以创新精神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新问题新要求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利民、惠民、安民。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大的内在要求。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所盼、所需、所求的对象和事物,往往比以前要大、要多、要强烈,需要各级有关部门下更大的决心、花更深的功夫、用更多的精力去解决。我们应清醒看到,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和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改革发展成果受惠程度存在不均,尤其是基层群众受惠不足;加之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的拉大、社会成员贫富差距的扩大,引发的社会公正、公平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改善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原因。

为此,首先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解决好民生问题。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最重要的群众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与老百姓息息相关,要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办好顺民意、惠民生、解民忧的实事,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然注重研究解决带有矛盾普遍性的重要问题,也要十分重视研究解决带有矛盾特殊性又比较突出的问题。当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维护好群众根本利益,一方面要重视普惠民生,着力加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确保人民群众公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另一方面,要重视民生问题的特殊性,解决好每个公民、每个家庭的实际问题,只要政策和条件许可,就应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落实问题,能即时解决的要当下解决,需要安排解决的要列出计划;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作出承诺的一定要尽快兑现,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取信于民。

其次,要更加重视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和民主权益、特别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社情民意”。加强社会管理和民主建设也是硬道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必须把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认真听取和采纳人民群众对惩治腐败、司法公正、保障人权、维护公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政治方面的真知灼见,有利于有效化解各类矛盾、促进社会长治久安,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从政策源头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保持社会良好秩序,进而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因势利导,图变求进,敢于探索。为此,须以加快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加强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顶层设计和整体研究,积极稳妥地推进以限权、扩大公民参与和政治民主为重点的政体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公民社会为主旨的社会体制改革步伐,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今美于昨,明日复胜于今”,让广大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尊严、幸福感!

猜你喜欢

民生矛盾群众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多让群众咧嘴笑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