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劳动收入理论

2011-02-19许涛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劳动收入资本家资本主义

许涛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劳动收入理论

许涛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西方主流经济学都是把劳动收入作为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中的一个因素研究的,只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系统地批判了这种“因素论”,第一次真正地把劳动收入放在了经济的核心地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收入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最真的本质,这些本质不会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而改变:工人享有经济自由,人类社会真正从“蜜蜂社会”中剥离出来,然而工人们并没有摆脱“蜜蜂社会”中“工蜂”的命运,有时连“工蜂”的命运都达不到;劳动收入是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一个结果,它与它的主人——劳动者阶级一样,都无法摆脱被压榨被剥削的命运。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收入;人的发展

西方主流经济学都是把劳动收入作为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中的一个因素研究的,只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系统地批判了这种“因素论”,第一次真正地把劳动收入放在了经济的核心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不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收入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关于劳动收入理论的阐述

马克思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两个社会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的,一方面是资本家阶级,他们占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他们没有这一切而仅有一种商品即劳动力可以出卖,而他们是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的”。〔1〕可见,马克思从其经济理论的产生开始就带着阶级斗争的立场。我们抛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革命性,仅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探讨其对经济运行的分析,发现马克思经济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最本质的东西。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决定了收入分配。在生产之前,资本家和地主提供除劳动力之外的生产资料,劳动者提供仅属于他们自己的生产资料——劳动力。生产出来的产品构成了分配的客观对象,资本家因为占有资本获得利润,地主因为占有土地获得地租,劳动者因为占有劳动力获得劳动收入——工资。这是典型的按要素分配理论。在整个分配过程中,劳动价值论从来没有得到过很好的体现。真正决定分配时,从古典经济学中发源出来的效用价值论占了上风,成为价值分配的主要依据。马克思在批判斯密关于资本与收入的观点中,详细地描述了劳动收入(工资):“劳动力的价值——即这种商品的适当的出售价格——是由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量决定的,而这个劳动量本身在这里又是由生产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量,也就是维持工人生活所需要的劳动量决定的,所以工资成了工人赖以生活的收入”。〔2〕422因此马克思认为斯密所说的维持生产拉动所使用的资本部分形成工人收入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资本家用来支付他所购买的劳动力的货币,所以能‘为他执行资本的职能’,是因为他由此把劳动力并入他的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而只有这样,他的资本才能够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我们应当分清:劳动力,在工人手中,是商品,不是资本。在工人能不断地反复出卖它的时候,它构成工人的收入;在它卖掉之后,在资本家手中,在生产过程本身中,它执行资本的职能”。〔2〕422这样,劳动力在这里起双重作用:在工人手中,它是按价值出卖的商品;在购买它的资本家手中,它是生产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力。不是货币,“而是劳动力执行了双重职能:首先是在劳动力的出卖时作为商品;其次是在生产过程中作为资本家手中的资本,即作为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要素执行职能”。〔2〕422

“但这还不是事情的全部”,马克思又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一方面,劳动力的不断买和卖,使劳动力永远充当资本的要素,由于这一点,资本就表现为商品的创造者,即具有价值的使用物品的创造者,其次,由于这一点,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就由劳动力自己创造的产品不断地生产出来,也就是工人自己不断地创造出用来对他进行支付的资本基金。另一方面,劳动力不断出卖,成为工人维持生活的不断更新的源泉,于是,他的劳动力就表现为他取得自己赖以生活的收入的能力”。〔2〕423

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家关注的只有两个方面:一是工人们是否维持着这样的地位,即赋予工人身上的劳动力不断被作为商品卖给资本家,资本家把它用作资本投入生产。二是资本家关心的并不是价值的创造。因为按古典经济学的定义,作为价值的组成部分的“收入只不过意味着通过不断地反复出卖一种商品(劳动力)而占有价值,而这些价值本身仅仅是用来不断再生产出这种要出卖的商品”。〔2〕423资本家关心的只是剩余价值的创造,工资是他们付给劳动力所有者——工人的价格,他们把劳动力视作资本的一部分,从而视作生产资料的一部分,通过占有所有资本以创造他们资本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的买和卖,这种行为本身只是建立在先于社会产品的分配并作为其前提的生产要素的分配的基础上的,也就是建立在作为工人的商品的劳动力和作为非工人的财产的生产资料互相分离的基础上的”。〔2〕428劳动收入成为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一个结果,这个结果使得工人任凭资本家摆布,而资本家又是通过对劳动力的资本化来实行这种“摆布”的。不仅如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通过更加残酷的手段来压榨工人,这种手段就是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因为对劳动的需求,不是由总资本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总资本可变组成部分的大小决定的,……对劳动的需求,同总资本量相比相对地减少,并且随着总资本量的增长以递增的速度减少”〔3〕690,“因此,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6〕692马克思认为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资本主义生产两种东西:一个是剩余价值,他们以财富的形式被资本家阶级通过生产资料资本家私有而无偿占有;一个是总量越来越大、相对人口也越来越多的无产阶级。二者都是资本家所期望的,在不影响他们的财富增加的情况下,他们通过对于后者的积累来达到极大地获取前者的目的,以维持他们极度奢靡的生活消费方式,有些资本家甚至仅以占有前者作为人生的乐趣所在。只要资本主义生产存在一天,资本家的这种本能期望就不会消失,而作为“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4〕996主导着资本主义生产。

马克思认识到“所谓的生产关系,是同生产过程的历史规定的特殊社会形式,以及人们在他们生活的再生产过程中互相相处的关系相适应的,并且是由这些形式和关系产生的”。〔4〕996因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或者说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阶级的命运是既定的。不仅劳动收入成为了分配方式的一个结果,而且劳动者阶级成为了分配方式的一个对象,决定这个分配方式的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实际上资本家本身也不再是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主宰,充其量只是这种分配方式的受益者而已。资本家没有能力使资本主义制度摆脱最终被更高级的社会制度替代的命运,是因为资本收入、资本家阶级也和劳动收入、劳动者阶级一样,仅仅是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一个结果、一个对象,唯一不同的只是资本家阶级永远不会存在相对过剩。

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收入理论的总结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收入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最真的本质,这些本质不会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而改变。

首先,工人享有经济自由,人类社会真正从“蜜蜂社会”①中剥离出来。然而,工人们并没有摆脱“蜜蜂社会”中“工蜂”的命运,有时连“工蜂”的命运都达不到(因为在蜜蜂社会中不会产生相对过剩的工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只有卖出赋予他们身上的商品——劳动力的自由以及因此获得分配给他的工资的自由以维持生存。他们不能选择从事什么样的劳动,能够选择的只有卖或者不卖劳动力。马克思主张作为“资本、土地、劳动”三要素中“第三个同盟者”〔4〕921的劳动,“只是一个抽象,就它本身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4〕921或者“只是指人用来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人类生产活动,它不仅已经摆脱一切社会形式和性质规定,而且甚至在它的单纯的自然存在上,不以社会为转移,超乎一切社会之上,并且作为生命的表现和证实,是还没有社会化的人和已经有某种社会规定的人所共同具有的”。〔4〕921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劳动,才是劳动者所期望的真正意义的自由。

其次,劳动收入是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一个结果,它与它的主人——劳动者阶级一样,都无法摆脱被压榨被剥削的命运。不仅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被压缩在仅能维持他们基本生存的水平上,而且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大量相对过剩人口,进一步压缩了劳动收入份额。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根本出发点。资本家对于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其维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源动力,他们没有真正关心过劳动者,劳动收入被他们等同于土地收入(地租)和资本收入(利润),“收入的形式和收入的源泉以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形式表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是一种没有想象力的虚构方式,是庸人的宗教”。〔5〕在马克思之后发展起来的以庇古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和以帕累托为代表的新福利经济学不过是推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一种手段而已。“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人们,任何事物的积极意义都是相对的。……马克思发挥德国古典哲学传统,早就指出了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的弊病,这就是著名的‘异化’理论。当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异化为金钱的奴隶,这个社会就失去了前途”。〔6〕资本主义制度无限放大了个人利益和享受,承认这是人性的反映,同时又承认这种人性必须加以约束,要把其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是一种进步。然而,资本主义这种依靠制度主导的人的发展,并不是理想的人类发展的方式。制度的发展应该是与人的发展相辅相成的,不应凌驾于人的发展之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劳动收入理论前所未有地把无产阶级放在了首要位置,主导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进程,也主导着人类的未来。

〔注释〕

①在蜜蜂世界里,一个群体的蜜蜂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社会。在这个独立社会里,每只蜜蜂都有明确的分工。虽然每只工蜂都可以通过自己采食花蜜维持自身生存,但是它们都会义无反顾地返回蜂巢,不仅把食物分享给雄蜂,更酿造出最好的蜂王浆,供蜂王享用以繁衍后代,维持这个蜜蜂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24.

〔2〕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第3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99.

〔6〕何正斌.经济学300年:上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29.

Theory of Labor Income in Marxist Economics

XU Tao
(Central Party School of the CPC,Beijing 100091,China)

In the western mainstream economics,labor income is studied as a factor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Marxisteconomics gave a systematic critique to this“factor”theory and for the first time really put labor income on the core of the economy.

Marxisteconomics;labor income;human development

F01

A

1009-1203(2011)01-0017-03

2010-12-29

许涛(1982-),男,山西平顺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博士研究生。

(本文是作者博士毕业论文《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劳动收入改进》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受教育部2010年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资助)

责任编辑 梁华林

猜你喜欢

劳动收入资本家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Bernard Shaw’s Wisdom 萧伯纳的智慧
中国工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波动:结构分解视角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市民化与个人劳动收入:外部性视角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机制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
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在下降吗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