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思考

2011-02-19刘杰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大众化特色

刘杰

(山西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思考

刘杰

(山西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和逻辑必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前提是坚持理论彻底性,基础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关键是紧扣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途径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而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和逻辑必然,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转向实践形态,使社会个体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行为活动,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作用的必然选择。

一、坚持理论彻底性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前提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位奠定和功能发挥的前提就是其自身的彻底性,即实现理论掌握群众进而转变为物质力量的目标不能脱离其理论彻底性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智慧结晶,是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论体系,其理论彻底性主要表现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科学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证明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彻底性。与此同时,社会理想、精神动力和道德规范是任何一个国家社会事业建设都不可或缺的要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弘扬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提倡“八荣八耻”是分别从理想层面、精神层面、道德层面指出我们当前及今后的奋斗目标、前进的精神动力和公民行为的道德标准。这是紧密结合中国当前所处的世情、国情、民情以及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而提出来的,是引领人民大众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思想先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内容有机结合,是“四位一体”并具有层次性、系统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等特征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的彻底与否关键在于其是否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是否真正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后,每一次重大理论创新都伴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化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深刻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本质和规律的科学而又严密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既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其现实旨趣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抗击冰雪灾害和抗震救灾中,整个神州大地万众一心、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伟大的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所表现的可贵的精神风貌震惊海内外。这既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所产生的无限感召力和向心力,也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实践价值。

二、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巩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进一步深化拓展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一步发挥导向作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必然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引领广大民众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始终以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以扎根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依托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源于实践并进一步指导实践向前发展,而实践又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化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指导。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否能够顺利推进取决于其是否扎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这个最大的实际,是否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重大战略任务的实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任何科学理论体系都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一不是马列主义扎根中国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晶。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牢牢地扎根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才能永葆其生命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只有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才能焕发其生命力。

(二)以教育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主体为切入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根本上是由于实践主体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改革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环节,是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心入脑的问题。“而一种理论或价值体系要为人们所认同接受,除了理论本身的内在品质外,离不开对它的宣传教育引导。”〔2〕这就需要在全国上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置于多元文化价值观和多样社会思潮相互比较鉴别的视野下,引导广大人民提高辨别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能力,积极支持正确和进步的思想观念,同时要努力改造消极和落后的思想观念,坚决抵制腐朽和有害的社会思潮,在社会思想文化体系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

三、紧扣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关键

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特有的一种现象,任何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体现的都是某一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其代表和集中反映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必须围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落实和细化。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必须始终关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利益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目的是引领多元社会思潮,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然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必须对社会民生、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等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多样的,只有从基层人民的生活、工作、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切实关乎人的生存和发展方面入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转化为人民大众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理论同实践结合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看它在实践中能否真正契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需求”,〔3〕因此,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根本保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关键。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作为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手段和途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告诉我们,一切思想意识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现实的物质生产关系。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更要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同解决实际利益问题结合起来,通过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深入了解群众对坚持改革开放的真实想法,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利用制度的刚性特征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贯彻落实。只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普及相结合,才能使人们统一意志、坚定信念,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途径日益多样化,体现在思想意识领域则是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多元化,这种局面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必然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善于发现并创新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方式方法。

(一)理论创新和实践养成相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对象是文化背景、个性心理特征以及社会地位不同的个体,这就需要依据不同教育对象进行相应的理论创新。对于党政领导干部、高校师生以及较高文化素养的人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要侧重于理论的直观理解;而对于广大普通工人、农民以及文化素养偏低的人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就要把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论以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生动形式表现出来,但要反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常识化、简单化和庸俗化。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真正地被群众感知、理解、接受、认同,就必须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工作相统一。只有把理论融入现实,理论才能为群众所掌握并自觉地运用于实践活动。要在实践中积极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相融合的方法途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扎根于最广阔的群众日常生活土壤中。

(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历史表明,任何统治阶级把该阶级意志上升为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所采用的手段都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这里的教育就是指显性教育,即统治阶级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促使人们认同并接受教育内容。它能保证人们坚持正确的社会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特征、作用要求党和国家在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即通过学校教育、社会舆论宣传报道等多种手段向全社会灌输主流意识形态。尤其是在全球化、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探索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然而单纯的理论说教易使教育对象产生逆反心理,为此就需要引入隐性教育机制。隐性教育的渗透性、间接性和内隐性很好地弥补了显性教育的不足,隐性教育的发挥必须依据教育目标创设相关的情境。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过程也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过程,是不断以立场鲜明的理论宣讲为主、同时辅之以潜移默化的情境教育,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不断取得新进步。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2〕潘玉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路径选择〔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3〕李英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启示〔J〕.浙江社会科学,2008(3).

D616

A

1009-1203(2011)01-0011-03

2010-12-28

刘杰(1983-),男,山西大同人,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外政治制度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周荣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大众化特色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特色种植促增收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完美的特色党建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先进性别文化的凝练与大众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