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康复改善偏瘫痉挛状态50例

2011-02-17邵中君吉林医药学院附属465医院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21期
关键词:肌张力痉挛阳气

邵中君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465医院

针刺配合康复改善偏瘫痉挛状态50例

邵中君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465医院

[目的]观察拮抗针法配合康复促进技术对中风患者肌张力增高的康复作用。[方法]对50例处于中风偏瘫痉挛期的患者进行四星期的拮抗针法配合康复促进技术的治疗,应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对患者进行肌张力的评分,观察肌张力降低的程度。[结果]拮抗针法配合康复促进技术改善患者肌张力的总有效率达92.0%。[结论]拮抗针法配合康复促进技术对中风偏瘫患者肌张力的增高有显著的康复作用。

针刺;脑梗死;中风后遗症;康复;肌张力增高

中风后痉挛状态的出现,严重妨碍了患肢自主运动功能的恢复,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异常运动模式,是中风致残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质量,已成为脑卒中康复研究的重点。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为吉林医药学院附属456医院针灸科2010年1月~2011年7月处于痉挛期中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男29例,女21例;年龄43~79岁;病程14天~2年。

1.2 纳入标准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并符合下述标准者:①有肌张力增高症状,参照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肌张力>0级;②病情>2周;③未接受过其他抗痉挛治疗者;④排除非脑血管意外引起的肌张力增高,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取单侧风府、大椎、中脘、关元,双侧风池、天柱、百劳、天枢,上肢肩髃、臂臑、天井、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髀关、伏兔、血海、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丰隆、悬钟。

2.2 针刺操作

患者根据穴位的位置分别采取先仰卧,后俯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以针灸针进行针刺,以患者感觉局部酸、麻、胀、重的感觉即得气为度,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平补平泄法一次,每日1~2次,治疗时间均为4星期。

2.3 康复治疗

采用以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为主要的运动疗法,主要技术包括等张收缩、拮抗肌逆转、重复牵伸等,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进行康复治疗,每次30min,每天1次,其余时间由家属帮助训练。

3 治疗效果

以临床上广泛使用的Ashworth量表法(检查者徒手牵拉痉挛肌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被动运动,通过感觉到的阻力及其变化情况,把痉挛程度分成0-4级,以腕、肘、膝、踝关节为观察对象)为参照评定痉挛程度。基本痊愈(全部关节Ashworth评分(下同)降低3级肌张力或恢复到正常肌张力)13例,占26%;显效(降低2级肌张力)22例,占44%;有效(降低1级肌张力)11例,占22%;无效(肌张力级并没有改变)4例,占8%。总有效率92%。

4 体会

中医学对中风痉挛性偏瘫早有认识,《中藏经》:“又中风之病,口噤脉急”。我们认为“阳气虚衰,湿阻血瘀”为中风痉挛性偏瘫的基本病机,脾胃是筋脉痉挛的主要病变脏腑。阳气是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活动的原动力,若阳气虚弱,则会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减弱、失调而变生诸疾、人之神得到阳气的温养才能思维敏捷,精力充沛;脑得到阳气的温养才能五官灵敏,耳目聪明;筋得到阳气的温养肢体才能柔和而活动自如;脉得到阳气的温养才能气血畅通。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阳虚,则运化失司,统摄无权,酿湿生痰,因痰致瘀,痰淤互结,壅塞脉络,筋脉失养,发为痉挛。《内经》有云:“因于湿,……緛短而拘”,“诸痉项强,皆属于湿”,“邪气恶血……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也”,二者相得,阳愈虚,湿愈重,病情不断发展。针刺风府,大椎位于督脉,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手足三阳经皆与之相交会,具有调整和振奋人体阳气的作用,刺之可使阳气旺盛,则筋有所柔;天柱是足太阳膀胱经之穴,脏腑腧穴顺序排列其中,脏腑精气皆由俞穴内外传输,是主导人体气血的重要经脉之一,且太阳为巨阳,为诸阳主气,故膀胱经主筋所生病,刺之内可养神,外可柔筋;风池位居足少阳胆经,主骨之所生病,其穴以善治骨病著称;百劳为治虚损之要穴,刺之可补虚扶正;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天枢位居其中,可通调气血,使失养的经脉、经筋得到濡养而逐步恢复功能;中脘为胃之募穴,六腑之所会,有健脾胃,助运化,升清降浊之功,关元为温阳益气之要穴,二穴相伍温阳益气以治本;再配以四肢部分穴位以治疗近端之疾病。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是以Sherrington的神经生理学为主要的理论基础,认为运动取决于屈肌和伸肌的交互性收缩,维持姿势需要不断调整平衡,而互相拮抗的运动或反射,肌肉和关节的运动则影响着动作或姿势。偏瘫患者的上肢屈肌占优势而出现上肢屈肌痉挛,治疗时必须首先抑制痉挛。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以肢体和躯干的螺旋形和对角线主动、被动、抗阻运动为基本技术,同时应用等张收缩、拮抗肌逆转、重复牵伸等技术,加强拮抗肌的肌力和肌张力来抑制偏瘫患者的痉挛,促使痉挛肌和拮抗肌的肌张力达到平衡,最后促进正常的反射和姿势的出现以及运动的协调性。

针刺配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是针对中风偏瘫不同程度的痉挛及错误运动模式制定的以协调运动为主的治疗方法。根据神经生理与神经发育规律,刺激痉挛肌的拮抗肌,利用促进或抑制的方法调整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以实现高级中枢对神经肌肉的重新支配,防止偏瘫恢复过程中停止在痉挛阶段,这也是针刺与现代康复技术有机结合、各取所长的一个有益尝试。

[1]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10.3969/j.issn.1001-8972.2011.21.042

邵中君,女,主治医师,1971年,吉林医药学院附属465医院。

猜你喜欢

肌张力痉挛阳气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晚睡晚起“双杀”阳气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早上洗澡伤阳气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