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梯田建设的成效及经验
2011-02-16鲁嘉林赵永光
鲁嘉林,赵永光
(秦州区水土保持局,甘肃天水 741000)
秦州区梯田建设的成效及经验
鲁嘉林,赵永光
(秦州区水土保持局,甘肃天水 741000)
梯田建设;成效;经验;秦州区
秦州区坚持以水利水保项目为依托,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带动、创新机制、制定优惠政策等措施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梯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介绍了秦州区梯田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天水市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西秦岭北部的黄土丘陵区与陇南土石山区过渡地带,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天水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 16个乡(镇),420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土地总面积 2 442 km2,有耕地63 556.63hm2;2009年总人口 65.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4.65万人,年人均产粮 336 kg,年人均纯收入 2 560元;全区水土流失面积 1 888.68 km2,约占土地总面积的 77.34%,平均土壤侵蚀模数 4 500 t/(km2◦a),年土壤侵蚀量 849.91万 t。强烈的水土流失破坏了水土资源,造成山旱地土地肥力和生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着全区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制约着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化的转变。
1989年以来,秦州区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黄河重点支流耤河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等,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梯田建设为突破口、以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为着力点,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 123.16 km2,治理程度达 59.47%;建设基本农田 31 714.8 hm2,其中梯田27 209.67hm2;水土流失得到了初步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1 梯田建设成效
秦州区农业用地面积63 556.63 hm2,其中水浇地 1 425.23 hm2、川旱地 3 079.90 hm2、山旱地 59 051.50 hm2;山旱地包括梯田 27 209.67hm2,坡地 31 841.83 hm2。目前,全区梯田面积正以 2 333.3 hm2/a的速度递增,截至 2009年底已经建设高标准梯田 27 209.67hm2,人均 0.71hm2。梯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城市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奠定了基础。
1.1 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梯田建设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了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粮食单产和总产。据2010年的调查,秦州区同等条件的梯田与坡耕地相比可增产 1 650 kg/hm2,梯田建设使全区年增产粮食 4.49万 t,基本实现了区域内粮食自给。
梯田面积的增加为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开辟了良好的途径。近年来,秦州区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种植芦笋 733.33hm2、玉米 400 hm2、中药材 1 686.67hm2,建立标准化生产种植基地 10个、育苗基地 2个,发展食用菌生产基地25万 m2,建设大棚 678座,带动农户 600多户,发展浅山半干旱区塑料大棚种植韭菜 100hm2,完成果园建设面积 202.06 hm2。水果、马铃薯、中药材种植及畜牧业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大大提升了梯田的综合效益,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
1.2 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根据《渭河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分析研究和预测报告》测算,渭河流域平水年水平梯田减水指标为 92%、减沙指标为 98%。目前,全区共建成 27 209.67 hm2高标准梯田,一方面能减少水土流失,年减沙总量 143.99万 t,年减水总量3 155.2万m3;另一方面能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减少流失全氮17.55 kg/(km2◦ a)、速效磷 13.5 kg/(km2◦ a)、速效钾 3 150 kg/(km2◦a)。除此之外,梯田能有效减少因水土流失导致的下游淤积,节约加固堤防费用。粗略估计,每减少 1 t泥沙淤积大约可节约 8.0元清淤或固堤费用。
1.3 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随着梯田建设的深入,农村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使农民初步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劳务输出或产业转型。调查显示,梯田和坡耕地相比,每年每公顷可减少投入劳动力50~60个工日,由此推算通过梯田建设每年可以减少劳动力136.1万个工日,按照劳务输转单价 60元/工日计算,每年可以增收约 8 200万元。
2 主要做法和经验
依托发改、财政、农业、扶贫、土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等项目,由区政府统一整合,采取水利牵头、各负其责、专款专用、全部机修的办法推进梯田建设工作,按照“一事一议”和土地流转等方式调动群众和企事业单位参与梯田建设的积极性,拓展资金的筹措渠道。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各种综合治理措施相互配套,以梯田建设为重点,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通过层层设防、节节拦蓄,逐步形成了“山顶防护林戴帽子、山腰梯田绕带子、山谷果蔬穿靴子”的综合防治体系。
2.1 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了加强梯田建设的组织领导,秦州区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发改、公安、检察、水利水保、农业、林业、土地、扶贫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梯田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和研究解决梯田建设中的决策性问题。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工作包括梯田项目的计划编制、资金管理、检查验收以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指导、组织培训等。各乡镇同时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为组长的梯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依据所在乡镇规划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计划,具体组织施工人员施工,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通过建立健全领导机构体系,明确区、乡(镇)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把政府行为和行业行为融为一体,除利用年中和年终专项检查、验收、总结和表彰的机会外,按月或按季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专题会议,适时调整和布置任务,及时调解矛盾,认真纠正问题,定期检查验收,切实落实好梯田建设工作,促进梯田建设的顺利进行。
2.2 建章立制,加强监管,注重质量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区梯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甘肃省 500万亩梯田建设验收试行办法》(1 hm2=15亩)和《天水市梯田建设验收管理办法》制定了《天水市秦州区梯田建设管理办法》,从任务下达、梯田规模和布局、田面宽度及平整度、资金管理、组织管理、技术培训和宣传、档案管理以及集中连片、埂坎修筑、田间道路及水利设施配套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3个等级,并按照《天水市秦州区梯田建设管理办法》严格考评,把梯田建设的乡镇工作考核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相结合,实行一票否决制,有效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2.3 创新机制,广泛融资,走规模化梯田建设之路
在投入机制方面,建立健全以水利水保项目资金为主体,整合发改、农业、扶贫、土地等部门涉农建设资金,集中建设资金扩大工程建设规模,克服取消义务工和积累工给梯田建设带来的劳力投入不足等困难,通过广泛宣传和示范推广,带动群众积极投入梯田建设。通过 “一事一议”制度筹集民间资本参与梯田建设,有效拓宽了融资渠道,弥补了工程建设资金和劳力投入不足,促进了梯田建设的顺利开展。
在建设机制方面,改变过去以人修为主、机修为辅的施工机制向以机修为主、人工筑埂为辅转变;改变过去各自为战、建设点分散、规模效益低的建设机制向互帮互助推磨转圈、集中工程建设资金、扩大建设规模转变;改变过去传统的分散自由施工向通过招投标优选具有相关资质的工程队实行专业化施工转变;改变过去按季节施工向全年不分季节长期施工转变。通过创新建设机制,克服了过去点多面宽难管理、人工施工进度缓慢等问题,提高了梯田建设质量。
在宣传报道方面,利用各种渠道向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信息,同时开办梯田建设简报进行长期宣传。通过面向领导、面向上级主管部门、面向基层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上下齐抓、各方配合的工作氛围,增强了群众对梯田建设的认识,拓宽了梯田建设的融资渠道,为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2.4 整体推进,产业配套,注重梯田产出效益
在规划中,梯田建设应因地制宜、统一规划、从上到下,一面坡、一座山、一条流域,整村、整乡、整流域整体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充分考虑当地产业优势和地形地貌特点,坚持梯田建设与水利工程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新农村建设等配套措施相结合,走梯田搭台、产业唱戏的路子,梯田围绕产业修、产业紧跟梯田走,真正做到坡地梯田化、梯田产业化、产业果园化,修一片梯田、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实现了梯田效益的最大化。秦州区近年来先后建成了北山 6 667 hm2梯田产业带,罗玉沟、红旗山、杨河、寨子、汪川河等 10个千顷梯田示范点,罗玉沟千顷樱桃园、韭菜园,杨河千顷反季节蔬菜基地,汪川河 333 hm2芦笋基地等,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2.5 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增强服务水平
秦州区在梯田建设中坚持“规划先行、质量第一、产业配套、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再教育,在管理上实现了由粗放型、低水平向规范化、高质量的转变,落实专业技术人员包乡、包重点工程的包抓责任制,从规划落实、施工放线、验收考核、质量把关等多方面跟踪指导、现场监督、全方位服务,促进了梯田建设向规模化治理、规范化实施、优质化建设的方向发展。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秦州区的梯田建设得到了政府重视和群众支持,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秦州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历史欠账较多,梯田建设任务依然较重。该区地处西北内陆,工业欠发达,财力薄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有限,加之近年来物价上涨速度较快导致梯田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同时国家对梯田建设的投入比例较低,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存在困难,都影响了梯田建设进度。为此,建议提高梯田建设的国家投入比例,提高梯田建设的补助标准,以推动梯田建设的顺利开展。
S157
C
1000-0941(2011)05-0025-02
鲁嘉林 (1969—),男,陕西横山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管理与工程建设工作。
2011-03-15
(责任编辑 李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