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水利基础设施 保障中原粮食安全

2011-02-16李恩东

中国水利 2011年7期
关键词:水利粮食建设

李恩东

(河南省水利厅,450003,郑州)

河南省地跨四大流域,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是全国受气候灾害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特别是旱、涝、风、雹等气候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尤为严重。河南水旱灾害频仍,粮食却连年丰收。河南之所以能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出全国1/10强的粮食,成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水利建设功不可没。

一、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水利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作出了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战略抉择,绘制了“十二五”全省改革与发展宏伟蓝图,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不能以牺牲粮食生产为代价,这对水利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1.水利战略地位愈加凸显

河南省正处于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水利在保粮食、稳经济、促发展、惠民生中的支撑作用极其重要,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必须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强化水利工作,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2.水利发展需求更加迫切

河南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科学发展的路子。大力推动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加快水利建设步伐,转变水利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水资源要素配置的先导作用和水利基础设施的保障作用。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好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促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兴水利,着力夯实农田水利基础,消除水利的瓶颈制约;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迫切需要全面推进水利各个领域改革,突破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3.水利政策支持力度更大

中央决定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制定的一系列支持水利的新政策新举措,包括了财政、投资、金融、税收、土地、价格、政绩考核等各个领域,明确提出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投入;进一步完善水利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显著提高。同时,在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基层水利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水源储备、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补偿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政策措施。这些重大举措,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必将极大地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水利建设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就河南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防洪保安体系还不完善。一是山丘区拦蓄调控能力不足。淮河干流、北汝河等主要防洪河道没有骨干控制工程。全省还有1189座病险水库没有列入除险加固规划,11座水库没有完成除险加固,不能有效拦蓄洪水,给下游平原地区防洪排涝带来很大压力。二是河道防洪标准普遍偏低。河南省主要河道防洪标准只有10年一遇~20年一遇,没有达到国家标准。三是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落后。河南省大部分蓄滞洪区的安全设施和工程建设尚未开展,影响滞洪区正常滞洪运用。

(2)农业灌溉体系还不稳固。一是灌溉设施老化失修。河南省灌区大多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受当时条件所限造成先天不足。这些工程已投入运行40年以上,工程效益衰减严重,仅2007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就减少120万亩(8万hm2)。二是灌溉面积有待进一步扩大。目前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69%,保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的后劲不足。三是井灌面积难以稳定。现有机井进入报废和更新改造期,全省有一多半机井带病运行,井灌面积日趋衰减。

(3)民生水利发展仍然滞后。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中小水利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建设严重滞后。河南省不少农村地区没有卫生清洁的饮用水,严重影响群众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山丘区水土流失仍很严重,全省还有3万多km2水土流失面积没有得到治理。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水利服务范围亟待扩大,功能效用亟待强化,保障能力亟待增强。

(4)水资源供求矛盾的状况仍未改变。一是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全省年水资源总量仅为405亿m3,位居全国第19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405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二是时间分布不均。全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汛期,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水旱灾害频繁,水资源难以有效利用。三是水资源开发程度较高。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为21%,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53%,豫北地区已形成了1万多km2的地下水漏斗区。

(5)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性制约仍然存在。一是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各级财政预算内水利投资增幅较小,与水利发展的需求有较大差距。二是水价形成机制不完善,全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没有建立根据市场供求和成本变化及时调整的机制,致使供水价格与供水成本严重偏离。三是依法治水与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还有差距,一些重大立法项目进展缓慢,节水、河道采砂等领域还存在制度空白。

二、河南水利建设助推粮食生产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水利系统紧紧把握中央扩内需、保增长、重民生,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有利机遇,积极应对多种复杂局面,水利基础不断夯实,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完善,水利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群众受益程度明显提高,为“十一五”期间粮食产量连年超千亿斤、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全省经济发展呈现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防汛抗旱减灾取得突出成效

“十一五”时期,河南省洪涝干旱灾害交替发生,防灾减灾任务重、难度大。2006年出现了大面积、长时间的旱情,2007年淮河流域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2008—2009年冬春之交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干旱,2010年豫西、豫南山丘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和山洪泥石流灾害。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水利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广大军民奋力抗灾,取得了历次防汛抗旱斗争的重大胜利。5年间,全省水利工程防洪减灾效益达200多亿元,抗旱灌溉3亿多亩(0.2亿hm2)次,有效减轻了洪涝干旱灾害损失。

2.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

圆满完成了燕山水库、沙颍河涡河近期治理等治淮骨干工程建设,淮河干流中小洪水下泄通道基本打开,洪汝河、沙颍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日趋完善,一批湖洼及重要支流初步得到治理,防洪排涝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治淮骨干工程年均防洪效益达到50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规划内4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消除了水库安全隐患,增加了水库库容,恢复了水库功能。启动了8个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和46条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这些成就,撑起了粮食连年丰收的根基。

3.农村水利建设全面加强

近年,河南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实现恢复性增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粮食生产的综合保障能力大大增强。全省38处大型、10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稳步实施,4座大型灌排泵站完成更新改造,实施了21项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开展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了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水利项目,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1万亩(23.4万 hm2),进一步巩固了灌溉效益,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扎实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刻启示

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要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要求和方法与解决河南省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水利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水利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水利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是科学发展观在水利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解决河南省复杂水问题的必由之路,要更加自觉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深入实践和丰富完善。

二是必须着力做好民生水利工作,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水利工作与民生密切相关,做好民生水利工作,就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条件、生产发展、生活环境等基本的水利需求为重点,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在应对水旱等自然灾害和各种突发性涉水事件中,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把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设施作为建设的优先领域;在水利管理中,把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重点任务,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保障人人共享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

三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水利协调发展。水利工作关系生活、生产与生态,涉及领域广、环节多,必须把统筹兼顾的方法运用到水利工作的各个方面,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统筹区域发展,南北中部水利协调推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水利协调发展;要统筹建设与管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软件与硬件配套;要统筹开发与保护,开源节流保护并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在水资源配置中,要统筹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在工程建设中,要统筹重点与一般,大中小微工程并举,扩大能力与巩固提高结合。

四是必须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推动水利体制机制创新。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力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深化水利改革的共识,把握水利改革的方向。要牢牢把握水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针对影响水利发展全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解决一些难度大的深层次问题,在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等方面有所突破,努力构建支撑水利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结 语

河南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突破性进展,极大地增强了粮食生产的保障能力,为全省粮食连年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国家粮食核心区战略工程的启动,河南水利设施对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必将进一步增强。

猜你喜欢

水利粮食建设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我的粮食梦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