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泽县“长治”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与做法

2011-02-15范美师

中国水土保持 2011年2期
关键词:集流会泽县长治

范美师

(会泽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所,云南会泽 654200)

会泽县“长治”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与做法

范美师

(会泽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所,云南会泽 654200)

小流域治理;“长治”工程;成效;经验;会泽县

会泽县“长治”工程共治理小流域 20条,总面积 295.09 km2,治理后项目区水土流失程度明显减轻,土地利用结构达到优化,走上了“以林为主,农牧并举,全面发展”的新路。其主要经验是:治理目标明确;措施布设科学;实行严格的水资源论证制度,遵循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原则;切实转变河道治理理念。

1 会泽县水土流失概况和小流域治理情况

会泽县土地总面积 5 854 km2,水土流失面积 3 428.52 km2,占该县土地总面积的 58.57%。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兼有重力侵蚀和风蚀。1997年开始进行“长治”工程以来,共计治理了 20条小流域 295.09 km2,是计划任务的 105.5%,其中:完成坡改梯 2 644.2 hm2、水保林 6 659.1 hm2、经果林1 710.8 hm2、封禁治理 12 751hm2、保土耕作 5 743.9 hm2,修蓄水池 1 069个、沟渠 76.67 km、沉沙池 839座、谷坊 279座、拦沙坝 64座、沼气池 190口、节能灶 105眼。完成工程总投资5 990.44万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投资 1 441.61万元,地方配套519.58万元,群众投资4 029.25万元。

2 会泽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2.1 水土流失强度降低,水土流失面积减少

经过治理,全县年均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 3 098 t/km2下降到 1 951 t/km2,年侵蚀总量由 446万 t减少到 109.4万 t,减沙程度达 75.5%。五星乡大坪子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10.98 km2,治理后降为 5.18 km2,降幅为 52.8%,其中:极强烈流失面积由 0.76 km2降为 0,降幅为 100%;强烈流失面积由 1.18 km2降为 0.77 km2,降幅为 34.7%;中度流失面积由 5.12 km2降为2.43 km2,降幅为 52.5%;轻度流失面积由 3.92 km2降为 1.98 km2,降幅为 49.5%。治理后,该流域年均土壤侵蚀模数由3 206 t/km2降为 1 539 t/km2,年土壤侵蚀总量由 4.54万t降为2.18万 t。

2.2 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林、荒山、其他各行业用地比例由治理前的 8.8%、54.4%、27%、9.8%改变为8.9%、78.1%、1.1%、11.9%。项目区坡耕地、荒山荒坡基本消失,林业用地大幅度上升,符合“以林为主,农牧并举,全面发展”的建设方针。

3 会泽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做法

3.1 明确小流域综合治理目标

以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为核心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充分体现 了“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水利建设核心理念。按照优先面向水土流失重灾区、区域化推进的原则,调整优化工程布局,先上后下、先坡后沟、坡沟兼治、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使点、线、面工程互相结合,在各治理小流域形成了有机的生态防护体系。

3.2 科学配置治理措施

3.2.1 工程布局

根据各流域水土流失的形成、发展演变规律,科学布设各项工程措施,起到了拦截泥沙、削减洪峰、蓄水保土、控制土壤侵蚀的作用。在生物措施布局方面,正确处理经济林和水保林的关系,进行统一规划,兼顾了近期的蓄水保土作用和中远期后续财源的培植作用。

3.2.2 坡改梯建设

将坡改梯建设与中低产田地改造相结合,改善山区、半山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变薄田为良田,变“雷响田”为“活水田”,变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最终形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树成带、旱能灌、涝能排”的肥田好地,确保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社会稳定。坡改梯后采用立体种植、双套、轮作间套等种植方式,扩大晚秋作物和小春作物种植面积,改变不合理的种植习惯,提高了复种指数和光能利用率。在地埂上种植紫花苜蓿、白三叶、黑麦草、鸭毛草等护坡植物,既保持了水土,又增加了饲料产量,创造了经济效益。

3.2.3 生物措施建设

生物措施因地制宜,亲近自然,突显物种多样性,以增强其抗病虫能力。根据当地地理、气候特征,以及物种的多样性,尽可能选择本土物种进行栽(种)植,慎重引进外地物种,做到了“山顶戴帽子,搞好植树造林;山腰扎带子,搞好梯田改造;河谷垫毯子,搞好种草”,实现了保持水土、保证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

3.2.4 集雨工程建设

(1)工程选址[1]。工程的选址应尽量避开污染源、实现重力供水并节约投资。为此,尽可能利用自然沟、冲沟、自然坡面作为集流场,并使蓄水工程高于住址位置。具体要求是:集流场远离耕地、畜禽活动场所,或者直接用屋面作集流场;坡面集流场坡度一般不小于 15°,且面积应适当大些或是作硬化处理,以保证有足够的径流集蓄和水量交换;屋面集流场面积有限,应就近蓄水,以缩短输水长度、减少水质污染。

(2)完善工程使用功能。完善工程使用功能可延长蓄水保质期、消除安全隐患、节约劳力、减轻劳动强度。自然沟、冲沟、坡面作集流场需建设沉淀、过滤设施,水池需设立排沙(排水)管和安装一定距离的输水管,工程投资相对较高,但水体透明无异味,且使用方便。对利用屋檐水蓄水的水窖,采取适当的井盖密封,确保小孩、畜禽安全和生活污水、异物不渗(进)入水窖。对利用存储屋檐水的水柜,完善给排水设施,并严禁阳光曝晒。

3.2.5 构建适宜的人居环境

构建适宜的人居环境的途径一般是在庭院大力发展水果、药材、花木等,目的是发展庭院经济,培育后续财源,改变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如在庭院建立苗圃,既方便管理,又可为“长治”工程建设培育所需苗木,降低苗木成本;沼气建设项目,可实现能源替代并解决厕所污染问题。

3.3 实行严格的水资源论证制度,遵循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原则

水资源论证是落实以水定产,以水定发展规模,以水选择项目的具体措施。水资源开发利用需从水资源论证、配置及定额考虑,具有既重视拦、蓄、引、提、灌,又重视节、管、疏、导的特点。水资源论证的关键环节是来水量和可供水量分析,一般以现有人口为基数,从人口自然增长率、牲畜养殖能力、工农业发展预测方面来考虑,需体现因地制宜、以供定需、公平和效益相统一和与时俱进的原则。水资源配置是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素,需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方面考虑确定用水定额,以引导群众提高用水效率,进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4 转变河道(溪沟)治理理念[2]

以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为思路,在小流域治理中尽可能做到使用生态材料护岸护坡、截污治污改善水质,努力实现河道景观多样化,达到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一般不改变原河道走向,尽可能保持天然河道形态。在设计新材料护岸时,首先要确保水流作用下的结构安全,多选择能够适应河流长期演变的结构。主要采用的生态材料有蜂巢格网(石笼)、三维土工网格、三维排水生态袋等。

[1]范美师,何向英.浅谈会泽县人畜饮水项目的实践[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11):133-134.

[2]何向英,范美师.会泽县城市防洪工程设计综述[J].中国防汛抗旱,2009(1):27-29.

S157.2

C

1000-0941(2011)02-0050-02

范美师(1971—),男,云南宣威市人,高级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研究工作。

2011-01-17

(责任编辑 张培虎)

猜你喜欢

集流会泽县长治
测井用电动挤压式橡胶集流器集流性能分析
旋喷泵集流管入口段优化及数值模拟
长治:考察调研 绿色防控
长治药茶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山西长治:“三级联动”保“三秋”生产
当当鼓
集流管内壁冲压模具设计
会泽县黑颈鹤保护取得的成效与潜在威胁
会泽县中学健美操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雨水集流微蓄水技术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