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灌区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建设经验与问题探讨

2011-02-14秦利群祁炜宏

中国水利 2011年19期
关键词:渠系末级用水

秦利群,祁炜宏

(河北省石津灌区管理局,050051,石家庄)

一、项目概况

石津灌区位于河北省中南部,骨干工程控制土地面积4 144 km2,耕地面积 29万 hm2,设计灌溉面积1.63万hm2,受益范围包括石家庄、邢台、衡水3个地级市的14个县(市、区)114个乡镇 968个村,为国有大型灌区。

石津灌区支渠以下末级渠道工程为村集体所有,由农民自建自管。渠道绝大部分为土渠,输水损失大,配套率低,管理维护成本高。尤其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由于管理不到位,受经济条件制约,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末级渠系的工程状况和节水水平越来越差。尽管灌区节水配套项目的实施已经使灌区骨干工程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末级渠系作为灌溉工程体系的一部分,其工程状况和节水水平对灌区整体节水灌溉和效益发挥影响很大,对骨干工程充分发挥效益产生了制约作用,从而影响灌区整体效益的发挥。尽快实施连续的末级渠系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2004年,石津灌区被列为全国大型灌区首批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改造试点灌区之一。石津灌区2004年度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计划投资42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40万元,省匹配280万元)。项目区设计灌溉面积1 862.3 hm2,主要建设内容为军干王庄试点区和四干崔村试点区内斗农渠混凝土防渗、建筑物配套及量测水设施的建设。项目于2005年年底全部完成,共完成投资420万元,改善灌溉面积1 862.3 hm2,增加灌溉面积280 hm2,完成渠道混凝土防渗37.03 km,配套各类斗渠建筑物72座,配套各类农渠建筑物554座,配套量测水设施46座。经2006年春灌、秋灌试运行后,项目于2006年11月28日通过了省发改委和水利厅组织的竣工验收,被评定为总体优良。

项目的实施,在保证适时灌溉、减轻用水高峰供水压力、缓解用水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系数,末级灌溉水利用率提高了15.6%,节约了水资源。与实施前相比,亩次灌溉成本降低8.19元,灌溉成本明显降低。同时,项目的实施还进一步提高了农民节约用水的积极性,推动了计量收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促进了灌区的管理体制改革。

二、试点项目建设经验与体会

1.精心组织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

石津灌区管理局设置了“石津灌区末级渠系改造项目建设处”,下设工程科、财务科、办公室和运行管理科4个职能科室,分别负责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安排、技术指导、质量监督、资金筹措、财务管理和审计、竣工验收、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及水价改革等工作。成立了由王家井和位桥两个管理所及王庄用水户协会和崔村用水户协会组成的末级渠系改造项目建设组,负责本区项目的实施工作,参与项目重大事项的决策。

项目建设处依据《农业供水末级改造试点项目管理办法》,组织完成了河北省石津灌区2004年度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在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建设处组织技术人员对两个试点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工程现状、管理体制及现状等进行了调查,特别是针对项目实施是否能确实降低农民用水户的水费,对用水户现状、用水成本进行了详细调查,为该项效益测算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在对两个项目区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实施方案。

2.科学管理是项目实施的质量保证

工程质量是影响工程投资、进度、寿命、运行及效益发挥的关键,同时也影响到灌区工程建设的形象。灌区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石津灌区末级改造试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处对建设全过程实施科学管理,确保了末级改造试点项目高质量完成。首先,作为项目法人的执行机构,对项目的实施做到了全面负责、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宏观控制等。其次,对项目推行“四制”管理,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强化组织管理,对于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等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第三,严格资金管理,加强审计。一方面严把工程规划、设计、预算关,控制工程投资;另一方面,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制定了按进度拨款、验收后结算的资金管理制度。工程处按工程进度、质量填写拨款凭据,财务处对资金的使用严格审查、审计,实现了以投资促质量的目的。第四,增加科技含量,推行“三新”技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在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断面设计上,优选了水流条件好、施工方便、抗冻胀和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的全抛物线断面;在伸缩缝设计上,采用油膏—砂浆伸缩缝,并以新型防水油膏代替以往沥青油膏,以其韧性好、黏结力强、低温不易裂及施工简单的特点延长使用寿命。

3.用水户协会参与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

该项目区内的两个用水户协会分别为王庄用水户协会和崔村用水户协会。在灌区项目建设处领导下,分别负责本区项目的实施工作,并参与项目重大事项的决策。在项目实施前,各用水户协会向灌区递交了承诺书,表示积极拥护末级渠系改造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工作尽职尽责,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实施过程中,用水户协会很好地履行了职责。主要表现在:一是积极提供详实的数据,协助相关部门做好项目规划设计工作。二是积极配合相关方面做好“三通”、占地、拆迁等地方协调工作,为施工创造便利条件。三是协助相关部门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确保工程顺利完工。四是积极做好工程接收和运行管理工作,确保工程效益的发挥。

4.骨干渠道续建配套项目的实施促进了项目开展

石津灌区自1997年开始连续13年实施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9 095万元,完成渠道防渗203.456 km,新建和改建各类建筑物 546座。项目的实施成效显著,改善了灌区的工程条件,恢复及扩大了灌溉面积,提高了保浇程度和区内粮食生产能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项目区骨干渠道防渗配套工程的实施,为各用水户利益提供了前提条件,使农民看到了希望。同时,项目的实施还促进了管理体制改革。在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上,推行了农民参与式灌溉管理。用水户协会使农民成为灌区的管理者和建设者,自主决策用水管理和工程管理,推行了“四公开”“四到斗”的灌溉管理模式,增加了灌溉用水的透明度,在节约用水、遏制水费搭车、降低成本、增加投入、改善工程、财务公开、民主管理上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不合理负担,取得了群众的信任,调动了灌区内群众投资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三、问题与探讨

石津灌区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尚需研究探讨,以对即将大规模开展的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工作提供借鉴。

1.加强对权属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在石津灌区,末级渠系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灌区管理局只是作为末级渠系改造项目的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受益村(或用水户)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存在灌区管理局和村集体都不接收工程产权的问题。一方面,村集体认为投资由灌区(国家)出资,产权理应归灌区;另一方面,灌区没有原末级渠道的土地所有权,不具有接收产权的法律资格,因此末级渠道改造后的产权归属不明确。

建议:产权归属应在农业供水末级改造试点项目管理办法中予以明确,工程产权归村集体所有。

2.加强对管护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加强末级渠道建后管护是渠道长期正常使用的保证,谁拥有工程产权,谁就应承担管护责任。由于产权权属不明确,管护责任互相推诿,造成了“有人建,没人管”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良性运行。

建议:应进一步发挥用水户协会的作用,不仅在灌溉期间发挥作用,在日常的末级渠道维修管护方面也应发挥作用,灌区管理局或水务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用水户协会业务、技术的指导,督促协会工作公开透明并给以适当的管护经费支持。

[1]石家庄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北省石津灌区2004年度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实施方案[R].2005.

[2]郭宗信,刘光弟.石津灌区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经验[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4).

[3]郭玉娟,封振龙.浅议如何促进用水户协会建设[J].价值工程,2011(3).

猜你喜欢

渠系末级用水
工程状况与管理水平影响的渠系水利用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受防渗标准影响的渠系水利用系数计算问题探讨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末级压出室水力结构对多级离心泵水力性能的影响
运载火箭末级离轨控制策略优化
节约洗碗用水
超临界机组锅炉末级过热器管爆管分析
灌区末级渠系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DF100A发射机末级电子管的计算与分析
基于无人机DEM的灌区渠系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