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精人工授精后代近亲婚配的伦理学新思考

2011-02-14王海燕马彩虹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精子库近亲几率

罗 莉,王海燕,乔 杰,刘 平,马彩虹,白 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北京 100191)

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AID)是将无关第三方精液注入女性生殖道内完成自然受孕的技术。人类精子库的设立为广泛实施AID技术提供了保障。我国人口众多,据统计有近百万家庭需要借助供精人工授精达到生育目的。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为例,自2004年11月至今,已有1200多对夫妇完成了超过2000个治疗周期,出生健康新生儿逾200名;另外,还有几百对夫妇等待治疗。

大规模开展供精人工授精的同时,我们需要防范后代近亲婚配的几率;世界各国对此举措不一:有的国家限制供精者受孕后代数目以减少近亲婚配的几率,有的国家不限制供精者受孕后代数目,但是公开供精者身份资料以避免血亲通婚,等等。

我国卫生部于2003年出台的176号和177号文件规定:供精者与受精夫妇保持互盲,受精夫妇及子代永不能查询供精者真实身份,有效避免关系复杂化,易于为各方接受;但这不能够避免后代近亲婚配。[1]因此,条例严格规定同一份精液最多使5名妇女受孕,防止近亲结婚。此外,从精子供应渠道上也做出严格规定:实施供精人工授精医疗机构只能从持有卫生部批准证书的人类精子库获得精源,保证了精子流通的单一途径。最后,在供精人工授精后代结婚之前,精子库有义务在匿名情况下,为其提供有关医学信息的婚姻咨询服务,避免血亲通婚。上述法规为健康、有序开展此项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如果同一个供精者精子让5名妇女受孕,那么其后代近亲婚配的概率是多少呢?黄东晖等阐述:如果5名妊娠妇女在同一个城市,第一代子女全部为男性或女性时无近亲婚配可能;当所生育子女为2男3女或者2女3男时,近亲结婚的可能性最大,为6次。如果考虑供精者本人生育的子女,最大近亲结婚的机会是9次。按照某市生育人口160万计算(占总人口的20%),近亲结婚的几率为9/1,600,000。依此类推,如果第一代子女均有两个后代,共12个后代,当这12个后代为6男6女时,近亲婚配的可能性最大,为36次,第二代近亲婚配的几率约36/1,600,000;如果第三代子女也有两个后代,共24个后代,当12男12女时近亲婚配可能性最大,为144次,第三代近亲婚配的几率约为 144/1,600,000(约 0.01%)。[2]由此看出,AID 子代近亲婚配的概率非常小。

我国人口众多,AID后代数量多,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杜绝后代近亲婚配。本文提出精子募集、精子流通和精子使用以及AID后代随访等环节存在的现实问题,为今后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1 招募供精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大精子库的精子捐献者以大学生为主。2005年10月~2006年4月广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广东省精子库)230名供精志愿者中,学生占80.9%;2005年3月至~12月浙江省576例供精志愿者仍以大学生为主。[3]他们的流动性相对较大。对他们供精动机的调查研究表明,54.6%供精者是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这不能不让大家猜测他们是否会追求经济回报而多处供精?在目前没有全国精子库联网管理系统统一管理的情况下,直接后果就是增加AID出生后代人口数量,导致后代近亲婚配几率升高。

目前,只能够对每一位供精者进行宣教,告知后代近亲婚配的危害,希望通过供精者的自觉行动杜绝多个精子库供精。期望今后设立全国统一的精子库信息管理中心,从精子采集环节杜绝同一供精者多处供精。2007年,湖南湘雅医院人类精子库的朱文兵等提出将每位捐精者的指纹及DNA信息存档备案,新的供精者加入时,将其指纹和DNA信息与存档信息进行比对,证实与存档者不同才可捐精,杜绝同一人多处供精。[4]最后,我们担忧在受精夫妇拒绝向后代透露供精事实或者供精者对将来的配偶和孩子保守秘密的情况下,后代是否在不知情的条件下再次成为供精者,出现更加复杂的血亲关系。如果今后个体和家系的基因身份证库得以建立,包括精子匹配、后代婚前排查以及鉴定供精者基因的同源性等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2 精子分配环节存在的问题

由于目前供需矛盾,全国多家医院均出现排队等待供精的现象。因此,几乎全部等待精源的夫妇,几乎100%的夫妇只要等到精源就毫不犹豫地使用。在目前供授双方互盲的前提下,医务人员作为桥梁和纽带,仅能根据双方血型匹配的原则为授精夫妇选择供精者,但不能杜绝使用女方家系近亲属的精子。为此,我们现行的做法是:与受精夫妇术前谈话时特别提醒他们仔细查阅精子库提供的供精者体貌特征卡(其中包括供精者学历、籍贯、兴趣爱好、性格、体貌特征等),希望凭借有效的信息排除女方近亲属。凭借主观判断并不是最佳解决方案,期待日后全国精子库联网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为供、受双方以及出生后代设立基因身份证进行配对检查,更加客观、合理地分配精源,避免互盲状态下出现近亲婚配。同一供精者精液标本应该按照不同地域分配的原则使用,避免后代集中生活在同一城市而增加相遇几率。建议限定供精标本的储存及使用年限,尽量安排同一供精者精液在1~2年内使用完毕,使出生后代年龄差距小,这样,既可有序安排婚前排查工作,又可防范隔代近亲婚配。

3 精子使用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

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每个供精人工授精家庭生育后代的数量,降低近亲婚配几率。实施治疗过程需要医务工作者严格掌握促排卵指征,减少多胎妊娠。月经周期规律的妇女尽量选择自然周期进行受精。笔者认为提高妊娠率应该做到:①准确评估女方输卵管情况,选择输卵管碘油造影或者宮腹腔镜联合检查;②准确把握授精时机,同一周期双次授精妊娠率较高。

按照卫生部规定,赠精IVF-ET治疗每个周期可以移植2~3枚胚胎,平均妊娠率40~50%,多胎妊娠率也增加。在目前胚胎实验室技术日臻完善的前提下,选择性单胚胎移植或者单囊胚移植成为可能,这样就可以在保障患者成功率的前提下,减少多胎妊娠,减少AID出生后代数量。

赠精IVF-ET患者已经分娩健康子代,要求再次解冻移植生育二胎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生育二胎虽然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但是出生后代数量的增加会导致亲缘关系复杂化、近亲婚配几率上升。建议尚未建立全国精子库联网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时,严格控制解冻胚胎再生育。

实施供精人工授精的医疗机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精子库管理,长期、永久保存医疗文书,定期备份、存档、安排专人专管计算机信息,以利于精子库各项服务工作的延伸和提高。

4 接受供精人工授精夫妇及其子代的长期随访问题

按照卫生部要求:供精人工授精术后随访率需达到100%。

实施供精人工授精的医疗机构认真履行告知和宣教义务,使受者夫妇充分认识后代婚前排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动配合随访。625对接受AID技术夫妇的问卷调查显示:愿意接受随访的夫妇占84.5%(528/625),开始不情愿接受随访经过宣教后表示愿意的占11%(69/625),不同意随访而放弃治疗的占4.5%(28/625)。[5]虽然进行长期随访存在困难,但是必须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做好这项工作。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以及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均属于近亲范畴,如何让后三代主动配合随访?该问题的焦点是授精夫妇是否告知后代基因来源。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供精人工授精夫妇缺乏自信心,担心影响治疗后的家庭关系,因此不敢告诉后代基因来源,并且对周围的人保守秘密,这样很难保证儿子、孙子乃至重孙子配合随访。[6]尽管,1984年瑞典率先通过立法规定AID后代有权知道基因来源,后代18岁时可以知道与他有血缘关系的父亲姓名,其后很多国家(包括奥地利、英国、瑞士、澳大利亚、荷兰和新西兰)也通过司法程序废除了匿名供精,确保后代知晓他们的基因和生物学起源。[6]但是,2000年瑞典的一项研究显示只有11%的夫妇已经告诉孩子供精受孕的事实,还有41%的夫妇表示将来愿意告诉孩子(参与研究时孩子还很幼小)。[7]目前,我们没有对后代知情权问题做出明确的司法解释,如何恰当处理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8]

总之,我们希望在全社会加大宣传力度,弘扬积极作用,阐明AID治疗利弊,使供受双方主动、积极地配合随访和后代婚前排查;加快建立全国精子库联网管理系统,使精子采集、分配和使用等管理工作能够在双盲原则下科学、有序地进行。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将来是否会取消匿名供精,实施的利弊等,都有待社会各界广泛探讨。

[1]卫生部.卫生部关于修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相关技术规范、基本标准和伦理原则的通知[Z].2003.

[2]黄东晖.人工授精与近亲结婚[J].医学与社会,2005,18(12):7-10.

[3]王浩,赵铮,李艳.供精人工授精现状调查及其社会问题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7,20(6):13-15.

[4]朱文兵,范立青,涂玲,等.人类精子库伦理管理的困惑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9):26-28.

[5]周玉言,刘玉莹,李凤鸿,等.625对接授供精人工授精技术夫妻的问卷调查[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7,13(6):554-556.

[6]K.Daniels,P.Thorh,R.Westerbrooke.Confidence in the use of donor insemination:an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participating in a group preparation programme[J].Human Fertility,March 2007,10(1):13 -20.

[7]Lindblad,F.,Gottlieb,C.,& Lalos,O.To tell or not to tell whatparents think about telling their children that they were born following donor insemination[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Obstetrics & Gynecology,2000,(21):193-203.

[8]Rosemarie Tong.Feminist approaches to bioethics[M].Westview Press,1997:159.

猜你喜欢

精子库近亲几率
啁啾激光场对电离及解离的影响
Finding the Extraterrestrial
猴子为什么能模仿人的动作
人类的近亲——大猩猩
晒后修复SOS
晒后修复SOS
二孩放开,精子库告急
近亲禁止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