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在临床实习中的尝试与思考
2011-02-14何伟,张敏,卢杨
何 伟,张 敏,卢 杨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导师制”最早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是一种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多方面进行针对性指导的教学模式。[1]长期以来,导师制在我国只是针对研究生教育,而在本科生教育中,还一直沿用班主任或辅导员制。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执业医师法》的出台,确保医学生的培养质量是医学院校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国内部分医学院校相继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中尝试“本科生导师制”,[2-4]使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院也于2009年开始在临床实习教学中试行导师制,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在临床实习学生中实行导师制的意义
临床实习导师制的内涵:一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个别辅导,对医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因材施教,在着力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其抗挫能力、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理想,以弥补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方面的不足,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否具备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和今后良好发展的潜力。“教”和“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内因的“学”发挥作用,作为外因的“教”才有用武之地。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也由过去的主体地位向引导地位转变,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5-6]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学生全面发展。临床实习是一个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关键时期,教师不能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医学生适时地进行专业思想、敬业精神、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等方面的教育。[7-8]这种教育不是通过书本学习知识,而是导师在日常工作中通过自身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从医行为。它不仅要让医学生学会“治病”,更要让他们学会“医人”。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实行导师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扩招给教学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更有利于医学生形成健康的医学职业人格。
2 对临床实习导师的要求
2.1 导师资格及导师职责
导师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医德,要忠于国家的教育事业;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治学严谨;熟悉教学规律,具备较高专业水平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学习及科研指导能力;具有符合相关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导师的职责: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思想品德、专业知识和技能、人文素养、职业人格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和塑造,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②按照专业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努力完善自身知识结构。③积极指导学生开展临床实践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分阶段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在临床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④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文献、撰写医学综述及适当参加临床科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研能力。⑤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时给予恰当的回应;⑥适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恰当的评价,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2 导师工作与任务
实行导师负责制下的轮转科室一线医生带教制度,即导师对学生负责,由实习轮转科室一线医生对学生进行具体带教。导师的工作内容包括:①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状态、前期的学习状况,以及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学情分析;②与学生共同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总体目标、阶段学习目标和指导时间安排,形成培训方案;③平均每两周与学生面谈1次,指导情况要有记录,学生要有笔记,可适当布置思考题或作业等;④不定期检查学生病历书写、临床技能等的掌握情况,适时与带教医师、科室、教务科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⑤科室轮转结束后,导师应辅助带教医师对学生实习情况做阶段性小结;⑥实习结束后,导师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对被指导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3 对临床实习导师的管理和考核
3.1 管理机构及任务分工
医院成立了临床实习导师制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主持日常管理工作,医教部、政治部共同负责组织导师的遴选、聘任、考核和评优评先等工作。
3.2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包括工作量(15分)、学员实习成绩(70分)、学员对导师的综合评价(15分)三个方面。依据《本科生导师指导情况记录表》的记录情况,对导师每次对学员进行指导的内容进行审核。工作量按如下标准核定:指导1次(不少于1学时)计1分,此项累计最高为15分。学员实习成绩根据《第四军医大学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中实习学员考核和成绩认定办法进行评定。学员从职业道德、理论水平、工作态度、奉献精神、指导效果、指导能力等方面对导师进行评价。
3.3考核结果的使用
每年6~7月份对导师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导师所在科室的教学绩效整体考核。导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考核总成绩高于85分评定为优秀(人数不超过本院本科生导师总数的20%);考核总成绩为75~85分评定为良好;考核总成绩为60~75分评定为合格;考核总成绩低于60分,或学员旷课累计超过24学时的,评定为不合格。考核结果将作为教师晋升教学职称、研究生导师遴选和任期资格考核的重要依据,现职任期内必须有作为本科生导师进行带教的经历,且考核结果达到合格标准。考核优秀的导师,在教学职称评审、研究生导师遴选和任期资格考核时,免除教学答辩,同等条件下优先;每年评优评先,按本科生导师总数的5%进行表彰。考核不合格或未取得本科生导师资格者,视为教学评价结果不合格。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取消导师资格,两年之内不再聘任。
4 导师制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作用
4.1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医疗卫生行业是一项服务性、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它要求医务人员的诊疗、护理行为要对患者有利——不仅有利于恢复病人的健康,而且有利于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不仅有利于病人体质的恢复,而且有利于病人精神的愉悦;不仅有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人类的健康。这就需要对医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理想和职业权益的教育,使医学生形成健康的医学职业人格,为医学生今后的从医之路奠定基础。[9]经过遴选的临床实习导师都是政治素养好、业务技能精、爱岗敬业的教师,通过他们的专项辅导和言传身教,学生能尽快适应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课堂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应用的转变,能够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迈好从医生涯的第一步。
4.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和科研能力
医学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刚进入临床的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都较弱,一时难以适应科室的工作节奏。临床导师能够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分析导致困境的原因,并协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同时利用自身在临床的资源优势,使学生有机会尽早参与临床和科研的实际工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4.3 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临床实习导师制的建立,打破了传统封闭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开放、互动、协作的教学新模式,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导师,导师也可以自主选择学生。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使得导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机会随之增多,师生之间的距离近了、沟通更顺畅了,“教”和“学”都可以在互信、协作、和谐的环境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学生的学习目标得以修正、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个性特长得以发挥、知识结构得以完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起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4.4 有利于教师教学意识的回归
临床实习导师制的实施,以及配套政策的出台,调动了教师从教为师的积极性,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医疗、科研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行导师制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导师,那些思想素质不高、业务技能不精、质量意识不强、教学能力一般的教师将会落选,势必会对这一部分教师造成一定的压力,促使他们努力提高个人修养、提升业务能力、研习教学方法。导师制的实行,一方面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另一方面也促使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绩效,使“教书”和“育人”的教学目的落到实处。
5 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实行导师制的几点思考
5.1 导师队伍建设
一方面,导师遴选有严格的限制条件,不是所有的临床医师都能成为临床实习导师,导致可供学生选择的导师有限,部分学生通过双向选择难以找到理想的导师。因此,管理部门在做好选派工作的同时,要加快临床实习导师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由于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实行导师制尚在试行阶段,部分导师还没有完全从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没有足够的精力研究教学新的方式和方法,运用启发式等先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经验不足,“导学”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尽快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确保导师制健康发展的基础。
5.2 评价体系建设
临床实习导师制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评价教师的“导”,还要包括评价学生的“学”;不仅要评价导师制活动的结果,也要评价导师制活动的过程。[10]导师制的教学内容多样、方式灵活,时间和地点也不固定,其过程管理难以完全掌控;导师的工作量、工作状态、履职情况、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导学工作的效果难以量化;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理想、学习能力等也难以完全通过考试反映出来。这些都将导致难以对导师的工作效果做出一致性评判,进而影响到临床实习导师制的深入实施和开展。因此,还需要管理者大胆探索,总结和汲取经验,完善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
5.3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实践中,部分学生由于担心分配到基层,想利用实习期间备战考研,他们寻求导师指导的愿望不强,不愿意主动与导师联系,有的学生只是图新鲜,缺少长远打算,导致实施效果受到直接影响。因此,还需要导师主动联系学生,认真与学生沟通,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专业认真思考,摸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并培养其自信心和兴趣。
[1] 高昀.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对我国本科生教育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4):59 -60.
[2] 王璐,朱勤厚,苗乃周,等.临床专业实习医师实行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4(4):64 -65.
[3] 杜蔚青,谢颂平,李娟娟.本科生临床实习导师制的应用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206.
[4] 李伟扬,李丹红,徐晶,等.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进一步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109-111.
[5] 刘淑霞.以人为本:中华医学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3):133 -135.
[6] 林富安,林新宏.多维视角思考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形成与促进因素[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3):80-81.
[7] 郭应禄.敬业精神与医学人文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3):3 -4.
[8] 程俊,张玉山,张丽影,等.不同级别综合性医院医患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3):20-21.
[9] 李恩昌,刘宪亮.论医学生医学职业人格培养的必要性[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1):21 -24.
[10] 吴琢,姜柏生,刘虹.本科生试行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349-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