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河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的思考

2011-02-14孙成坤

治淮 2011年3期
关键词:监督机构建设项目工程质量

孙成坤

涉河建设项目是指在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本文以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省淮管系统)范围内的涉河建设项目为例进行探讨,该范围内的涉河项目主要包括桥梁、码头、取水口、排污口、线路等。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安徽省淮河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安徽省淮管系统涉河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

1.监管范围大

安徽省淮管系统管理范围包括淮河干流河道(包括蓄洪区、行洪区)以及颍河阜阳闸以下、涡河西阳集以下、西淝河邵楼以下河段。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发展,每年涉河项目数量都多达数十项,涉及沿淮14个县(区),对这些涉河建设项目进行质量监督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因此,在质量监督机构编制和设备不足的条件下,对整个淮管系统范围内的所有工程项目进行规范监督较为困难。

2.高技术人才缺乏

由于行政事业编制有限,安徽省淮管系统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配备的人员相对不足,专职质监人员更少。工程质量监督是涉及法律、法规、设计、施工、造价、监理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要求质监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专业能力。目前质量监督人员综合素质距此标准尚有较大差距。

3.建设单位对涉河项目防洪安全认识不到位

涉河项目的建设单位主要是外行业的企业,对涉河建设项目防洪影响处理工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产生投资回报后,往往忽略防洪影响处理工程的建设。例如桥梁、码头、取水工程主体工程完工后,在未完成防洪影响处理工程的情况下投入使用,质量监督机构很难对涉河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监管。

二、对策与措施

1.加强队伍建设,促进监督人员全面发展

涉河建设项目质量监督是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监督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关键。水利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发布实施对工程质量监督队伍提出更高要求,强调了政府质量监督职能。对此,质量监督机构一要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实质量监督人员;二要加强质量监督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业务水平。

2.完善监督管理程序

针对涉河建设工程项目法人、监理、施工单位对质量管理与验收规程、规范监督法规不熟悉的状况,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指导工作,制定工程质量管理及验收程序文件,与项目法人签订《质量监督通知书》,编制《质量监督计划》、《质量监督要求》等书面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制定工程项目的指导性文件,下发到各相关施工单位,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3.规范监督管理工作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强调质量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使质量监督工作贯穿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为使各参建单位明确质量监督工作的目的、要求和运作方式,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制定详细的质量监督工作细则,内容包括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要求和监督时间等,并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个人,以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检测工作,保证检测经费,提升监督机构的权威性

建设市场管理的不规范,导致施工、监理从业人员水平良莠不齐,工程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很难完全凭借工程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进行客观准确的核定。质量监督机构没有专项工程抽测经费,监督检查仅仅是查看现场和查阅资料,监督管理工作很难取得实效。因此,建议相关部门为质量监督单位提供必要的工程抽测费用,使其对工程实体的抽测落到实处,从而提升质量监督机构的权威性,使得质量等级核定更为科学和准确。

5.提高监督工作质量

要有效利用现有仪器和设备,加强施工现场质量检测,保证质量监督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同时,监督部门和建设单位要严把质量关,对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检查、抽查和监督。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网络,强化质量控制和监督,将项目法人负总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设计单位服务、政府监督“五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落到实处。

三、结语

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要达到规范化管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上述措施和建议只是针对现阶段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的,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仍会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不断研究和解决,以进一步促进涉河建设项目规范管理进程,为维护河道正常管理秩序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监督机构建设项目工程质量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全国各地财政厅局监督机构负责人名录
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会计监督机构负责人名录
浅谈服务创新视野下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机构执法档案信息化
Soybean hairy roots produced in vitro by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mediated trans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