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淮河早日建成“安澜之河,清澈之河,富庶之河”——本刊专访淮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钱敏

2011-02-14

治淮 2011年3期
关键词:淮河流域淮河水利

时光翻开了2011年的扉页,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随着拂煦的春风,冲撞着治淮人豪迈激荡的胸怀,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对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进行了全新的阐述,并且明确提出进一步治理淮河。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对治淮工作的一系列重要决定,奏响了全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号角,为进一步治理淮河擂响了战鼓。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继全面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进一步治理淮河的起步之年,在实现新中国治淮60年历史跨越的基础上,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治淮建设步伐,实现治淮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本刊记者对淮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钱敏进行了专访。

本刊: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以及水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的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对进一步治理淮河有什么重要意义?

钱敏: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中央一号文件立足水利、着眼全局,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理论性、实践性很强,操作性、含金量很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发出的第一个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综合性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水利改革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使水利的属性更加准确,地位进一步上升。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特别指出要进一步治理淮河,给治淮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对治淮事业来说,又迎来了一次重大的机遇,必将对进一步治理淮河的进程,加快水利体制改革,实现治淮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刊: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进一步治理淮河,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进一步治淮作出了具体的部署,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遵循怎样的工作思路?

钱敏: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矿产基地和制造业基地,是国家实施鼓励东部率先、促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发展潜力巨大,水利事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在治淮工作中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不断创新治淮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管理能力、水生态保护能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大力发展民生水利,认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本刊:淮委在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的工作中,将重点做好哪些方面工作?

钱敏:中央一号文件准确把握了我国基本国情水情,对水利发展阶段特征进行了科学的判断。在治淮工作中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在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要着力推动重大项目立项建设。对完善淮河防洪体系极为重要的上游出山店水库,中游行蓄洪区调整和下游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对解决皖北和豫东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关键工程引江济淮工程,这些重大项目事关防洪安全和经济发展大局,立项和建设周期长,当前要加大前期工作的投入和力度,加快推进项目立项。二是要着力加快民生水利实施。发展水利,民生优先。近几年来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民生工程,成效显著,实惠多多,要继续推进。对淮河的特殊性来讲,行蓄洪区和淮干滩区居民迁建迫切需要作为民生水利给予优先安排和优惠政策,妥善解决区内约80万人的安居问题。这项工作已经列为进一步治淮的重要内容,尽管实施难度很大,从长治久安出发,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做好规划,统筹使用各种资源,积极推动实施。三是着力夯实农田水利基础。淮河流域是国家的粮食主产区,耕地约占全国1/10,粮食产量约占全国17%,在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中约占1/5份额,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淮河流域1.9亿亩耕地中有近1亿亩属低洼易涝地区,在进一步治淮中安排对重点易涝洼地约5500万亩进行综合治理,提高其排涝标准。该工程可与国家近期重点投入的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和农田水利建设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效益,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对发挥淮河流域粮食增产潜力意义重大。四是着力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十二五”期间淮河流域水资源的短板效应会日益凸现,严格水资源管理已不再限于量的平衡与质的改善,而已经上升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这样的定位意义深远。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础条件是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保障条件是建立政府首长责任制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为主的考核制。淮河流域“三条红线”的量化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要尽快建立相关法规制度、完善管理组织体系、强化技术支撑手段,加强流域机构的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把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五是着力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服务体系。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中央一号文件对水利的这个定位是今后完善水利扶持政策的基本依据。长期以来,对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顽疾”,导致许多水利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建管并重理应是转变水利发展方式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实施的水管体制改革,流域内大中型水利工程受益匪浅,但大量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还未从中得益。因此,要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在组织机构上完善基层水利管理和服务体系,在财政保障上落实管理和养护经费,使水利工程能正常运行,长期发挥效益。

本刊:进一步治理淮河任务艰巨,进一步治理淮河的前期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钱敏:淮委一直与时俱进深入研究治淮重点、难点问题,积极谋划淮河的进一步治理,深入调研平原洼地涝灾和行蓄洪区问题,组织开展淮河重大问题对策研究,编制完成多项治理规划和实施方案,为国家的治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2009年底,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95次常务会议,决定继续把治淮作为水利建设重点,进一步推进治淮工作。2010年6月,国务院再次召开治淮工作会议,对进一步治淮作出全面部署。我委迅速贯彻会议精神,采取有力措施,持续狠抓进一步治淮前期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入江水道整治可研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批复,分淮入沂整治、洪泽湖大堤加固可研通过中咨公司评估,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工程蚌埠~浮山段可研通过水利部审查,安徽省西淝河等沿淮洼地应急治理可研已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山店水库项目建议书通过中咨公司评估,前坪水库项目建议书经过水规总院审查,淮河重要支流蓄滞洪区建设可研基本完成,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完成规模方案论证。目前,已完成可研的项目投资规模约430亿元,已经国家发展改革委立项批复的项目投资约78亿元。2010年9月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外资项目正式启动实施,新一轮治淮建设拉开序幕。

本刊:进一步治理淮河方向明确、任务艰巨,如何保证进一步治理淮河能够健康有序地开展?

钱敏:治淮事业有着历史形成的光荣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取得治淮19项骨干工程全面完成的基础上,流域内要求进一步治淮的热情高涨,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目前加快治淮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从宏观上讲做好下一步治淮工作有着坚强有力的保障。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治淮,为进一步治理淮河指明了方向。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常务会议从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进一步治淮作出重大决策部署,要求继续把治淮作为水利建设重点,着力解决好淮河洪涝干旱等突出问题。要求进一步加快淮河综合治理步伐,让淮河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造福两岸人民。二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为做好新时期治淮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重大决定,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水利的新政策和新举措。三是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为做好新时期治淮工作提供了保障。治淮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持续充足的经费投入,为进一步治淮提供了重要保障。四是新中国治淮60年成就和经验的积累,为做好新时期治淮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流域四省在长期治水实践中形成的团结治淮的光荣传统,将为进一步治理淮河结出丰硕的成果,造福淮河两岸。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起步之年,流域机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全委上下一定要凝心聚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淮河流域水情和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出发,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远近结合,改善民生、注重实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兴利与除害并重,统筹解决好防洪、除涝、水资源利用和保护问题,为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全方位地做好新形势下的治淮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治淮重大决策部署,早日把淮河建设成“安澜之河,清澈之河,富庶之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淮河流域淮河水利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淮河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魏山忠副部长率队赴淮河流域安徽、山东开展汛前检查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进河长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