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在医改的伟大实践中加强医德修养
2011-02-14陈竺
陈 竺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北京 100044)
70年前,设在延安的中国医科大学更名后第一期毕业生即将毕业之际,毛泽东同志亲笔书写了“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光辉题词。这一题词,把传统医学伦理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结合起来,成为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精神力量。“革命的人道主义”与我国传统医学“大医精诚”理念和西方医学的人文精神共同构成了新中国医学伦理的三个主要来源,成为一代又一代医疗卫生工作者的道德准则和精神动力,成为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中产生的重要精神财富!
在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的军队卫生人员遵循“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千方百计救治伤病员,想方设法医治百姓疾患,并在根据地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卫生运动,卓有成效地保护了人民军队的有生力量,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感召下,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始终把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作为最高使命,刻苦钻研技术,攀登医学高峰,用精益求精的技术和温暖细致的服务,呵护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他们中间,既涌现出林巧稚、张孝骞、吴孟超、王忠诚、王振义等德技双馨的医学大家,也涌现出赵雪芳、叶欣、吴登云、邓前堆、蓝云等受人尊敬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无论是面对重大传染病的威胁,还是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冲锋陷阵,舍己救人,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感天动地的力量,诠释了救死扶伤的职业信仰,展现了人民健康卫士的风采和品质。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不懈奋斗,我国卫生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期望寿命由解放前的35岁提高到73.5岁,婴儿死亡率由200‰下降为13.1‰,孕产妇死亡率由1500/10万下降为30/10万,居发展中国家的前列。中国人民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满怀信心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卫生事业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社会和谐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健康和卫生事业改革发展。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作出了深化医改的重大部署。最近,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他强调,要加快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努力使全体人民病有所医。这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深化医改进入攻坚阶段,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改革将触及深层次矛盾和多方面的利益调整,改革难度和压力加大。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在我国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改革任重道远,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新时期、新形势和新任务,赋予了“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新的时代特征。医疗卫生工作者是医改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各项工作要依靠医疗卫生工作者去实践、去落实,各项改革成果通过医疗卫生工作者的服务去传递、去体现。我们推进医改的目的,就是要切实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人民群众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这些,都需要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同志题词的重要精神,在医改的伟大实践中加强医德修养,视病人如亲人,改善服务,提高质量,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支持。
第一,弘扬救死扶伤精神,牢固树立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为人民健康服务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实质。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谋福利,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健康利益作为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为卫生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当前医改工作中,我们把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作为重要指导原则,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增加资源供给,把更多物力、人力投向基层,目的就是让城乡人民群众享受到医改的实惠。救死扶伤既是卫生人员所遵循的行为准则,也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要继续弘扬救死扶伤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思想,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脚踏实地服务基层,满腔热情地服务群众。
第二,弘扬救死扶伤精神,深入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当前,全国卫生系统开展的“三好一满意”活动,是新时期我国医疗卫生工作者弘扬救死扶伤精神的重要实践。各级医疗机构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温馨的医疗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服务流程科学合理,服务措施便民利民,服务环境舒适安全,服务信息公开透明。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要继续发扬救死扶伤精神,把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作为职业素养的首要任务,排除干扰,心无旁骛,提高服务能力,大胆创新实践,以精湛的技术为群众看好病。要积极参加“三好一满意”活动,做到服务态度热情周到,服务行为文明规范,不收红包,不拿回扣,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不开大处方,维护患者的健康权益和切身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第三,弘扬救死扶伤精神,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而奋斗。目前,卫生事业发展总体上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在卫生发展的内部结构和发展方式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治疗、轻预防,重规模扩大和基础设施建设、轻精细化管理和机制转换,重高端技术发展、轻适宜技术普及,重技术服务、轻人文关怀等问题。从现在起,我们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维护人民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以增进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实施人才强卫战略,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技术高超、医德高尚、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群众健康需求的卫生专业队伍,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卫生事业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卫生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距,实现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到2020年,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使人民群众平时少生病、得病有保障、看病更方便、治病少花钱,不断提高全民健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