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提升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水平
2011-02-14陈晓军
陈晓军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430007,武汉)
认真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提升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水平
陈晓军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430007,武汉)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搞好长江流域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是加快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在水土保持法的指导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二五”时期,长江水利委员会作为长江流域的管理机构,将切实抓好修订后的新水土保持法的贯彻落实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战略,强化监督管理,开展监测预报,全面提升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水平。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长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施行20年来,长江流域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生产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为重点,坚持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上下协调,分工协作,开拓创新,从根本上扭转了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薄弱、滞后的局面,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一、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新成效
1.配套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长江流域各地把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作为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的首要环节和基础性工作来抓,有力保障和推动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据不完全统计,流域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依据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颁布了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水土流失防治费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划分并公告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三区,制定和进一步完善了以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为重点的配套规章制度。“十一五”以来,流域各地共制定出台各类水土保持政策法规文件600多份,一些过去认为是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重点、难点的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
2.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流域各级水土保持主管部门抓住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的有利时机,以落实生产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为重点,严格管理,依法行政,加强监督,在全流域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成效显著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行动,有力地推进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进程。据统计,专项行动期间,对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开展监督执法检查1.7万次,下发整改通知书1.1万份,查处违法项目8000多个。至“十一五”末,流域共有2.9万个生产建设项目编报了水土保持方案,近9000个项目开展了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方案申报率和专项设施验收率较“十五”期间分别提高了30%和20%;流域各省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累计达到1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多,渝怀铁路等38个生产建设项目被水利部命名为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3.监测预报工作扎实推进
依托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一、二期工程的实施,“十一五”期间,流域初步建成了1个流域中心站、15个省级监测总站、130个地级监测分站、230个监测点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监测技术人员达2100多人。流域机构和各省水土保持部门分别制订了水土保持监测规划或实施方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运行经费及监测工作专项经费;利用“3S”技术,先后完成了金沙江下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系、三峡库区、西南诸河怒江流域、“5·12”汶川地震灾区、青海三江源区、西藏藏东横断山生态脆弱区、四川岷江沱江流域、新安江预防保护区等重点流域、区域的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监测;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成功预报灾害险情和处理灾害险情31起;积极推动“长治”七期工程、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初步建立了流域和省级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库;先后向社会发布流域和省级水土保持公报40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始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4.监督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流域各地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在强化监督执法工作的同时,将加强行业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监督管理水平作为重要工作,按照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水土保持管理职能的要求,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和保障机制建设,确保监督管理工作正常开展。湖南省14个市(州)均单独设立了水土保持机构,122个县(市、区)有101个设立了水土保持机构,有60个成立了副科级水土保持局。江西省水利厅为全省22个县级水土保持单设机构配置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用车。目前,流域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设有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机构900余个,有专职监督执法人员8000多人,配备了专用执法车辆和必要的通信、照相、录音和摄像等执法取证工具,在208个县开展了监督执法能力建设,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不断完善,监督管理能力不断加强。
二、“十二五”时期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任重道远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搞好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作为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2011年3月1日新水土保持法正式颁布施行,这是我国水利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对于进一步依法保护水土资源,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1.搞好水土保持社会责任重大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就加强生态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水土保持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为新时期水土保持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不断增强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为维护流域生态安全和健康长江尽好责,把好关。
2.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任务艰巨
当前,长江流域进入了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随着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的实施和建成,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水电开发重要能源基地、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水源地和快速便捷的高速交通枢纽区域。随着流域开发力度不断加大,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一些开发建设项目造成人为水土流失依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据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流域内经水利部批复水土保持方案的大型生产建设项目就达440个,全流域开工建设的生产建设项目达300多个,这些项目涉及交通、能源、电力、公路、铁路等各行各业,分布区域广,施工战线长,产生的水土流失破坏性强,监督管理难度大。要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履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职责,加大对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管力度,有效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关注程度更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关注,参与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要求“在开发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开发”的呼声不断高涨,全社会关注防治人为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逐渐浓厚。要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出发,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正确履行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职责,做到依法行政,不失职,有作为,有效维护法律法规尊严。
4.监督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起步晚,基础差,当前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开发建设过程中急功近利,忽视生态保护现象还很普遍,人为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重;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还不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执行率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率依然偏低;部分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队伍建设和执法水平不能满足依法行政的要求等等,这些都与建设生态文明和法治政府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切实抓好新时期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
“十二五”时期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的目标是:基本建成流域各级水土保持配套法规体系;流域生态脆弱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和山地灾害易发区预防保护进一步强化;建立健全流域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联动机制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公告制,流域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基本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达到80%以上,实施率达到90%以上,验收率达到80%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1.切实抓好新水土保持法的贯彻落实工作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水利部的要求,抓好新水土保持法配套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积极主动争取地方人大和政府的支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尽快启动以水土保持实施办法为主的地方性法律、规章、规范性文件等新水土保持法配套法规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发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和地方各级水土保持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健全各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有效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加大新水土保持法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特别是生产建设单位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的意识,为水土保持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维护流域生态安全
实施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战略,是新水土保持法确定的工作方针,是推动水土流失防治由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的根本性转变。长江流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水土流失类型复杂多样,在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强化水土保持预防保护措施,严格保护自然植被,禁止过度放牧、无序采矿、毁林开荒和开垦草地等行为;要从严控制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和山地灾害易发区等区域的开发建设活动,防止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要依托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继续抓好长江源头区水土流失预防和水土资源保护工程,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积极争取启动重点支流江河源头、重要水库水源地的水土资源保护工程,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保障流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3.强化监督管理,坚决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主动争取当地人大、政府的支持,加强与各相关职能部门协作,以督促生产建设项目落实“三同时”制度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划、防洪、水资源、水土保持、河道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严格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监督执法检查,切实落实在水土流失严重区、生态脆弱区限制和禁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的规定,从严控制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和山地灾害易发区等区域的开发建设活动,推动水土流失防治由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的根本性转变;要强化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着力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的主动申报率、实施率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率,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国家水土资源安全和流域生态安全保驾护航。
4.开展监测预报,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
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监测网点,在全面完成第四次水土保持普查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开展重点支流、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适时、准确地掌握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保持成效,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为水土保持主管部门提供强力支撑。要充分利用监测成果和重点治理成果资料,加快和完善全流域水土流失本底监测和水土保持数据库建设;启动运行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协作网,开展流域跨省、跨区域重大水土保持项目技术协作和科技攻关,建立和完善流域水土保持长效协作机制;建立健全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发布系统,实现水土保持公告规范化、制度化和水土保持监测成果信息化管理,尽早实现流域水土保持信息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流域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平。
[1]陈雷.深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努力开创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在学习贯彻新水土保持法视频动员会上的讲话[J].中国水利,2011(5).
[2]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土保持取得突破性发展[J].中国水利,2011(1).
责任编辑 邵自平
Thoroughly implement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Law,improve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Chen Xiaojun
The Yangtze River is the maj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a in the country,it is the internal demand to speed up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river basin by strengthening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and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Recently,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Law. In the 12th five-year,the Yangtze River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as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would pay attention to implement new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Law, insisting on prevention and conservation priority strategy,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promoting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so that to improve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comprehensively.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supervision; management; the Yangtze River
陈晓军,副主任。
中图文类号:S157
B
1000-1123(2011)12-0070-03
201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