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搞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改善山丘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2011-02-14梁其春冯伟

中国水利 2011年12期
关键词:坡耕地项目区梯田

梁其春,冯伟

(1.水利部水土保持司,100053,北京;2.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100053,北京)

搞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改善山丘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梁其春1,冯伟2

(1.水利部水土保持司,100053,北京;2.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100053,北京)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一、坡改梯试点工程概况

我国坡耕地面广量大,广泛分布于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0多个县级行政区域。截至2008年,全国 18.26 亿亩(1.22 亿 hm2)耕地中,坡耕地 3.59 亿亩(0.24 亿 hm2),占耕地总量的19.7%。国家决定从2010年开始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

为确保坡耕地综合治理取得实效,开展了试点工作,以此更好地推动坡耕地综合治理工作科学化、规模化、规范化。试点工程除考虑坡耕地比例高、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人地矛盾突出、人口密度大、粮食保障困难,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以及耕地较少水库库区和水库移民安置地区等自然条件外,还注重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实施坡改梯要求迫切,水土保持机构健全、技术力量有保障、坡耕地治理有经验和工作基础较好等人为因素。按照这一原则,选择在西北黄土高原区、北方土石山区、东北黑土区、西南土石山区、南方红壤区等5个水土流失类型区开展工程建设试点,涉及陕西、山西、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江西、湖北、广西、湖南、青海、河南、福建、安徽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0个县。其中,有20个县为耕地较少水库库区和水库移民安置地区。

试点工程建设内容以新建坡改梯为主,配套必要的坡面水系、蓄水池、作业道路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二、坡改梯试点工程建设成效

一年来,各级水利水保部门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试点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兴修梯田4.8万hm2,建成蓄水池2600多座、水窖8300多座、截排水沟渠1430km、田间道路1740km。坡耕地试点工作成效显著,成绩斐然。

1.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试点工程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一架山、一面坡、一条沟综合治理,以梯田建设为主,配套生产道路,修筑截排水沟、水窖、水池,营造水保林草,形成综合防护体系,大大减少坡面水土流失和出沟泥沙。据测算,4.8万hm2梯田建成后,项目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治理,每年可增加蓄水能力1200多万m2,增加保土能力260万多t。同时,通过梯田建设促进了当地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加快了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了陡坡耕地的退耕,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巩固了退耕还林还草成果。

2.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土壤肥力

试点工程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发挥效益后,将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项目区河流、水库以及塘坝水质的影响,变“三跑田”为“三保田”;同时,坡改梯后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含量,土壤渗透性和抗蚀性能将得到提高。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粮食产量

通过实施坡改梯,配套建设蓄水池、排灌沟渠和田间道路,做到生产有路、集水有池、排灌有沟、水不乱流,项目区初步形成“坡地梯田化、排灌设施化、种植多样化”的农业生态景观,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据湖北对巴东县沿渡河、来凤县翔凤和竹山县楼台等3个项目区的测算,坡改梯实施后,项目区农业机械化程度将提高14.3%,群众劳动生产率将提高22.47%,相同立地条件和耕作条件下,项目区梯田与坡耕地相比每亩可增产粮食 50~200kg。

4.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据统计,试点工程建成后,项目区人均基本农田将增加0.5亩(0.033 hm2)以上。基本农田面积的增加,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有利于培植农村主导产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农业生产成本将下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对甘肃通渭县、江西高安市等地调查了解,治理后每亩坡耕地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300~500元。同时,项目区坡改梯集中连片,促进了以村为单元的土地流转和租赁经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坡改梯试点工程建设的做法与经验

1.政府推动,落实责任

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坡改梯建设工作,近年将其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之一,举全省之力予以推动,计划用4年时间,在全省旱作区38个县新修梯田500万亩(33.33万 hm2),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市县和相关部门。梯田建设以县为单位实施,县区政府是责任主体。省政府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梯田建设实行目标管理。省有关部门负责按照各自承担的年度任务,切实做好任务分解和资金筹措。县区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任务目标考核。各试点县把试点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试点工作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在项目实施中,各试点县建立了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实行县级领导包片包乡镇,乡村干部包地块包劳力,业务干部包技术服务的责任形式,形成“政府负责,部门配合,乡镇实施,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同时,甘肃省注意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的优势,明确由水利水保部门负责牵头编制工程建设规划、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和项目管理;明确梯田的丈量、登记入册和验收工作由统计部门负责,有效保证了梯田建设工作稳步扎实推进。

2.竞争立项,择优安排

为切实调动县乡两级政府实施项目的积极性,确保试点工程顺利实施,四川省采取“自愿申报、竞争立项、择优安排”的方式,确定试点工程县。竞争立项机制的引入,一方面确保了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使目前有限的资金真正放到水土流失最严重、要求最迫切的地区;另一方面,切实增强了地方政府实施项目的积极性和项目实施后兑现承诺的主动性,转变原来的“要我干”为现在的“我要干”,从而形成了比学赶超、争创先进的良好氛围,为项目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3.整合项目,统筹推进

四川、甘肃、山西等省在试点工程实施中,非常重视对资金和项目的整合工作,效果十分明显。试点县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规划为指导,对相关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有效建立起部门联动机制,使各部门工程实现有序管理,形成强大的建设合力和综合效益。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充分整合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新农村建设畜牧项目、现代畜牧项目、现代农业项目、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林业项目等相关项目资金4970万元,集中力量打捆投入,形成了推进项目的合力。甘肃省通渭县、东乡族自治等试点县在工程实施中,通过整合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等部门的相关资金,有效地解决了工程补助资金不足的问题,提高了项目建设成效。山西省永和县、岢岚县通过整合黄土高原淤地坝项目、坝滩联治项目、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巩固退耕还林项目等资金,实现了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整体效益。

4.产业跟进,突出效益

以梯田建设为基础,以产业培育为支撑,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甘肃通渭县、会宁县通过规模化的梯田建设和综合配套,发展地膜覆盖旱作农业;静宁县、秦安县依据地域优势和地方特色产业,以坡改梯和坡面水系建设为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和山地果园;华池县依靠丰富的坡耕地资源,以修促退发展草食畜牧业。有了产业的跟进,群众从中看到了希望,出现了主动向乡政府预交自筹部分的梯田建设资金,提前预订建设任务的现象。四川泸县、雁江区结合当地实际,在坡改梯项目区通过集约化种植龙眼、柠檬等特色经果林,发展生猪水产业,建造沼气池和鱼塘,打造了果—菜—牧—沼—果(鱼)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努力实现“田土治理成型、水系布局合理、道路连接成网、产业规模发展、新居风貌展现、居民生活提高”的建设目标,受到群众的欢迎。实践证明,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利益驱动,把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工程才能建得好、管得住、效益长。

5.广泛发动,群众参与

为增强群众实施坡改梯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山西石楼县在前期工作阶段就制定了坡改梯项目征求意见卡、工程明白卡,发放到项目区村民手中,由村民填写建议并签字确认,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由于宣传发动到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区群众对工程占地、地块调整积极配合,并自筹资金,对平整后的梯田施用黑矾(熟化土壤),及时进行深耕,每亩投入约110元。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按照 “六到户标准”,即政策讲解到户、补助落实到户、资料印发到户、算账对比到户、典型引导到户、培训服务到户,深入细致做好群众组织发动工作,有力地强化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较好地实现了群众全过程参与,促进了工程顺利实施,也确保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1]孙鸿烈.水土流失是各类生态退化的集中反映[J].中国水利,2009(7).

责任编辑 车小磊

S157

B

1000-1123(2011)12-0065-02

2011-06-13

梁其春,副处长,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坡耕地项目区梯田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坡耕地治理助推西和县万寿菊产业发展
《山区修梯田》
牤牛河人工湖工程项目区水资源论证分析
秀美梯田
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助力建平县脱贫攻坚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梯田之恋
从江加榜梯田
资阳市雁江区:防治并重 建管结合 创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