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一线职工队伍稳定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2011-02-14李文钏
文/李文钏
众所周知,煤炭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艰苦行业,煤炭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煤炭企业一线职工队伍的稳定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的成败。当前,煤炭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职工队伍稳定问题,
不同程度陷入“用工难、留用难”的困境。而南方国有煤炭企业一线人员的施工作业地点都在百米地层深处的井下,开采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薄煤层,无论是施工作业条件、环境,还是收入、待遇,都没有明显的优势和吸引力,生产工作条件较为艰苦。近年来一线职工队伍稳定问题更加日益突出。因此,全面分析影响煤炭企业一线职工队伍稳定的原因,加强一线职工队伍稳定工作是重要意义。
一、影响国有煤炭企业一线职工队伍稳定的主要因素
1.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受全国各地搞大开发、大建设及新兴产业等用工大潮的影响,务工人员的务工途径更多、择业范围更广、可选择性更强,全国艰苦行业普遍面临用工紧张的局面。
2.职工年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从煤矿近几年招收的新工人中,独生子女几乎为零,矿工子弟留在煤矿一线工作的也是少之又少,35岁以上的员工占绝大部分,多为“文化水平偏低、家庭负担偏重”的人员。
3.受周边小煤矿的影响大。一是国有煤矿从提高职工素质、实现安全目标出发,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上非常严格规范,制度又严。如在招工方面需要办理体检、岗前培训等手续,安全、质量、任务必须考核,一些人认为到国有煤矿不如小煤矿自由,导致一些人不愿到国有煤矿来干。而很多小煤矿实行当天出勤、当天结算的 “日清日结”管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管理相对松散。二是矿井周边小煤窑由于开采深度浅、矿井投入少,开采成本低,支付采掘工人的工资高于国有煤矿,也是导致国有煤矿员工流失的重要因素。
4.矿井机械化水平不高。由于南方矿井地质条件特殊,无法大规模使用机械化生产,机械化生产水平低,井下作业环境比较差,工人的劳动强度比较大,导致人员流失。
5.采掘一线职工收入分配方面有待加强。近年来,国有煤炭企业领导高度重视职工队伍稳定工作,不断提高职工工资与生活各项待遇,改善居住等生活环境,提高矿区职工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同时,党政各级领导和工会、劳动人事、生产、纪检监察等部门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不断加大采掘一线工资分配的民主管理、监督力度。然而,就目前看似“风平浪静”的民主分配机制中,仍有职工认为没有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民主。还存在极个别队伍分配不公、侵夺一线工人利益、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问题。
6.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煤矿所处地域大多远离都市,矿井相当一部分住房属于早期建设的简易房,加上职工女工、家属就业机会少、孩子教育资源较差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一线职工队伍的稳定。
二、国有煤矿稳定一线职工队伍的主要对策
国有煤矿一线职工队伍稳定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人力资源配置的问题了,而是将会严重影响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长远发展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加以解决。
1.创新招工办法,变招工为“招生”。 一是可组织基层单位劳工人员到采掘一线工人输出较集中的市、县进行宣传,与当地就业培训机构合作或签署协议,适当给予一定的报酬,并与招工和人员稳定挂钩考核。二是在宣传方式上可采取多渠道同时进行,如到乡镇贴招生招工启事,到当地电视台滚动播放招生招工启事,春节前后派人到火车站、汽车站发宣传单等。三是变招工为“招生”。针对井下辅助工队伍出现的人员紧缺问题,要重点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走自主办班培训和委托国家职业大专院校办班等途径,变招工为招生,招收年轻的员工。
2.强化安全管理,构建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加大矿井安全投入,通过装备更新、技术更新,扎实推进和完善安全保障 “六大系统”建设,管理好、用好“六大系统”,切实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加大职工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促进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增加职工收入。要进一步加强劳动组织整顿,抓好队伍整合,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空班缺勤现象。从矿井实际出发,合理制定井下出勤、保勤奖等考核制度,以更好地调动职工积极性。
3.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进一步加大生产矿井的新设备投入,提升矿井机械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全员工效。通过提升矿井机械化水平,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用工数量。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多方面引入适用高效的生产机械设备,另一方面要抓好现有的培训工作,通过技术比武、师带徒等方式,大力培养熟悉新型机械设备性能、维护、使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二线技能型工人队伍,充分发挥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效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通过减少用人、提高劳动工效来实现增加工资收入。
4.发挥国有煤矿的优势,提高职工的幸福指数。 一是努力增加职工收入。建立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完善与市场相适应的工资体制,根据劳动力市场价位变动和本公司实际情况,适时适当调整采掘单价,合理增加职工收入,进一步促进职工队伍稳定。二是改善居住环境。如,建设矿区周转房、集资房和经济适用房等,改善职工住房条件。三是发挥在政治上的优势。企业要加强采掘、机运党支部建设。在各矿井、或队建立采掘机运党支部,设立专兼职支部书记,进一步加大发展一线、二线党员的力度。党群组织可组织开展“我为稳定采掘队伍作贡献”“为采掘职工过集体生日”等活动;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金秋扶困助学”活动,建立多级的困难帮扶体系,及时解决职工子女就业及困难职工子女就学等问题。
5.加强监督管理,抓好工资民主分配工作。 一是要加强教育引导,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首先政工部门要把党风廉政、政纪条规、法纪教育的触角伸展到最基层,把这一专项教育扩大到实行计件收入的班组,尤其要突出向采掘班组延伸,要加大职工培训、职工政治学习日、班组长业务培训班等教育中的法纪、政纪、条规、民主监督与管理、企业专项规章制度内容的含量及其力度,运用典型案例教育引导队长、班长遵章守纪,自觉接受监督、自觉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工资二次、三次民主分配,教育职工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利益,提高法制观念和维权能力,人人主动参与分配监督,并在现场参与监督中及时防止和纠正不民主的做法。其次,要进一步把好采掘班队长的选拔关,要有意识、有目的和有侧重地抓好班队骨干的培养教育,任用前做细做好民主分配及相关政策制度的专项考察、考核,努力培养能抓会管善组织、善于维护职工利益、坚持民主分配好的班队“领头雁”队伍。
二是健全和扩大监督网络,强化内部管理。在各基层单位配备专、兼职纪检监察人员的同时,要实行机关与基层联动机制。基层矿井则要从矿长、书记到各级管理人员,每人实行工资分配挂钩、包保,明确责任,层层互动,共同负责,确保工资一、二、三次分配的公平、公正、合理,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
三是要防、教、打并举,标本兼治,加大监督力度,及时发现、纠正和解决问题。在基层民主分配监督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监督观念,在具体行动上积极参与,才能有效发挥监督作用,保证分配的民主性。建立必要的责、权、利利益挂钩机制,实行纵向逐级负责、横向分片、划片包干监督的办法,促进基层专、兼职人员在现场参与民主分配管理中发挥应有作用。
总之,要针对煤炭企业出现的“用工难、留用难”的问题,进一步拓宽招工渠道,发挥好国有企业政治上、福利待遇上、人文关怀上、安全管理上的优势,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职工的幸福指数,稳定好一线员工队伍,促进企业科学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