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在“国际经营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2011-02-13印中华王若涵

中国林业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案例经营分析

印中华 王若涵

(1.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2.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各国企业的国际经营进程正在加速。如何指导企业开展各种国际经营活动、正确理解当前企业的国际经营现象、准确预测未来企业的国际经营行为,成为新时代国际经营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国际经营学”课程主要研究企业国际经营的相关理论与实务,具体包括国际经营环境、国际市场进入方式及其选择、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竞争战略和竞争力、国际市场营销、国际企业的组织管理、国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企业的国际经营等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国际经营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现代国际经营战略、方法的变化情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国际经营和国际投资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1]。

“国际经营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全球化经营的理念、国际化竞争的视角、创新性管理的思维,以实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目标[2]。“国际经营学”课程讲授的内容涉及很多现实的热点问题,对学生的培养更多地集中在实践操作能力上。“国际经营学”课程的这些特点及其教学目标都决定了教师的讲课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重要的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现实发生的国际商务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正是实现上述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重要途径,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在“国际经营学”课程教学中予以推广。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1924年,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开案例教学之风,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以一个实践者的立场来学习经营管理,从而造就了一批美国有史以来最具适应力和灵活性的职业企业家[3]。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的成功促使其他大学纷纷仿效,从而使案例教学法得到普及,并成为经济管理专业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教师以案例教材为基础、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案例教学通过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作为一种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已经被实践证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显著的效果[5]。

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一套科学而系统的程序。首先,教师要选编具有典型性、真实性和分析价值的案例。其次,教师应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在课堂上讲解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案例分析引导。最后,师生共同对各个小组的案例分析方案进行评论[6]。

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讲解“国际经营学”课程中的“垄断优势理论”为例,首先,笔者选择海尔集团海外投资的内容作为典型案例,并提出问题“依据垄断优势理论,为什么海尔集团海外投资能够成功”;其次,要求学生分小组针对这一问题从技术、管理等角度收集资料,然后进行充分讨论,把讨论结果做成PPT,并派代表上讲台讲解;最后,在对各个小组的分析结果进行评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海尔集团海外投资成功的决定因素。通过这一系列的案例分析活动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垄断优势理论的内容、意义和局限性得到清晰的阐述。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记忆牢固,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学生是通过思考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这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很有成就感。

二、案例教学应用于“国际经营学”课程教学的意义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企业的国际经营环境瞬息万变,未来企业在国际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会大量增加,这就要求国际企业必须增强对国际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企业组织能力的高低和应对风险意识的强弱是衡量国际经营者优秀与否的重要特征。国际经营实践的这些变化决定了“国际经营学”课程的讲授应突出应用性,应将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

案例教学的宗旨应是通过各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案例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总结、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实现共同提高。因此,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国际经营学”课程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国际经营的素材,使学生能够深入探析国际经营中的现实问题,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这一中介,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使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把握案例中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本质所在,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解决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周密分析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无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陈述、分析和对事实综合比较的能力,这决定了其在“国际经营学”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地位。因此,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国际经营学”课程教学既是课程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形势变化、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三、案例教学应用于“国际经营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国际经营学”课程教学内容中的理论部分较为抽象,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听起来晦涩难懂。如果任课教师仅仅专注于理论知识的系统讲解,虽然逻辑性强了,但教学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在案例教学应用于“国际经营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中,根据“国际经营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了2种案例教学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对抽象、零散的知识点,采取以教师引导为主的案例分析模式

以“国际经营学”课程教学中“特许经营的特点”的讲授为例,首先,笔者展示了麦当劳品牌的标志,让学生思考麦当劳经营模式的特殊之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其次,讲述了引导案例“麦当劳特许经营的发展历程”;最后,针对麦当劳的经营案例,要求学生归纳总结麦当劳采用特许经营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特许经营为麦当劳的国际化带来的优势。

这样,学生在课程教学中不仅可以各抒己见,而且在分析特许经营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甚至提出了超出标准答案范畴的创新性观点。有的学生还结合自身在麦当劳实习的经历,形象地描绘了美国麦当劳总部是如何通过特许经营合同来约束加盟店的经营行为的。以教师引导为主的案例分析模式强调教师的启发作用,有利于学生很快地与正确答案建立联系,避免了案例讨论的分散化,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

(二)对较为复杂的理论体系,采取以小组讨论为主的案例教学模式

以“国际经营学”课程教学中“国际市场营销战略”的讲授为例,首先,笔者在系统讲授品牌营销策略的基础上,以一连串数字巧妙地联系到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品牌的巨大魅力,并基于此提出问题“2大可乐公司的品牌经营具有哪些特点”;其次,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各种途径查询2大可乐公司的相关资料,并运用品牌营销策略的理论知识分析可口可乐公司与百事可乐公司在国际品牌营销中的竞争方式;最后,要求每个学习小组根据丰富的现实资料提炼答案,并指派1名学生代表小组在课堂上清晰地表述各自的观点。

通过以小组讨论为主的案例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辨析可口可乐公司与百事可乐公司在国际市场营销战略方面的利弊得失,从而加深了对国际市场营销战略的理解。以小组讨论为主的案例教学模式的优势有3:其一,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从被动地记忆知识到主动地寻求答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二,学生在案例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发现理论有了用武之地,学以致用提高了其学习的兴趣;其三,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得以加强,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在“国际经营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的建议

案例教学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在“国际经营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要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专业背景合理设计教学案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师生间的互动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笔者根据案例教学在“国际经营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经验,认为在实施“国际经营学”课程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注重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

理论教学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为案例教学提供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框架;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包容、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国际经营学”课程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并不意味着不涉及任何理论。“国际经营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首先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

例如,在讲授“商品贸易型进入方式”时,首先,教师要讲解商品贸易的概念,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商品贸易的内涵与外延;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商品贸易的2个类别,即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以及对这2种商品贸易形式进行分析,以辨别这2种形式之间的异同。然后,教师再以“浙江省民营企业外贸经营权空置现象”为案例,分析间接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以“国外技术壁垒制约我国外贸出口”为案例,探讨直接出口存在的某些消极影响。可见,如果学生对最基本的概念以及实践中各个环节的内容等都不了解,那么对案例的分析就无从下手,这将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国际经营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要注重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结合。

(二)注重案例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

尽管案例教学对实践性较强的“国际经营学”课程来说比较适合,但是要达到案例教学的最佳效果,除了做好案例教学工作之外,还要将其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因此,笔者计划在“国际经营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社会实践的环节,即与“联想”“微软”等在北京地区设立机构的跨国公司取得联系,带领学生到这些著名企业的经营部门进行参观和访谈,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的流程和方式,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其将书本上的案例与现实中的实践紧密结合;还计划引荐有实际经验的企业管理者走进课堂,与师生交流国际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现实状况和实践经验。

(三)注重案例教学的时效性和趣味性

案例教学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案例是否具有时效性和趣味性。

注重案例的时效性,关键在于突出现实的国际经营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学生感到案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例如,笔者在讲授跨国并购时,把学生分为2组,指导他们分别收集了2个最新发生的案例——腾中收购悍马、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资料;然后要求这2个小组在课上分别就案例发生的背景、意义和结果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并购后的经济效应作了预测。由于这2个案例是当时国际经营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所以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关注和广泛的讨论。同时,学生通过自主完成案例收集的任务,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注重案例的趣味性,关键在于要引入创新型案例,突出案例的新、奇、特;并创新案例分析的形式,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因此,笔者在筛选案例的过程中,放弃了一些传统、枯燥的案例,选择了一些风趣、幽默的案例;同时,在案例的分析、评价过程中,会随机选取2个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点评,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互动的环节中,使学生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四)加强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样非常重要。在案例分析中,教师要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发表意见的空间;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案例的研讨,敏锐地发现学生发言中的差异、矛盾和不同观点,并及时、明确地予以指出,从而把研讨引向深入。

例如,在“国际经营学”课程“国外直接投资”部分的教学中,笔者以“奔驰汽车正式落户北京”为例,与学生一起探讨“国外直接投资的利弊”问题。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在跨国公司实习的经历,对跨国公司经营行为的认识较肤浅,所以在讨论时主题逐渐转向了国内经营问题,偏离了案例分析的主题;甚至有些学生之间因为观点相左而产生了争执。这时,笔者及时纠正了学生偏离的讨论方向,指出国内经营与国际经营的区别,并以多个实例讲述了跨国公司经营的动机,使学生对国外直接投资问题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外直接投资的积极效应主要体现在资源转移、增加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而国外直接投资的消极效应主要体现在国际收支失衡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最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案例内容,分析奔驰汽车落户北京对北京汽车产业发展产生的各种影响。

(五)提高案例分析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

提高案例分析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能够有效地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程开课之初就将课程考核的标准、方式等明确地告诉学生,可以通过课程成绩的评定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国际经营学”的课程考核成绩应包括2个部分:一部分可以是根据每个学生在课堂案例讨论中的表现给与的平时成绩,具体的评分指标应包括表达的准确性、思维的创造性和在小组讨论中的协调能力等。另一部分可以是课程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的内容应为基础理论和案例分析2大部分;且评分标准不拘泥于标准答案,对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创新观点可以适当予以加分。只有课程考核将应用能力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最高标准,才能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积极地培养实践能力。

[1]李尔华.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12.

[2]宋维明.国际经营学基础[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1-13.

[3]LAWRENCE P R.The casemethods of instruction i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10-29.

[4]刘文良.案例教学常见误区举隅[J].思想理论教育,2003(5):120-122.

[5]李俊利.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158-159.

[6]袁中华,邵雄.我国产业经济学案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0(24):192-193.

猜你喜欢

案例经营分析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