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其开发

2011-11-26雷秀雅杨冬梅

中国林业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基本素质文科导师

雷秀雅 杨冬梅 杨 振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83)

现代意义的研究生教育诞生于19世纪的德国。一直到20世纪初,德国的研究生教育都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1]。然而,进入20世纪以后,尤其是第2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取代了德国的地位,其他国家也纷纷仿效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模式[2]。

有研究指出[3],我国在借鉴美国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经验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在培养模式方面,强调灵活性;在课程学习方面,强调差异性和综合性;在研究生导师制度方面,强调核心性和制约性;在研究生管理方面,强调分权制和协调作用。以上4方面的经验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开发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自1999年实行本科教育扩大招生以来,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水涨船高地进入了大扩招时代。这带来了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加而导师数量相对不足的问题,从而造成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所下降。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的外在表现首先是学术造假、剽窃之风盛行;其次是学生毕业后对社会产生的效益不明显。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理应肩负起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承担起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而时至今日,社会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认可大为下降。因此,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可继续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研究生的培养应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导师、学生个人、教学、管理系统等全方位的整合。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的界定、课程设置合理性的分析,以及对导师、学生个人和管理部门3者关系的梳理,是实现这一整合的必要条件。因此,笔者通过文献调研、访问座谈以及课程教学实践,对文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揭示文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构成,以及探索提高科研能力的途径和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一、文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孟万金[4]通过对126名研究生导师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在研究生科研基本素质的结构中,创新能力排在最前面,且遥遥领先;同时,文科研究生基本科研能力的结构要素按重要程度的大小依次为创新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感悟力。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文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结构,笔者在借鉴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以文科硕士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文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2008—2010年的65名硕士毕业生,采取的研究方法为访谈法。访谈的基本内容包括:①了解研究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和毕业论文的状况;②调查了解文科研究生所需的科研基本素质,要求被调查学生按重要程度的大小依次对言语理解能力、数字运算能力、观察力、想象力、直觉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良好的记忆力、感悟力等[4]进行排序。

(三)研究内容

1.学术成果和毕业论文完成质量与学术动机之间的关系

根据调查对象在读研期间所完成学术成果和毕业论文的质量的自评结果,笔者对65名调查对象进行了分类:一是学术成果少、毕业论文质量差、基本上以毕业即可为特点的“完成组”;二是学术成果和毕业论文完成质量均为一般、学生自我描述为努力但成果不显著的“一般组”;三是学术成果多、毕业论文质量高、以优异成绩毕业的“优秀组”。这3类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和完成毕业论文的情况详见表1。

表1 65名调查对象在校期间完成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的状况

表1显示,优秀组无论在论文发表还是在毕业论文完成质量方面都优于其他2组,而且目前从事研究工作的毕业研究生几乎都来自优秀组。

通过对调查对象开展进一步的访谈,笔者发现,调查对象在校期间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与其学术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完成组”学生从入学考试之日起,就以读研好就业为主导思想,基本无学术动机;相比之下,其他2组的学生则有较高的学术动机。由此可见,研究生在学校就读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和完成毕业论文的质量与其学术动机成正比,即高学术动机带来高质量的学业。

2.科研基本素质与学术成果之间的关系

在本次调查中,调查对象按重要程度的大小对14种科研基本素质的结构要素进行了排序,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言语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感悟力。这一调查结果显示,除了问题解决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的排序与孟万金的研究结果略有不同之外,其他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排序基本一致。

为了了解调查对象科研基本素质的状况,本次调查还要求调查对象对自己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言语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感悟力等5种科研能力进行自我评估,评估采取5级评定制(1分为差,2分为较差,3分为一般,4分为较好,5分为优秀),自评结果详见表2。

表2 3组调查对象科研基本素质的自评结果

表2显示,优秀组学生的5种科研基本能力得分均高于其他2组。这一调查结果表明,文科研究生具有较好的科研基本素质是取得科研成果的必要条件。

3.积极的进取心与科研能力体现之间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在校期间优异的学习成绩和研究成果的取得首先取决于学生本人积极的进取心。因此,笔者认为,研究生在严格的资格选拔过程中,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其具有一定的研究潜质,而其研究潜质的进一步挖掘则取决于学生本人的努力程度和学校的培养。

(四)研究结论

根据上述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学术动机、科研基本素质和积极的进取心是文科研究生科研能力不可缺少的3个组成部分。

二、开设研究方法课程,为开发文科研究生科研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

笔者在长期的研究生教学实践中深刻感悟到,有必要创建一种以科研能力培养为本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为了加强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培养,设置专门的科研素质培养课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研究表明[5],通过分析专业课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于进行科研素质培养的课程进行课程改革,将更有利于加强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所在的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为学院6个学科的1年级硕士研究生开设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旨在探索将科研能力训练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学院又以心理学专业研究生为主要授课对象开设了“高级心理统计与测量”课程。经过3年多的教学实践,学院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人文学科研究生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模式,即“评估+规范+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所谓评估,就是在课程教学伊始就评估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任课教师一般用2~4课时,对学生的研究经历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的科研能力。

所谓规范,就是通过教师有的放矢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规范的学术研究意识和形成科研能力。规范化培训阶段的具体操作包括:首先,准确判定研究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薄弱环节和现实需求;然后基于此,在传授人文社科主流研究方法的同时,针对学生科研能力的特点,附加一些符合学生特殊要求的教学内容。该阶段的教学一般采取多位教师授课的方式,课时为28~30学时。

所谓创新,就是培养学生进行规范研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具体做法是:以最大限度开发学生创造力为主导思想,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例如,“高级心理统计与测量”的课程考核规定,学生必须完成一个投射测验或心理测验量表的编制;并且要求学生编制的测验必须符合心理测验编制要求、必须要有创新性。

经过3年多的教学实践,人文学科研究生研究方法课程“评估+规范+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文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基于“高级心理统计与测量”课程优秀教学成果汇编的《管窥心灵》一书,充分展示了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教学效果,目前正与重庆大学出版社协商出版发行事宜。可见,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开设研究方法课程是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的关键一环。

三、加强导师、学生和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提高文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开发程度

研究生阶段的科研,主要以创造发明、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攻关、取得科研成果为目的,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探索活动[6]。文科研究生在科研上虽然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仍需要根据导师的安排开展科研,仍需要依赖于导师因材施教地进行科学研究指导和训练。研究生和导师就是一个学术互动组,良好的师生合作是科研取得成果的基础,而导师对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素质的了解又是师生合作取得成功的前提。

目前,我国高校为研究生配备导师,一般都实行双选制,即学生选择导师与导师选择学生相结合。因此,一旦学生进入导师的学术团队,如何根据学生的科研基本素质设置培养方案就是每位导师必须深思熟虑的首要问题。

根据积累的研究生培养经验,笔者认为,导师在接触研究生的初期阶段,可以安排学生做一些科研辅助性工作,如文献检索、查阅、整理、分析等工作。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科研基本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继而达到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目的。

同时,笔者认为,除了研究生导师要对学生科研能力的结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之外,研究生本人和相关的研究生管理部门也应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其发展规律、途径、方法等有相对准确的把握。研究生了解自身的科研能力,不仅有利于其做好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科研规划,而且有利于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关的研究生管理部门了解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结构及其发展规律和途径,有助于在选拔研究生和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更加有的放矢,继而从管理的层面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由此可见,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开发取决于导师、研究生本人和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

总之,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开发不仅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导师的良好指导、管理部门的科学管理和合理的课程设置;也需要学生自身具有积极的进取心和较强的学习能动性。只有这样,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才能逐渐形成,也才能取得优异的科学研究成果。

[1]赵蒙成.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与优势[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1):91-93.

[2]纪光欣,张荣华.美国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石油教育,2004(5):29-30.

[3]曾志伟,张桂华.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借鉴[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38-140.

[4]孟万金.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调查研究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1,22(6):58-62.

[5]刘尧.发现与研究问题——研究生学习方式的建构[J].教学研究,2003,26(2):95-97.

[6]王发.研究生教育是培养科学研究素质的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5):61-63.

猜你喜欢

基本素质文科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V eraW an g
导师榜
论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编辑的基本素质
学习英汉翻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孙文科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