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发现学习在研究方法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为例

2011-02-13杨智辉

中国林业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方法课程研究

杨智辉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83)

一、合作发现学习在研究方法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1]。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利用基本教材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发现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其主要特点是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合作发现学习则是两者的结合,让学习者组成学习小组一起开展对知识的探索学习。

研究方法类课程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合作发现学习在此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如心理学研究方法课是心理学系本科生的方法学理论课,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对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具体研究方法需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在真实的研究实践当中进行应用[3]。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思考、探究和体验等具体活动来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现学习能达到这一目的[4]。同时,单独某种方法的简单练习实践,如无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等适合于学生单个实施,但大部分研究方法的实施,需要借助于一个具体的研究项目来实施,单个学生无法完成整个研究项目的设计、实施、分析和整理工作,因此,需要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才能完成任务。

由此可见,研究方法类课程的特点,决定了需要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下采用各种类型的发现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合作发现学习在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布鲁纳[5]认为,学生在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同时,还要掌握学习该学科的基本方法,其中发现的方法和发现的态度是最为重要的。所谓发现,当然不只局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而是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尽管都是人类已知晓的事物,如果这些知识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引发出来,那么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种“发现”。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较为具体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发现教材内部结构及其特点,从而在发现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精神。

在心理学研究方法当中,部分内容是适合于单独的发现学习的,如初步观察和初步访谈。在研究初期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和一个比较宽泛的研究方向,单独应用观察和访谈的基本技术去收集信息和发现问题,在初步应用研究方法的同时,发现有价值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而能够确定研究项目的范围。

在进行了初步的无结构观察和访谈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组建研究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研究小组需要先讨论确定研究项目名称,确定结构化观察和访谈的框架,并进行任务分工,分别负责文献搜集,观察和访谈框架制定,整理原始材料,对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初步的质性研究报告。在初步报告的基础上设计和编制问卷,对问卷进行试测和调整,形成符合要求的信效度成型问卷,将成型问卷进行正式的施测,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最后写出研究报告。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这个合作发现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在能力和合作上的一个挑战。

三、教师在合作发现学习中的作用

学生的合作发现学习需要有一定的指导。虽然发现学习的提出者布鲁纳认为教师只需要给学生提供材料而不需要提供指导[6],但对于研究方法基础课来讲,如果单纯依靠学生来发现学习,那么将难以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因此,需要有教师的适当指导,但切忌越俎代庖,要做到适当指导。具体来讲,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教师是合作发现学习的整体组织者、总设计师。教师在启动合作发现学习之前需要认真做好准备。这些准备工作包括:合作发现学习在课程进行到什么时候开始,怎样把个人自主、小组合作、全班教学3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如何保证全员参与等[7]。

其次,教师是研究项目的适当参与者。教师要不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对学生的讨论要加以引导,成为学生在研究过程当中的可利用资源,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使学生的认识理解清晰化。但教师的参与一定要适度,要将自己定位在资源提供者的位置上。同时,教师在参与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以便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顺利地进行讨论和探究,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8]。

最后,教师是鼓励者和促进者。在研究进行当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在小组交流汇报环节应促进各种观点之间的真诚交锋,给每个学生尽可能同样多的交流机会,使所有学生都有平等交流的机会,都能够充分发挥并不断发展他们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各自的发展区域获得充分的发展和进步。当学生不愿意参加小组活动时,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慢慢引导他们加入小组学习。对于个别学生,应特别关注并积极消除他们的交流障碍,为每一个学生顺利交流创造条件[9]。

四、开展有指导的合作发现学习的意义

在实践当中发现,有指导的合作发现学习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意义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10]。每个研究小组的研究方向和具体内容都是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选择和制定的。小组成员通过前期的观察访谈以及文献检索工作,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后,运用具体的研究方法,如问卷、实验等展开研究。

同时,合作发现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相互合作,发展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一小组的学生需要经常在一起讨论研究项目的计划和实施情况,进行准备和分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研究项目的实施和协调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1]。

最后,合作发现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在小组的研究项目中,教师只在研究项目前说明要求,研究项目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答疑,研究后给予评估,整个研究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主要由学生来完成,在实施过程中有利于将外在奖赏转移为内部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和主动性。

五、合作发现学习在运用中容易形成的误区和解决办法

合作发现学习在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的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容易发生一小部分人在表演,另一部分人在观看的情况,出现“马太效应”[12]。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出于小组荣誉或个人因素的考虑,有时会拒绝或排斥基础较薄弱学生。他们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而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则始终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性格开朗、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获得较多的参与机会,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性格内向、腼腆拘谨的学生则可能成为“看客”,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现、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教学实践中还发现容易发生一个宿舍的人形成一个小组,男生和男生在一个小组,女生和女生在一个小组,而不能起到增强与其他人合作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分组时,要明确规定在一个小组当中要有不同宿舍,不同性别,不同班级的同学。

有的小组长缺乏领导和组织能力,会导致小组进展缓慢;有的小组在合作中会出现严重分歧甚至是矛盾,导致合作发现学习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如果小组出现严重的分歧和矛盾,教师需要做现场的咨询和督导,发现问题,并引导同学自己解决问题。如笔者在一次教学中发现,有一个小组在选题时发生分歧,组长希望选择以国际象棋的专家认知为研究对象,但研究进行了一段时间以后,部分组员希望将研究对象改为目前网络上流行的“开心农场”的偷菜行为,进而争执不下。教师了解原因后发现,国际象棋的专家认知,之前在心理测量课上已经做过研究,再做新意不大,同时这个研究方向比较偏和难,可能有很大一部分组员不感兴趣,也超出了大学生的研究能力;而“开心农场”的偷菜行为则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研究的人较少,而且也很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在引导大家讨论的时候,让大家各自发表对这两个选题的看法,同时进行综合比较,最后由同学自己选定了做“开心农场”的偷菜行为的研究。在合作发现研究当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教师是同学小组合作的资源,有需要可以向教师求助。

教师在评价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时,需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集体的成就,每个学生对集体的成就都负有重要责任。评价时,若只看小组成绩而不考虑个人成绩,则容易造成“搭便车”现象,也就是有可能一个合作小组中,有些成员做出的贡献很少,但是却能享受同样奖励待遇,造成某些学生的惰性滋长,坐享其成。有的小组会出现责任分散,小组作业无法推进的情况[13]。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明确要求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合作当中去,并要求在提交报告当中每个人写下自己所做的工作,小组合作的感言和自己所做工作在整个工作当中的百分比,并要求组长在上面签字。同时,根据角色互赖原理,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一定的角色,并履行相应的职责。小组角色主要有小组长、协调员、监督员、记录员和讲解员等。在学生能够熟悉原有角色,并能熟练履行相应职责的情况下,还要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互换。

本科教学中的很多课程,尤其是方法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当中针对具体的内容需要采用合作发现的方式进行教学,合作发现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实践和应用,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在学生进行合作发现的同时,教师要充当一个组织者、总设计师、适当参与者、鼓励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需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参与,并鼓励学生积极创新,相互合作,形成分享和互助的学习模式。

[1]马兰,盛群力.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合作——合作学习基本要素之比较[J].教育发展研究,2008(18):29-34.

[2]AUSUBEL D P.Some psy ch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limitations of learning by discovery[J].The Arithmetic Teacher,1964(11):290-302.

[3]董奇.心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2.

[4]吴吉惠.序性知识的获得与学生能力的发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116-119.

[5]朱峰.布鲁纳“发现学习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88-189.

[6]Zhe Chen,叶嘉雯,莫雷,等.发现学习及其促进[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1):119-122.

[7]赵婧,徐帆.谈合作学习的课堂定位[J].教学与管理,2010(4):6-8.

[8]霍淑婷,高勇,赵颖.大学合作学习中教师参与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1):100-106.

[9]程晓兰.论合作学习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0(9):104-105.

[10]MAYER RE.Should therebe athree-strikesrule against pure discovery learn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4(6):14-l9.

[11]叶燕.加强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社交策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6):100-101.

[12]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22-42.

[13]蒋波.试论合作学习的十大误区[J].教育导刊,2010(2):79-81.

猜你喜欢

方法课程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