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补肾法在异病同治中的应用

2011-02-12李彦杰王立忠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2期
关键词:肾亏山萸乳糜

李彦杰,王立忠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1]。病机相同是“异病同治”的前提,病证结合是“异病同治”的关键。王立忠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跟随王老师学习,口传心授,悉心指导,受益匪浅。王师在治疗疑难杂症时,讲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使我对“异病同治”的认识更加深入。现将根据“异病同治”之理,结合临床验案,对水肿、老年性尿失禁、乳糜尿等病证应用的体会分述如下。

1 水肿

案1:林某某,女,66岁,河南新郑人,以双下肢浮肿1年余为主诉于2010年2月26日就诊。患者一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面部肿胀,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午后较甚,伴腰膝酸软、四肢倦怠、便溏。至医院检查尿和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心电图等指标正常,服用利尿剂后,水肿可消,停药后如故。西医诊断为“特发性水肿”。查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辨证属脾肾亏虚、水湿内停,治以健脾益肾、利水消肿之法。方药如下:太子参12g,炒白术12g,生黄芪 25g,防已 10g,茯苓皮 30g,生白芍 15g,丹皮10g,生山药 30g,薏苡仁 30g,怀牛膝 12g,山萸肉18g,泽泻 15g,赤小豆 30g,炒车前子(包煎)10g,冬瓜皮30g,陈皮6g,炙甘草8g,大枣5枚。复诊,服上方7剂,水肿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嘱其继服7剂,随访诸症消失。

按:临床上脾肾亏虚水肿较为常见,此类水肿运用健脾补肾法治疗,收效满意。方中参、术、芪、山药健脾益气,又山药合怀牛膝、山萸肉补益肝肾,共为君药;防己、茯苓皮、薏苡仁、泽泻、赤小豆、车前子、冬瓜皮健脾化湿,利水消肿,共为臣药;白芍利小便以行水气,《本经》言其能“利小便”,《名医别录》亦谓之“去水气,利膀胱”;丹皮活血利水,《名医别录》谓之“下水”;《本草纲目》称其“通小便血滞”;陈皮健脾燥湿,理气和中,一则水液正常运行,依赖气的推动;二则与补剂同用,使补而不滞,与白芍、丹皮共为佐药;炙甘草、大枣补中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脾肾得健则水液运行正常,故肿消愈矣。

2 老年性尿失禁

案2:张某某,男,72岁,郑州市人,因小便失禁2年余于2010年3月18日就诊。患者2年来出现小便不禁,谈笑或咳嗽易发,活动时为甚,小便清长,夜尿频,时有遗尿,症状逐渐加重,伴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曾多次查血、尿常规无异常。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辨证属脾肾亏虚、下元不固。治法:健脾益肾,缩尿止遗。方药:党参12g,黄芪 20g,山药 30g,升麻 5g,熟地 12g,山萸肉 18g,五味子 8g,金樱子 10g,覆盆子 10g,益智仁 10g,乌药10g,桑螵蛸12g,炙甘草6g。复诊服上方10剂,尿失禁次数减少,大便正常,纳食增加。继服10剂,尿失禁症状基本消失,体健纳增。

按:老年性尿失禁多因年老体衰,中气下陷,肾气虚衰,固摄无权,膀胱失约而致。方中党参、黄芪、山药益气健脾,熟地补肾填精,益智仁、山萸肉、桑螵蛸、金樱子、覆盆子、五味子益肾固精、缩尿止遗,乌药温肾散寒,甘草调药和中,诸药合用,脾气得健,肾气得固,遗尿自止,故投之而愈。

3 乳糜尿

案4:刘某某,男,42岁,开封杞县人,因小便混浊、白如泔浆3年于2009年12月14日就诊。患者3年前出现小便混浊如白浆,少腹坠胀,时作时止,日久不愈。最近因工作烦忙病情加重,伴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质淡,苔白微腻,脉沉细而滑。查尿乳糜试验阳性。辨证属脾肾亏虚,下元不固。治宜健脾益肾、固摄下元、清热利湿。具体方药如下:党参 l2g,黄芪 20g,白术 12g,茯苓 15g,生山药30g,芡实 30g,石莲子 20g,炒车前子 10g,生薏苡仁30g,生龙牡各20g,甘草6g。连服 20剂后,尿液转为正常,随访未复发。

按:乳糜尿其特征小便混浊如乳汁,或似泔水、豆浆故名。从中医学来讲王师认为其发病原因与脾肾二脏有密切关系。脾为生化之源,肾为藏精之所。脾虚则运化无权,肾亏则封藏失司,而致精微下泄,清浊不分,下趋膀胱,故小便浑浊,如乳汁,或如脂膏。所以在辨证上,乳糜尿早期湿热为多,病久脾肾亏虚。《丹溪心法》云:“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白浊,凝如膏糊。”《医学心悟》曰:“浊之因有两种,一由肾虚败精流注;一由湿热渗入膀胱。肾气虚,补肾之中必兼利水。盖肾经有二窍,溺窍开则精窍闭也。湿热者,导湿之中必兼理脾,盖土旺则能胜湿,且土坚凝则水自澄清也。”方中党参、黄芪益气健脾;山药、芡实、石莲子健脾益肾,固涩脂液,补涩兼施;白术、茯苓、薏苡仁健脾除湿;炒车前子清热利湿;生龙牡收敛固涩;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脾健肾固,清浊分,湿热去,脂液重归其道。

“异病同治”是与“同病异治”相对的一种治则。二者均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且一直作为最基本的治则指导着临床,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若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中医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简明中医辞典[M].修订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猜你喜欢

肾亏山萸乳糜
无偿献血者的乳糜血浆对抗-HCV 检测影响研究
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漏的比较研究
山萸肉表面泛霜和发霉的鉴别
A Brief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肾亏的生成:多重建构中的疾病
多愁善感的女人容易肾亏
8 种炮制方法对山茱萸脂溶性成分的影响
男人吃红枣能治肾亏吗?
低温倒置静置法降低乳糜血浆报废率的研究应用
治肾亏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