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滥用的危害和合理应用
2011-02-12周文学
周文学
(吉林省白城市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抗菌药对防治感染性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临床的不合理应用,目前国内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有40%死于抗菌药滥用。据WHO估计,发达国家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0%,美国是20%、英国是22%。而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60%~70%,过度使用和滥用的情况已很突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菌药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滥用抗菌药问题已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药物工作者,应该指导临床医生如何正确应用抗菌药,以使病人得到良好的综合药物治疗服务。综合文献[1-3],对抗菌药滥用的危害及其合理用药进行阐述。
1 滥用抗菌药的危害
1.1 细菌耐药性增高
我国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没有明显下降,这说明病原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据资料显示:喹诺酮类抗菌药进入我国仅20多年,耐药率已达60%~70%;铜绿假单胞菌对高档抗菌药的耐药率达40%~50%;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类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均出现耐药;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对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60%~80%;曾使肺炎、肺结核的病死率降低了80%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现在是70%肺炎球菌耐药;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耐药率达20%~25%,对红霉素、磺胺、庆大霉素耐药率高达50%~70%,而对第3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率在10%~15%以内。由于抗菌药的滥用,使病菌抗药性成为控制医院感染的一大难题。临床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如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尤为突出。以肺炎链球菌为例,有些医院已将抗菌25%。滥用抗菌药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还会使耐药菌株增加,抗菌药寿命缩短,疾病疗程延长,病人病死率升高。
1.2 最大的受害者是儿童
由于儿童的各种器官发育还不成熟,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功能不及成年人,很容易或者潜在地伤害儿童的身体健康。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容易造成儿童的耳聋和肾功能的损害,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等对儿童引起软骨发育障碍,氯霉素则可导致骨髓抑制和灰婴综合征,四环素类最恶劣的影响是造成儿童体内正常菌群的破坏降低儿童机体抵抗力,引起二重感染如鹅口疮、念珠菌肠炎、全身性念珠菌、曲菌感染等;扁桃体炎、儿童哮喘病的增多等与滥用抗菌药有很大关系。有关统计数据证实,在我国200多万聋哑儿童中,因滥用抗生素而引起药物中毒性耳聋患儿就超过100万,每年仍以2万~4万的速度在增长。
1.3 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目前,世界各国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其中的5%出现致残、致畸、致死、住院时间延长等严重后果,住院死亡人数中有3.6%~25%是药源性死亡,许多患者家属还认为病人是生病致死的。据估计,国内住院病人中,药源致死的至少在20%以上。我国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而国外仅为15%~30%。WHO的资料显示,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现在一出现感染就用抗菌药,甚至用最强的抗生素,将来如发生严重感染,将无药可救。
1.4 各种感染性疾病出现率明显增高
滥用抗菌素主要引起以下感染性疾病:①伪膜性结肠炎:较为常见。能引起伪膜性结肠炎的抗生素有β-内酰胺类、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四环素及氯霉素,尤以氯林可霉素及林可霉素的发病率为高,约占10%。萄球菌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并发葡萄球菌性腹泻及小肠炎,病死率可高达60%。②真菌感染: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真菌感染的出现率明显增加,20世纪80年代较60年代升高2.5倍,多在用药1周以上时发生感染。③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已经销声匿迹的结核病卷土重来,肺结核重新成为一种常见病,其原因与多药耐药性分枝结核杆菌的蔓延有关。④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据报道,院内获得性肺炎由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感染占17.1%~ 26.9%,是医院感染中的严重肺炎抑制,病死率较高。⑤肺炎球菌感染:药物相互干扰患肺炎球菌引起的脑膜炎,用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治疗时,则产生拮抗作用,氯霉素和四环素可削弱青霉素的治疗作用。⑥其他感染:如Β-内酰胺类、TMP-SMZ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凝血酶原时间(PT,Prothrombin time)减少;β-内酰胺类可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TMP—SMZ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Β-内酰胺类、TMP-SMZ还可引起皮疹。
2 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2.1 药物的选择和应用原则
①剂量和疗程要足够,以免细菌产生耐药性。②充分调动机体的防御机能,如适当休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维生素、治疗贫血等。③病毒性感染除有继发细菌感染外,一般不用抗菌药。④除病情严重同时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菌药物。⑤某些药物如青霉素G不宜在皮肤或粘膜局部用药,否则易发生过敏反应和耐药菌的产生。⑥选用药物优先考虑价廉、易得、不良反应少者,不要盲目追求价格昂贵的新药。
2.2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联合使用抗菌药必须有严格的指征,应能达到协同作用的治疗效果,而不应该形成拮抗作用。在4类抗菌药物中,①繁殖期或速效杀菌剂(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②静止期或慢效杀菌剂(氨基甙类、多粘菌素类),③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④慢效抑菌剂(磺胺类)等,①和③具有拮抗作用。
2.3 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
据统计,抗菌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用于预防比例较大,约占30%~40%,实际上有效者仅限于少数情况,应严加控制。以下情况属于有效的预防:①防止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适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或尿路手术之前,以及心脏手术之前,常用青毒素G或氨苄青霉素;②防止风湿热发作。适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儿童或成人经常发生链球菌咽部感染者,常用苄星青霉素或普鲁卡因青霉素;③气性坏疽的预防,如复杂外伤或战伤,常用青霉素G;④结肠手术前口服氨基甙类抗生素及甲硝唑以杀灭肠道细菌,防止术后感染;⑤接触感染者的预防,如接触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结核病或白喉而无免疫力者,宜用相应药物预防。
滥用抗菌药物已使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必须在积极宣传抗菌素滥用对人群健康造成的巨大危害,使人们认识到滥用抗菌素的危害,提高自我保健水平。
[1]戴自英,刘裕昆,汪复.实用抗菌药物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0-42.
[2]赵香兰.临床药代动力学——基础与应用[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114-118.
[3]申正义,孙自锗,王洪波.湖北地区临床分离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4(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