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人工栽培技术1)
2011-02-12刚宏林唐先明
刚宏林,唐先明
(哈尔滨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哈尔滨 150525)
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因其果实甘、酸、辛、苦、咸五味俱全而得名。是著名的滋补性中药,其药用部位为成熟的干果。近几年,随着医药界对五味子产品作用的科学研究,五味子不但应用于药品,还广泛用于保健品和化工食品等行业中,五味子产品开发利用的途径越来越广,需求量也逐步加大。但由于过去对林木资源的过量采伐,也使野生五味子药材资源遭到极大破坏,加上管理不严,掠夺式采摘,致使野生五味子药材大量减少,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为此,在加强资源保护力度的同时,进行大面积人工栽培是解决原料短缺的根本途径。通过我们几年来的人工栽培,初步摸索和积累了一些五味子人工栽培经验和技术措施。
1 五味子的生物学特性与生长条件
五味子为木兰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藤长8~15m。茎柔软坚韧,缠绕于其它乔、灌木上生长。五味子老滕皮暗褐色,幼茎紫红色或淡黄色,密布圆形凸出的皮孔,单叶互生,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叶缘有具腺点的疏细齿。叶面绿色,有光泽,叶背淡绿色,沿脉有疏毛。芽为单芽或混合芽,混合芽内着2~3朵花,花单性,多雌雄同株,花被6~9个,乳白色,雄蕊5~6个,长约2mm,雌蕊的心皮离生,集合排在凸起的花托上,果期花托伸长成穗状聚合果,似长果序。果为聚合浆果,近球形,成熟时为鲜红色,表面光滑,花期5~6月,果期8~9月。
野生五味子多生于湿润、肥沃、腐殖质深厚的杂木林、林缘、山间灌丛处。具有喜光、喜肥、适应性强等特性,对土壤要求严格。喜湿怕旱,但五味子也怕涝,凡易积水低洼地或长期过分湿润及浸水土壤,五味子生长较弱。五味子在幼苗期,需适度的癖荫,喜通风透光良好、土质深厚的腐殖质土或疏松肥沃的壤土中。
2 五味子的种子处理技术
因为五味子的种子在浆果成熟时,种子内的胚尚未分化完全,需要在一定生态环境下,继续发育,达到生理成熟。因此,五味子育苗种子催芽处理是育苗的成败的关键。将新鲜的五味子浆果捣烂,漂洗出种子。如果是干五味子必须是晾干后的果粒,而不能用高温烘干。先用水充分浸泡,然后搓揉,分离果肉与种子,再漂洗干净。
播种期提前90~100d开始催芽,通常于1月末或2月初,将种子用50℃温水浸泡,不停搅拌,直到水冷却到30℃以下,继续浸泡48h,捞出种子,用0.5%高锰酸钾消毒4h,再用清水淋净,与消毒的河沙混拌,种沙比例1∶3,湿度60%以上。盛入编织袋内,在0~5℃条件下放置1~2d,再移入室内,室温保持10~12℃,经过60~70d,然后转入0~5℃的窖内,经过20~30d,种胚充分发育,物质充分转化,有的种子已裂口。
3 五味子的栽培技术
五味子栽培方法分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2种。有性繁殖为种子繁殖,无性繁殖是靠地下横走茎繁殖,如用扦插繁殖方法,其再生根困难,成活率较低。用种子育苗移栽,成活率较高。因此,多采用育苗移栽法,具体做法如下:
3.1 有性繁殖
3.1.1 选地、整地、作床、施底肥。五味子幼苗生长需要排水良好,土壤湿润、肥沃、含腐殖多的地方。其选地可在林缘,林下或灌木间通风透光地方,荫蔽度要求50%~60%,坡度不超过15度。生产田地可选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和开荒地。但要有伴生树和支架。进行秋翻或春翻、耙好,做到细致整地。施足基肥,亩施腐熟的猪粪2500kg。播前做好育苗床,床宽1~1.2m,床高15cm,床长示地势而定。
3.1.2 播种。适时播种是关键,为了管理方便,最好采用条播,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5cm横向开沟,沟深2cm,踩底格子,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每667m2播种量10kg左右。播后覆土2cm,稍镇压,用喷壶浇水,为保持土壤充分湿润,可在上面加盖一层稻草或帘子。10天后开始出苗,苗高6~9cm即可移栽或分苗。
3.1.3 苗田管理。当播种20~30天出苗60%~70%时撤除覆盖,同时搭简易矮棚遮荫,苗高5~6cm时拆除。幼苗1~2片真叶时疏苗;3~4片真叶时按株距5~7cm定苗,进行第一次追肥,667m2施磷酸二铵10kg于沟中。
3.1.4 移栽。五味子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佳。在山区或半山区可利用山坡或溪流两岸,具有稀疏的灌木或树丛等作自然攀缘架,然后清理林木,收抬场地,整地松土,耙细整平,进行移栽。
1年生的实生苗,如果水肥充足,管理适宜,在当年秋季落叶后或翌年春天幼芽萌动前便可移栽。在整好场地上,按行距1.2~1.5m,株距0.5m穴栽,穴深宽各30cm。施足底肥,每穴约施有机肥l.5kg,磷酸二铵3g与土混合。栽时将苗放在穴内,根须展开,覆土后轻轻提苗,踩实,灌透水,待水渗人后封穴,以防土层龟裂,透风伤苗。移栽时最好选用枝条粗壮,根系发达的实生苗,随起随栽,时间过长易风干,影响成活。南北行向以利通风透光。为方便管理,可采用双篱架,即宽行1.5m,窄行0.6~0.7m。这样便于管理和搭架。15天后检查苗情。未成活的苗要及时补苗。
3.2 无性繁殖
3.2.1 走茎繁殖。挖取横走茎长度为30cm左右,其上生有较多的不定根,地上部分为1~2年生,高度50cm左右即可。挖取后的走茎经适当修剪,使之成倒“T”字型。为防止失水,挖取后应立即放入湿塑料布内包裹,或沾些水用苔藓包裹。为保证移栽成活率,应随挖随栽。
3.2.2 扦插繁殖。于早春未萌动前,剪取坚实健壮的枝条,剪成12~15cm长一段,剪口要平,用生根剂浸泡。斜插于苗床。行距12cm,株距5cm,搭棚遮荫,并经常浇水,促使生根成活。
3.2.3 压条繁殖。北五味子地上部的枝条埋入土中后,能诱发不定根原基长出新根,使利用压条繁殖新植株成为可能。以4~5月,用离体压条,在类似扦插环境条件下进行,生根率较高。
3.3 田间管理
3.3.1 灌水。五味子喜湿润,要经常灌水,开花结果前需要水量大应保证水分的供给。雨季积水应及时排除。越冬前灌一次水有利于越冬,提高明年产量。
3.3.2 施肥。五味子喜肥,结合松土除草,可追肥2次,第1次在展叶期进行,每株用有机肥5kg;磷酸二铵20g,第二次在开花后进行。每株用厩肥5kg,磷酸二铵15g,在距根部30cm处开深15~20cm环形沟,施入追肥后覆土。
3.3.3 搭架。栽植后第二年搭架,也可当年搭架。架材用长2.5m、直径8~12cm的水泥柱在株行间每10m、离定植株20cm埋一立柱,埋深50cm处拉第一道横线,往上每隔50cm拉一道,铁线要拉直拉紧并用铁丝缠绑在立柱上。然后在每株五味子基部立一长220~240cm、直径1.5cm的竹竿,竹竿用绳固定在横线上。
3.3.4 引蔓上架。按每株选留的主蔓以左旋方向每根架条引领1~2条主蔓。
3.3.5 修剪枝条。五味子春、夏、秋季均可修剪。春剪在枝条萌动前进行,剪掉过密枝和枯枝,使枝条疏密适度互不干扰;夏剪在5月上旬进行,主要剪掉基生枝、重叠枝和病虫枝,同时对过密的新生枝也需要进行疏剪和短截,如夏剪得当秋季可轻剪或不剪;秋剪在落叶后进行,主要剪掉基生枝。不论何种修剪都应选留2~3条基生枝并引蔓上架。
3.3.6 抚育。一般不主张中耕除草。因五味子地下走茎分布很浅,翻动土层宜伤害地下横走茎并使基生枝大量钻出地面,应改为清沟覆土。一年进行4次:第一次在5月下旬小草大量发生时;第二、三次在6~7月进行,先拔出大草后清沟覆土;第四次在8月进行,只需拔出大草即可。通过清沟覆土抑制杂草生长,加厚土层,以利于地下横走茎的生长。
3.4 病虫害防治
3.4.1 防治叶枯病。叶枯病是由真菌中的半知菌病菌浸染引起发病,一般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先由叶片尖部或边缘发病,逐渐扩大到整个叶片,引起叶片干枯并脱落,随后果实萎蔫皱缩,造成早期落果,甚至完全无收。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优先用生物农药3%井冈霉素水剂,稀释为有效成分含量为50mg/L浓度的药液喷雾,隔7天后再喷1次;也可以采用化学农药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500~1000倍液喷雾,隔7天后再喷1次。
3.4.2 防治卷叶虫。卷叶虫是以幼虫危害叶片,咬食叶肉,3龄后吐丝卷叶,影响植株生长,并引起五味子落果,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在幼虫3龄前,用90%敌百虫防治;对3龄后卷叶并在卷叶内危害的幼虫,用内吸性杀虫剂40%乐果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3.5 采收与加工
五味子果实9月下旬进入成熟期,可在树上自然风干,也可人工采收晒干,但以人工采收晒干为主,以减少损失。晒干方法是人工采收后,摊在水泥地面上或用苇席等做铺垫(注意不能接触泥土)进行晾晒,并要勤翻动,要防雨,以免发霉变质,使其自然风干,风干后要捡净杂物及果柄和黑粒,用干净编织袋进行定量包装,每袋以10~15kg为宜,放通风干燥处保存。同时,要防止鼠害和污染,以免造成损失。
五味子资源是宝贵的,它需要我们予以足够的珍视,需要加以保护和培育,要解决资源培育和开发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使之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的资源良性循环,源源不断地为医药、保健、饮料等产品开发提供原料,形成一个完整的北五味子产业,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