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夹脊穴为主配合铺灸治疗强直性脊椎炎43例

2011-02-12王建梅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2期
关键词:蒜泥夹脊强直性

王建梅

(山东省沂水县人民医院,276400)

针刺夹脊穴为主配合铺灸治疗强直性脊椎炎43例

王建梅

(山东省沂水县人民医院,276400)

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针刺夹脊穴为主配合铺灸治疗强直性脊椎炎,收到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共43例,诊断均符合《风湿病学》强直性脊椎炎的纽约标准和修订的纽约标准[1]。①症状:以两骶髂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为主。②体征:早、中期患者脊椎活动不同程度受限,晚期脊椎出现强直驼背固定,胸廓活动度减少或消失。③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RF)阴性,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强阳性。④X线检查,具有强直性脊椎炎和骶髂关节炎的典型改变。43例中男性32例,女11例;年龄6~28岁10例, 29~40岁20例,40岁以上13例;病程3~5个月11例,6个月~1年8例,2~3年10例,4~8年14例;病变在腰椎18例,胸腰椎11例,颈胸腰椎14例。

治疗方法

1.针刺取穴:以督脉之腰俞、腰阳关、脊中、筋缩及足太阳膀胱经之大杼、肾俞、气海俞、委中穴为主,再根据病变所在部位取相应督脉穴与夹脊穴。

治法:穴位消毒,用1.5~2寸毫针刺入,夹脊穴向脊柱方向斜刺1.2~1.5寸,有放射感最佳,留针30 min,5min行针1次,12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

2.铺灸取穴:督脉的大椎穴至腰俞穴。

敷料:斑麝粉1~1.8 g,去皮大蒜捣烂成泥500 g,陈艾绒200 g。

操作:病人俯卧床上,裸露背部,在脊柱上自上而下常规消毒,抹蒜汁如条状,在脊柱正中线敷上斑麝粉,然后置一张长约80 cm、宽10 cm桃花纸,并在桃花纸上(大椎至腰俞穴之督脉处)涂50mm宽、12mm厚的蒜泥1条,然后在蒜泥上铺成如乌梢蛇脊背状的长蛇形艾炷1条,点燃头、身、尾3点,让其自然烧灼,燃尽后继续铺艾炷1条施灸(一般以2~3壮为宜),灸毕移去蒜泥,用湿热毛巾轻轻揩净,施灸完毕。灸后可起水疱(在此期间严防感染),至第3天用消毒针引流水疱液,并用药棉揩干,涂上龙胆紫药水,隔天1次,直至结痂脱落止。灸后1个月内饮食忌生冷辛辣、肥甘厚味、鸡鹅和鱼胆发食等,禁冷水洗浴(可用温水),避免冷风,忌房事,休息1个月。每年三伏天用此法治疗1次,3年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活动正常,能参加正常体力劳动,1年内未复发。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活动度增强,能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体力劳动受限。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

治疗结果:43例中临床治愈8例,占18.6%;显效22例,占51.2%;有效13例,占30.2%;总有效率为100%。

体会

强直性脊椎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多由风、寒、湿邪入侵,导致气滞血瘀,经脉闭阻。《素问》载:“督脉为病,实则脊强反折,虚则头重高摇之。”此病变主要在脊椎,故取督脉之夹脊穴治疗,以振奋阳气,祛除风、寒、湿邪,疏经通络,活血化瘀。铺灸法融斑麝粉、蒜泥及艾灸督脉的治疗作用于一体,故能充分发挥温阳祛寒、除湿化郁作用,使病体虚弱的阳气因之而得以温补,寒湿之邪得以祛除,痰浊瘀血病理产物得以化解,痹阻之气血得以畅通而痛止。此即《内经》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治其根”的冬病夏治、阴病治阳、治病求本的具体体现。从而消除或改善了强直性脊椎炎的病理状态,促进病情好转或痊愈。总之,上述两法合用治疗强直性脊椎炎是通过镇痛消炎、增强或调节免疫机能而实现的。

[1]蒋明,长平,林义.风湿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952.

2010-08-17)

猜你喜欢

蒜泥夹脊强直性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蒜泥点唇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蒜泥点唇
蒜泥白肉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