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加穴位敷贴治疗面瘫208例疗效观察
2011-02-11朱卫平
朱卫平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针灸科,上海 201805)
面瘫又称“歪嘴风”、“口僻”。患者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发病。常见是急性起病。表现为病侧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闭目不紧。或完全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偏向健侧,鼓腮或吹气时漏气,吃东西时残渣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刷牙或喝水时患侧嘴角漏水。有些病人还出现耳疼或耳后乳突疼。症状于数小时或1~2d达到高峰。此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稍多于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8 例面瘫中,男性120例,女性88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4h,最长8个月;左侧101例;右侧107例。40岁以上予以脑CT检查,排除脑血管病变引起的面瘫。
1.2 治疗方法
1.2.1 电针治疗
主穴取风池(双侧)、翳风(双侧)、合谷(对侧)、攒竹透丝竹空(患侧)、地仓透颊车(患侧)、四白(患侧)。若久病体虚者加足三里(双侧);若胸闷、心悸者加内关(双侧);头痛、头晕、耳鸣者加太冲(双侧)。将G6805电针仪的二对输出线分别连接在攒竹透丝竹空、地仓透颊车的针柄上,选用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之间休息1周。
1.2.2 穴位敷贴
把麝香关节止痛膏或胶布剪成1cm大小的方块。把马钱子研成粉末,用0.3g撒于1cm方块中间,贴在患侧的下关穴。12h剥掉,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之间休息1周。
2 治疗效果
2.1 疗效判定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闭眼好,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对称,鼓腮、露齿无障碍。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但遗留不同程度的面肌功能障碍。闭眼好,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对称,但皱眉及微笑时额纹稍浅,鼻唇沟稍偏向健侧。好转:症状、体征较前缓解。面肌功能稍有改善,额纹及鼻唇沟稍有纠正,闭眼及露齿轻度障碍。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善。额纹及两侧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闭眼及露齿严重障碍。
2.2 治疗结果
208 例患者中,痊愈148例(71%),显效44例(21%),好转16例(8%),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16例好转者年龄都在50岁以上,而且经检查有些病人合并糖尿病,或冠心病,高血脂等其他慢性疾病。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35岁,右面部麻木,口眼歪斜1周,伴有右耳后疼痛。2周前有咽痛、发热等感冒史。检查见右侧额纹消失,右眼不能闭合,右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笑时嘴歪斜更明显,伸舌左偏。诊断为右侧面瘫。经2个疗程的电针治疗加穴位敷贴,完全恢复正常。随访3年,至今未复发。
4 讨 论
面瘫现代医学称为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面神经分支鼓神经经过中耳时与大气接触,受凉后缺血变性,并向上逆行影响面神经主干。茎乳孔内狭长的骨性管腔也可产生骨膜炎,造成面神经管狭窄;小部分为病毒、细菌感染。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经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入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弛缓不收而成面瘫。其病理机理为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入中脉络,气血闭阻而生[1]。
在辨证取穴上取攒竹透丝竹空、地仓透颊车、四白、下关等面部穴位,它们位于面神经颅外段各分支的重要解剖位置上,针刺这些穴位和敷贴下关穴,可以广泛刺激面神经,改善神经营养,促进神经组织代谢,提高其兴奋性,从而有利于病损面神经功能的恢复[2]。马钱子具有散结消肿,通络止痛的功效,对治疗面瘫有特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马钱子含多种生物碱,如番木鳖碱、马钱子碱等,有兴奋神经的反射机能。合谷穴位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根据“治痿独取阳明”,“面口合谷收”的针刺治痿大法而选用合谷。
[1]李民兰.麝香灸治疗面瘫320例[J].中国针灸,2004,24(10):708.
[2]陈莉秋.针药并用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