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不同证型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相关性研究*

2011-02-11周冬梅刘红权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2期
关键词:肝阳管腔脑血管病

周冬梅 刘红权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28)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对于脑梗死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方面具有精确、迅速、有效、重复性好的特点。本研究对2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旨在了解不同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斑块之间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脑梗死诊断标准采用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辅以头颅CT或MRI检查;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中缺血性中风的分型标准,分为2型。各型共同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偏身麻。其中肝阳暴亢证主症为眩晕或头痛;次症为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绛,苔薄黄,脉弦有力。风痰瘀血证主症为头晕目眩;次症为手足拘急、抖动,血黏度升高;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凡具备主症1项和相应的舌脉,或次症中的2项和相应的舌脉,即为该证型的确诊条件。

1.2 纳入标准中医辨证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及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且处于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符合西医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且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年龄35~75岁。

1.3 排除标准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检查证实有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它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梗死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4 研究方法依据上述标准选择2008年1月-2009年8月发病在2周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其中肝阳暴亢证100例,男性64例,女性36例;风痰瘀阻证100例,男性71例,女性29例。选用 PHILIPS 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5~1OMHz。受检查者取仰卧位,颈后垫枕,头略向后仰,由颈根部从长轴和短轴两个方向,显示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血管壁的解剖结构,测量动脉内径宽度;观察管腔的血流充盈情况;脉冲多普勒取样门宽度2~4mm,血流与声束的夹角<60°,观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数目类型及狭窄处血流速度变化并观测频谱变化及血流参数。按照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对靶器官损害的定义,将IMT增厚定义为:颈动脉系统任一点IMT≥0.09cm;颈动脉系统的任意一个血管节段(无论是近侧壁还是远侧壁)存在突入管腔的回声结构,表面不光滑或局部IMT≥0.13cm。并将颈动脉斑块分为软斑、硬斑、混合斑3个类型。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x2检验及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中医不同证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颈部动脉均有明显的动脉硬化表现。肝阳暴亢证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提示有软斑者40例、硬斑者38例、混合性斑块者5例,风痰瘀阻证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提示有软斑者42例、硬斑者29例、混合性斑块者3例,两组之间斑块检出率、软斑、硬斑及混合斑个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血管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其中70%以上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而动脉硬化是一独立的发病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的多发性动脉内膜病变,受累动脉弹性减退,内膜-中膜厚度增厚,内膜变粗糙,逐渐形成斑块,进一步的发展管腔压力增大,斑块可发生破裂,暴露的脂质和胶原可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系统形成血栓[1-2]。颈内动脉是颅内供血的主要来源,亦为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

近年几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如SHARE研究等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许多危险因素。调查发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偏高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发病率高于正常人。

中医学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懒于运动、思虑过度、七情内伤等导致脏腑气机失调,损伤脾胃,运化失调,津液化为痰浊,脂浊内停,日久痰凝血滞,痰瘀互结,著于血脉,胶结成块,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本研究表明,脑梗死急性期肝阳暴亢证、风痰瘀阻证两组之间斑块检出率、软斑、硬斑及混合斑个数对比结果相近。研究证实,肝阳暴亢证与高血压关系密切,而高脂血症与中医学痰浊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可以推测颈动脉斑块不仅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而且与高血压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彩色多普勒不仅能清晰地显示血管内IMT,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形成部位、大小,是否有血管管腔狭窄、管腔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详细情况,并能进行准确地测量及定位,还能对检测到的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该方法有助于临床了解血管狭窄情况、判断管腔狭窄程度,确定选择治疗途径、治疗用药,有利于药物治疗后观察斑块的变化,或术后观察病情、估计预后、预防脑卒中等。对于脑梗死的患者及时准确的检测,可以增加治疗机会,提高病变治疗率,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李建军.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的研究进展[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13):1.

[2]杨小端,温建中,李萍,等.老年颈动脉硬化与血脂及载脂蛋白 AI对比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志,2002,18(2):120-121.

[3]叶有强,黄雪岭.双功能彩色多普勒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18(6):444-446.

猜你喜欢

肝阳管腔脑血管病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基于“肝阳虚”浅析肝癌发病机制※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春季养肝发怒别超三分钟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