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β和tau蛋白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011-02-11朱小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轴突微管树突

Aβ和tau蛋白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Aβ和tau蛋白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标志性物质。尽管Aβ和tau蛋白其各自的毒性作用早已受到普遍关注,但新近的研究发现Aβ和tau蛋白存在相互协同作用。这一新的发现使我们对tau蛋白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认识从轴突(tau蛋白在此处作为一种微管结合蛋白发挥着重要作用)转移到树突(tau蛋白在此处介导Aβ的毒性作用)。(1) Aβ对突触的毒性作用:人们普遍认为突触后成分是毒性物作用的靶点,可能为单一受体也可能为多受体介导, Aβ在不同条件下可以结合不同受体,不同的受体介导不同的的毒性作用(如NMDARs介导兴奋毒性及Aβ诱导的脊神经丢失,而mGluRs介导Aβ诱导的长时程抑制)。(2) 树突处发现少许tau蛋白:Tau蛋白主要存在于轴突,但新近通过增强免疫组化法证实生理条件下树突也存在少许tau蛋白,这种存在依赖于MTB,截断的tau蛋白缺乏MTB重复序列,不能与微管结合,从而不能到达树突。树突处存在的tau蛋白对健康神经元是至关重要的,当其发生异常则可引起病理改变。(3) Aβ和tau蛋白的相互协同作用:主要表现在Aβ促使tau过度磷酸化,而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加剧Aβ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另外,二者在相同系统内通过作用于不同复合物来扩大毒性作用,如在AD大鼠模型中,tau选择性作用于复合物Ⅰ损害呼吸链,而Aβ通过阻断复合物Ⅳ依赖的呼吸链加剧线粒体损伤。在生理条件下,树突端仅含少量的tau蛋白。AD病人树突大量聚积tau蛋白,通过与赖氨酸蛋白激酶(FYN)相互作用将FYN转移至树突端,FYN可使NMDARs磷酸化,磷酸化的NMDARs与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作用进而介导Aβ诱导的兴奋毒性作用。实验证实,通过减少tau蛋白可以减弱Aβ诱导的兴奋毒性作用。

Nat Rev Neurosci, 2011, 12(2):65-72(朱小青)

猜你喜欢

轴突微管树突
简单和可控的NiO/ZnO孔微管的制备及对痕量H2S气体的增强传感
胡萝卜微管蚜
——水芹主要害虫识别与为害症状
microRNA在神经元轴突退行性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科学家揭示大脑连接的真实结构 解决了树突棘保存难题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腹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轴突的修复作用
siRNA干预树突状细胞CD40表达对大鼠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
绝热圆腔内4根冷热微管阵列振动强化传热实验
树突状细胞疫苗抗肿瘤免疫研究进展
中枢神经损伤后轴突变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