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干性脂溢性皮炎
2011-02-11燕玉生
燕玉生
(山西省阳高县中医院西街门诊部,038100)
干性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多脂性皮肤的人群,通常以头部最常见,与中医学的“白屑风”、“面游风”相似。发病后头顶部可见到犹如盐碱地一样弥漫的白色附着物,呈糠皮样白色干燥鳞屑,伴有瘙痒感,搔抓时脱落,脱而又生,头发亦渐至干脆缺少光泽,从头顶、两侧鬓角、前头毛发逐渐脱落稀少。病因尚不十分明了,可能与性激素平衡失调,特别是雄激素增高,致使皮脂腺分泌增多引起皮肤炎症,也有认为可能由于皮脂受原来皮肤上常驻的非致病性微生物如痤疮棒状杆菌等作用,分解出大量的游离脂肪酸,刺激皮肤引起本病。中医学认为,本病由外感风邪,内伤七情,五志过极,郁而化热,耗伤阴血,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成。笔者以滋阴养血、清热润燥、祛风止痒、凉血活血立法。药用生地黄30 g,制何首乌15 g,生胡麻15 g,桑椹15 g,旱莲草15 g,白蒺藜15 g,白芍 15 g,当归 12 g,丹参 12 g,川芎 9 g,桑叶 9 g 。临证再根据不同个体辨证施治加减化裁,每日1剂,水煎2次兑合,分2~3次内服。
以白鲜皮15 g,苦参15 g,地肤子15 g,百部15 g,荆芥15 g,防风 15 g,蛇床子 15 g,黄柏 15 g,土茯苓15 g,川椒15 g,为外洗方,每2日1剂水煎适量洗头发,取得良好疗效。举例如下:
例1.患者,女,35岁,2006年6月5日初诊。
主诉:半年来由于工作紧张压力大,生活不规律,近2个月来头顶部脱落白色皮屑甚多,隔日洗头发皮屑不减,且觉甚痒而搔抓。头发干燥无光泽、易断、易脱落。曾服西药维生素C、维生素B族,1月余效果不明显。现症见形体较瘦,精神尚可。常伴头疼、眩晕、口干、自汗、眠差、五心烦热、腰酸、大便质较硬,舌质偏红而少津,略有薄白苔,脉细稍数。诊断:干性脂溢性皮炎。证属阴虚血燥,不能充养头脑及巅顶,遂致头顶皮质失养,虚热灼烁阴血,血虚生风或风邪乘虚而客于头皮,久而化热更伤阴血,化燥生屑,瘙痒时作,渐则头发失养,枯黄而易折易脱。予基本方加牡丹皮15 g,赤芍15 g,元参15 g,山茱萸15 g,枸杞子 15 g,女贞子 15 g,合欢花15 g,夜交藤15 g,酸枣仁15 g,麻子仁15 g。7剂,每日1剂,水煎2次兑合,分2~3次内服。以中药外洗方(同上方)3剂,隔日1剂水煎2次取混合液约1000 ml洗头发,药后头部白屑形成已减少,全身诸症亦觉减轻,效不更方,内服药10剂,外洗药5剂,依法服用。半月以后来诊,头部白屑大减,诸症大见好转,又各依上法分别予10剂药,嘱其每隔3~5天内服、外用1剂以巩固疗效,半年后相遇,述其证已治愈,亦未复发。
例2.患者,女,30岁,2006年10月27日来诊。主诉产后5个月,糠皮样头屑甚多,密布头顶及两鬓上方,有瘙痒感,诊断为干性脂溢性皮炎。予内服基本方,外用中药外洗剂洗头发,共用10多剂症状全消。2010年5月再妊,产后又出现上症,症见头顶、两鬓、耳后糠皮样白屑密布,头发枯脆不泽,每二三日洗头发亦无济于事,伴有头晕,心悸,面色萎黄,五心烦热,眠差,易疲劳,动则有汗,四肢肌肤甲错,舌质淡红少苔,脉沉细。诊断为干性脂溢性皮炎。此乃产后冲任不足,营血亏虚,心脾不足,头顶及四肢肌肤乏血失养。又血虚必伴气虚,卫外不固,易招风邪,风邪乘虚而袭,风胜则干,酿成燥证。治以益气养血,滋阴润燥,补益心脾。用基本方加酸枣仁15 g,柏子仁 15 g,太子参12 g,黄芪30 g,茯神15 g,远志15 g,桂圆肉15 g,阿胶10 g。经内服外治1周后,诸症改善。先后共服用20余剂皮屑基本全消,四肢肌肤润泽,也无瘙痒感。嘱再服10剂,每周服2剂,以巩固疗效。
例3.患者,男,48岁,2010年7月8日初诊。主诉头皮发痒,白色皮屑较多,伴全身皮肤瘙痒,已半年有余。患者平素喜食辛辣,嗜好烟酒,现症皮肤干燥,遇热痒甚,大便不爽,小便黄赤,色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辨证为血热风燥,湿热瘀阻。治疗滋阴润燥,祛风止痒,凉血活血,清利湿热。予基本方加牡丹皮12 g,赤芍12 g,苦参 12 g,白鲜皮 12 g,浮萍12 g,龙胆草12 g,黄柏12 g,苍术10 g,泽泻9 g,蝉蜕9 g。水煎2次分2~3次服。外用外洗方水煎,洗头、洗澡,10天后来诊,头屑减少,皮肤瘙痒减轻,药中病机,固守本法,连续服用1个月,痒止肤润,诸症基本消除。
体会
干性脂溢性皮炎一般认为由肌热当风,风邪侵入毛孔,郁而化燥所成。验之临床,本病属于阴虚血燥的甚多。头为诸阳之会,阳气升发于上,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为阳邪,两阳相合,阳盛阴虚,头顶缺乏营血濡养,是发病的基础。风邪择虚而客,郁而化热,是发病的诱因。二者互相作用,邪热灼炼营血,久之头皮甲错,皮屑生而层层堆叠。
本病属阴虚血亏,郁热化燥者,就可选用基本方治疗。方以生地黄、制何首乌、生胡麻、旱莲草、桑椹子滋阴养血,清热润燥。更配桑叶一味,轻清上浮,清疏在上在表之风热,内含挥发油而专能滋润肌肤。该证虽有风热作祟,但切忌大剂风药及苦燥之品以免更伤营血。
凡治疗本病必兼用少量活血化瘀之品,如当归、川芎、红花、桃仁、丹参、牡丹皮、赤芍之类,能提升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特别是改善神经系统的代谢及营养,能解除平滑肌痉挛、抗感染等作用。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中药外治疗法同内治疗法同样重要。清代医家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祛风止痒洗剂是根据中医外治原理立法谴药,方中药物有效成分均能经皮肤渗透吸收,具有活血通络、祛风除屑止痒的功效。煎水外洗局部,从受邪处治之,可直达病所,更能发挥直接治疗作用,击中要害而起到止痒除屑之速效。
注意饮食忌宜,忌食辛辣油煎肥腻之品和一些容易上火生风的发物,如饮酒等。饮食宜清淡,宜食水果、蔬菜、红枣、黑芝麻和谷物类食品,保持大便通畅,生活起居要规律,睡眠要充足,适寒暖,避风邪,调情志,节房事,勤按摩头皮组织,增强其血液循环,改善血液供应,增加养分。
干性脂溢性皮炎临床多见,影响美观,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尤其对青年人影响较大。本病病程相对长,而病久体虚,络脉瘀阻,虚实并见者,疗程更长。提醒患者需要耐心,不能着急上火,对病情恢复不利。本疗法内外结合,标本兼治,各有所长,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中医疗法的多样性、灵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任何皮肤过敏及其他毒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