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及其控制

2011-02-11贺丽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13期
关键词:瓶塞微粒药液

贺丽娟

(吉林省大安市长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大安 131300)

静脉输液微粒是指通过静脉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物,其直径一般在1~15μm,少数较大的可达50~300μm。输入溶液中微粒的多少决定着液体的透明度,因此,可由此判断液体的质量。静脉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内,对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本文主要阐述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来源、危害及其控制,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输液危害。

1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来源

输液微粒污染主要来源于药液生产过程、生产工艺中的各个环节以及生产环境、药液的包装器具、输液器具与输液技术欠缺、环境的不洁等。

1.1 生产工艺不完善

药液生产制作工艺不完善,混入异物或微粒,如水、空气、原材料的污染等。

1.2 输液包装器具方面的原因

输液包装器具关乎输液的质量。诚然,玻璃瓶具有良好的透明性、阻水阻气性以及相容性等优点,但在输液过程中,为了使药液顺畅进入机体,需要经过通气管路向瓶内不断引入外环境空气以产生压力,此时空气中的灰尘、微生物很容易进入其中引起输液微粒污染。其次,如药液存放时间较长,天然胶塞因易老化、气密性相对较差等缺点,针刺时易掉屑,引起输液微粒污染。另外,溶液瓶、橡胶塞不洁净,液体存放时间过长,玻璃瓶内壁和橡胶塞被药液浸泡的时间过长,腐蚀剥脱形成输液微粒。加垫涤纶薄膜也不能解决使用时出现微粒污染问题,因引起高度重视。

1.3 输液器具方面的原因

带空气过滤装置和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终端滤器对直径在5μm以下微粒的滤过率较低,可使部分微粒进入其中造成污染。塑料管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化合物单体,或因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等工艺产生的机械性微粒,也可造成对药液的污染。

1.4 配液加药过程的原因

输液环境不洁净,切割安瓿与消毒不当,可造成微粒污染;输液器及加药用的注射器不洁净,可造成污染;开瓶塞、加药时反复穿刺橡胶塞撕裂等,可使橡皮塞碎屑进入液体内,同时静脉穿刺针头斜面有微粒滞留,产生输液微粒污染。

1.5 环境污染物的原因

在进行输液处置时,治疗室及病房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及其被污染程度,对输液质量有直接影响。在室内空气被污染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加液配药和输液时间的越长,被微粒污染的机会越多,污染的程度越大,危害相对越严重。

1.6 联合用药的数量及其配伍的原因

联合用药时,由于向液体中加入多种药物,此时需要多次穿刺瓶塞,药液被污染的机会越大。同时,各种药物的溶解度和酸碱度不同,如医嘱导致药物配伍不当,或护士为了图省事,将多种药物加入同一药液中,有时不仅会影响药液的澄明度,pH值发生改变,甚至还会出现肉眼可见的结晶或沉淀物。

2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对机体的危害

影响静脉输液微粒污染危害的因素主要包括微粒的大小、形状、溶解度、化学性质以及微粒堵塞血管的位置、血流被阻断的程度和机体对微粒的反应程度。最易受到微粒阻塞损害的脏器有肺、脑、肝脏、肾脏等部位。其危害包括以下几方面:

如液体中微粒过多,可直接堵塞血管,造成血管阻塞,可出现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等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红细胞在微粒上聚集后,可形成血栓,导致血管栓塞和静脉炎。微粒作为机体的外来化合物,可作为抗原,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作为异物,微粒进入肺毛细血管,可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包围微粒,造成肺内肉芽肿的形成,从而影响肺功能。

微粒刺激组织产生炎症或形成肿块。

3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控制

3.1 改进包装器具

为解决原瓶装开放式输液的环境污染问题,可采取将液体装在软包装袋内的措施。在通常的气压下,在使用过程中无须引入外环境空气,通过软袋的自由收缩功能,即可通过封闭的输液管路将袋内的药液输注给患者。由于整个输液过程在相对密闭的通路中进行,彻底避免了外环境污染物对药液的污染。软包装袋可分为PVC塑料软袋和非PVC软袋两种,在室温的条件下储存,前者含有的增塑剂会溶于药液对其造成污染,并且这种软袋使用后难以进行无害化处理,可造成对外环境的污染;与前者比较,后者安全无毒性,由于与药液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药液比较稳定、保质期长,同时还便于储存和运输、使用后易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环境无污染。同时,应取代药液包装的天然橡胶塞,可选用材质稳定、韧性好、不易脱落,使用安全的丁基橡胶塞,以避免微粒对药液的污染。

3.2 制剂生产的要求

必须严格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改善车间环境卫生条件,安装空气净化装置,防止生产环境中悬浮的尘粒和细菌对药液的污染。必须严格制剂生产的操作规程,工作人员要穿工作服、工作鞋,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选用优质材料,采用先进工艺,提高检验技术,确保药液质量。

3.3 净化室内空气

必须净化治疗室和病房室内空气。一般来说,治疗室每晚应用紫外线灯照射60min,每周用2%过氧乙酸溶液(8mL/m3)熏蒸30min。对室内、门窗、台面、治疗车及地面,每天2次用0.2%的漂白粉溶液或“84”消毒液湿式擦拭。对治疗室应进行空气细菌监测,1次/月。配药及输液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室内人员的走动,避免扫地、整理床单元,尽量减少室内空气中的尘粒的含量。有条件的医院在一般病室内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减少病原微生物和尘埃的数量,创造清洁的输液环境,减少和避免输液微粒污染造成的危害。通过实施以上净化空气的措施,可间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4 合理用药,注意药物正确配伍

应严格控制液体中加入药物的种类和数量,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应采用小包装分别输液的方法。2种以上药物配伍时,必须注意掌握配伍禁忌和正确合理配伍,不论何种情况,配置后都要观察药液的澄明度及是否出现肉眼可见物。配置粉剂药品必须充分振摇,只有粉剂彻底溶解、且无可见微粒后,才能加入溶液中。必须做到现用现配药液,避免毒性反应和污染事故的发生。

3.5 把好药液配置关

输液前要认真检查液体的质量,包括澄明度、是否在有效期内、药液瓶是否有裂痕、瓶盖是否松动、瓶签字迹是否清晰等内容。有条件者,可采用超净工作台进行输液前的配药工作或药物的添加。要改进安瓿的割锯和消毒方法。采用易折型安瓿或控制割锯安瓿痕长≤1/4周长,开启前必须消毒,这是减少微粒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采用安瓿锯痕后,用0.5%强碘或75%乙醇溶液棉签一次性消毒折断处,不仅操作简便,省时省力,还能达到去除玻璃微粒污染的目的,保证患者安全。

3.6 加药时避免使用大头针和多次穿刺瓶塞

需在液体中加入多种治疗药物时,避免在瓶塞同一部位使用大头针反复穿刺,应使用一枚针头插入瓶塞固定,抽吸药液时应使用另一枚针头,这样,可减少穿刺次数,减少因多次穿刺瓶塞导致的药液微粒污染,尽管增加了护士的劳动量,但患者的安全得到保障。

3.7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遵守操作规程

在输液的整个过程中,要注意做到包括注射器、针头、止血带、小棉枕在内的一人一套物品,所有物品按消毒隔离制度处理;对一次性物品按规定处理,不可随意丢弃;生物制品和锐器应回收集中处理,避免污染室内空气造成微粒污染和交叉感染。要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掌握穿刺后良好的固定方法,这可避免因反复静脉穿刺导致的微粒污染,若必须重复穿刺,必须更换针头。

尽管目前国内外都在采取措施减少静脉输液微粒污染,但是,作为护理人员仍然需要加强自我防护和标准预防意识,慎重选择输液。凡是口服能达到应有疗效的,不能用肌内注射给药法;凡是肌内注射能达到应有疗效的,不能用静脉给药法,减少和避免输液微粒污染所导致的危害,确保患者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瓶塞微粒药液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SIMS微粒分析制样装置研制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揭秘推动瓶塞的能量
治斑秃
治慢性支气管炎
FePt纳米微粒有序化温度的影响因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瓶塞『跳』出来了
瓶塞国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