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门诊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
2011-02-11高会文
贾 平 高会文
吉林省九台市人民医院,吉林 九台 130500
1 就诊病人的心理状态
1.1 急于就诊心理 门诊病人由于不熟悉医院环境,面对某些患者的呻吟及就诊手续繁多等因素,容易产生急躁心理,患者希望挂号、候诊、取药时间较短,各种辅助检查时能不排队。
1.2 紧张、焦虑不安心理 就诊者,特别是首次来院就诊者,由于对诊治程序不了解,对医护人员的医德不了解,因此对如何治病,能不能治好病,具有紧张心理。如果候诊时间较长,病人会担心自己病情发展,往往情绪不稳定,从而表现出焦虑不安的心理。
1.3 忧郁心理 希望药到病除,有些农村患者到处求医问药,经过长时间治疗病情无好转,造成很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承受能力有限,病人表现出忧郁心理,治疗疾病失去信心。就诊者希望准确诊断,药到病除,盼望用新药物尽快治好病。
1.4 期望值过高心理 由于农村病人在村卫生所或乡级医院治疗一段时间,病情无好转才到上级医院诊治,他们普遍期望值过高,希望马上药到病除。由于门诊小儿患者较多,沟通较困难,家长对医生护士要求较高,希望准确诊断,静脉注射一针见血,治疗护理即时见效。
1.5 要求被重视受尊敬心理 老年患者情感脆弱,幼稚,甚至和小孩子一样,为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为某处照顾不周而生气,他们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受尊敬。有些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受慢性疾病的折磨,易产生焦虑、内疚、自责的心理,有时表现为抑郁少言,有时表现为怒气冲冲,遇到一些小事就大发雷霆。
1.6 消极、否认、悲观、抑郁心理 当某些患者通过各种检查确诊为得了某些慢性疾病后,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不相信自己能得这种病,对医生的诊断持否定态度,不敢面对现实,抱有侥幸心理。表现出消极、悲观、不配合或拒绝诊疗,延误了治疗,加重了病情。
2 心理护理
2.1 针对上述门诊病人的心理状态,首先,我们应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其次,门诊护士应善于组织管理,尽量缩短病人候诊时间,了解病情,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卫生宣教,并给予适当的心理咨询。
2.2 门诊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操作、掌握与人沟通技巧、取得病人信任,对一切病人给予关心和同情,耐心解释仔细倾听,对患者提出的各种要求给予合理满足,给患者情感上的尊重,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
2.3 护士应主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沟通技巧,对危重病人应先诊治,再帮助他们办理入院手续。当静脉穿刺失败时,应诚恳对病人说“对不起”以取得病人的理解。
2.4 加强卫生知识宣传,门诊应在候诊大厅内设立明显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刊登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在患者等待就诊时能主动接近病人,主动宣传预防疾病的方法及医院采取的各种措施,使病人从心理上消除恐惧心理。
2.5 对患儿应给予足够的鼓励,要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给予足够的关心,同时在各种护理工作中,认真讲解相关知识,注意事项,争取更好的配合。对老年患者的尊重是护理人员的重要品德,对他们的称呼须有尊敬之意,听他们说话时要专心,回答询问语速要慢,声音要大些,护理人员要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对老年患者的粗暴无礼要给予深切的理解,鼓励他们振作精神,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增加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主动配合治疗。
2.6 针对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要理解尊重他们,语言要柔和,态度要亲切,指导他们进行自我管理,制定饮食、运动计划,指导患者做自我监测 (如血糖、血压等),鼓励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到户外活动,使其心情愉快,避免病情反复带来的情绪波动,进一步加重病情。告诉病人情绪与血糖、血压的关系,紧张、压抑、恐惧、激动等不良情绪,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这些激素升高会引起血压、血糖升高,加重病情,影响患者康复。只要科学合理的治疗完全可以控制病情,避免和延误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解除其精神压力,树立长期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克服心理失衡状态,使患者从心理上得到康复。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质就是调节患者的心理情绪。门诊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操作,而且要善于发现就诊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及时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在工作中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理念,融洽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矛盾和纠纷,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