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温病条辨》厥证的治疗
2011-02-11聂志玲董梦久
聂志玲 董梦久 张 腾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1)
2湖北省中医院(湖北武汉430061)
《温病条辨》由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著,该书创造了温病三焦辨证的纲领。吴鞠通认为厥有寒厥、热厥之分,二者病机不同。温病中的厥证属“阳厥”、“热厥”范畴,是外感疾病致厥的一种,为温病发展过程中的危重阶段。吴鞠通曰“厥者,尽也。阴阳极造其偏,皆能致厥。伤寒之厥,足厥阴病也,温热之厥,手厥阴病也。……断不可以阴阳二厥,混而为一”。可见厥证在症状上虽均表现为手足厥冷,但其病变性质却有寒热之分,不可将二者相混。吴鞠通还提出“热厥有三”,即“有邪在络居多,而阳明证少者,……有邪搏阳明,阳明太实,上冲心包,神迷肢厥,甚至通体皆厥者,……有日久邪杀阴亏而厥者”。并根据厥证在三焦的不同病机特点,提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剂。
1 创制了上焦厥证的治疗方剂——凉开三宝
《温病条辨》上焦篇17条曰“邪入心包,舌蹇肢厥,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上焦厥证病变以手厥阴心包经为主,温邪侵入心包,心包代心用事,舌为心窍,因此出现舌体转动欠灵活,言语不利。又因邪热深入于里,心阳受遏,气机不畅,阳气不能外达四肢,故从足至膝、从手至肘发冷,称为厥。然厥有寒热不同,伤寒之厥,属寒厥,当用温药治疗;温热之厥,属热厥,当用凉药治疗。临床有“热深厥亦深”的现象,病情严重。吴鞠通针对此病机特点以芳香宣窍、清心泄热化痰为法,创制了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之类,治疗重在开心包络之窍闭。《温病条辨》上焦篇44条曰“湿温邪入心包,神昏肢逆,清宫汤去莲心、麦冬,加银花、赤小豆皮,煎送至宝丹,或紫雪丹亦可”。湿温误用辛温解表发汗,易致湿邪侵入心包,扰乱神明,引起神志不清之证。又因汗伤心阳,湿遏热伏,阳气不能布达四肢,所以出现四肢肘膝以下冰冷,称为肢逆。予以清宫汤清心包邪热。因莲心味苦性寒,易化燥伤阴;麦冬滋腻,能助湿邪,故去之不用。加金银花、赤小豆皮以清利湿热。但神明闭塞,非用芳香开窍,不能挽救,故送服至宝丹或紫雪丹之类,去秽浊,复神明。《温病条辨》中焦篇36条曰“阳明温病:斑疹、温痘、温疮、温毒、发黄、神昏谵语者,安宫牛黄丸主之”。阳明温病,凡出现神昏谵语者,是由于秽浊内盛,浊气蒸腾,上扰心包络所致。因此,在治疗上应以具有芳香逐秽开窍作用的安宫牛黄丸为主。《温病条辨》下焦篇36条曰“暑邪……心热烦躁神迷甚者,先与紫雪丹”。暑邪伤人最容易耗气伤津,而致动风痉厥,在治疗上可予紫雪丹清热解毒,镇静开窍。《温病条辨》上焦篇33条曰“小儿暑温,身热,卒然痉厥,名曰暑痫,清营汤主之,亦可少与紫雪丹”。小儿身体柔嫩,阴气未充,一感暑温,病邪容易过卫入营,耗气伤津,而为动风痉厥之变,从而出现突然四肢抽搐,不省人事,有如尸厥的现象,所以称为暑痫。因病势急重,急用清营汤清营热、保津液,亦可用紫雪丹清心开窍熄风。吴鞠通还提出在临床治疗时,要避免使用消导、发汗的药物。如果误用这些药物,消耗阴液,可产生严重后果。凉开三宝中不同程度配伍了芳香类药物及清热泄火,凉血解毒之品,故均有清热利窍开闭之功。吴鞠通曰:“此方会萃各种灵异,皆能补心体,通心用,除邪秽,解热结,共呈拨乱反正之功。大抵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主治略同,而各有所长,临用对证斟酌可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安宫牛黄丸对脑水肿动物的脑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通过对紫雪丹进行微量元素测定,发现每克紫雪丹中镁离子的含量为正常人体内含量的17~20倍。可以说明紫雪丹中镁离子的含量与其清热解痉的功效关系密切。药理学实验证明,镁离子具有抑制神经,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
同时吴鞠通还提出“治上焦如羽”的用药原则,“羽”的含义有三:(1)用药多选用芳香开窍之品,如麝香、梅片、雄黄之类。(2)多选用黄连,黄芩,栀子等入上焦之品。(3)方中芳香开窍之品剂量较轻。
2 以大承气汤为治疗中焦厥证的方剂
《温病条辨》中焦篇6条曰“阳明温病,面目俱赤,肢厥甚则通体皆厥,不瘛瘲,但神昏,不大便七八日以外,小便赤,脉沉伏,或并脉亦厥,胸腹满坚,甚则拒按,喜凉饮者,大承气汤主之”。温病邪入阳明,与肠中燥屎互结,即成阳明热结。热结于内,里热壅盛,格阴于外,以致神迷肢厥,此乃热极而厥之证。“所谓热深厥亦深矣”。厥与面红目赤,口渴喜凉饮,小便赤,胸腹满坚拒按等实热证并见。吴鞠通针对此病机特点,予以通下之法,宗仲景法,方用大承气汤,清泄阳明之热,以防邪在阳明久羁耗及肾液。正所谓“厥应下之”,同时还体现了吴鞠通驱邪以坚阴的思想。吴鞠通师法而匠心巧创,对“承气”的命名及作用作了详细的解说,“承气者,承胃气也。盖胃之为腑,体阳而用阴,若在无病时,本系自然下降,今为邪气幡距于中,阻其下降之气,胃虽欲下降而无能,非药力助之不可,故承气汤通胃结,救胃阴,任系承胃腑本来下降之气……故汤名承气”。同时吴鞠通还对大承气汤的使用范围作了说明,“承气非可轻尝之品……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脉体沉实的系燥结痞满,方可用之”。大承气汤是寒下之方,特点是“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方中以大黄为君,具有泄热通便,荡涤肠胃的作用;芒硝助大黄泄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力量甚强。积滞内阻,则腑气不通,故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排泄,共为佐使。四药合用,具有峻下热结的功效,可使“塞者通,闭者畅”。
同时吴鞠通还提出“治中焦如衡”的用药原则。“衡”的含义有三:(1)平衡之意。用药物纠正中焦失衡,以恢复脾胃自身功能为目的。如大黄、厚朴等泻下攻积之品,具有肃降胃气的功能。(2)所用药物多归属脾、胃经。(3)所用药物配伍不会“治中犯下”。
3 创制了经典方剂三甲复脉汤治疗下焦厥证
吴鞠通曰:“温邪久羁中焦,阳明阴土,未有不克少阴癸水,或已下而阴伤或未下而阴竭。”阐明了下焦温病的发病机理。温病邪入下焦,劫烁肾水,损伤肝肾真阴,导致阴精亏耗,虚风内动,属邪少虚多之候。吴鞠通针对此病机特点,治疗以扶正为主,创制了三甲复脉汤以滋阴复脉,潜阳熄风。《温病条辨》下焦篇14条曰“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者,三甲复脉汤主之”。下焦乃肝肾之居,温病深入下焦伤肝肾者所伤为精血,精血所耗非甘寒之剂所能为功,故以甘寒滋腻之品以滋填真阴,潜镇浮阳。所用药物多为质重,味厚,大剂量滋腻之品,以补其虚。三甲复脉汤乃由《伤寒论》炙甘草汤衍化而来,由炙甘草汤去人参、桂枝、生姜等,加牡蛎、龟板、鳖甲。变益气养血复脉之方为滋阴息风之剂,再次体现了吴鞠通尊古但不泥于古的学术思想。由于下焦厥证的病机特点为邪少虚多,临床上阴伤的程度有轻重的不同,邪热羁留有多寡之分,所以用药也应根据证候不同有所不同,因此吴鞠通对下焦厥证的用药提出了具体论述:“壮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风珠复脉,邪少虚多者不得用黄连阿胶汤,阴虚欲痉者,不得用青蒿鳖甲汤。”
同时吴鞠通还提出“治下焦如权”的用药原则。“权”的含义有三:(1)指味厚滋腻之品,如熟地,阿胶之类。(2)指重坠潜镇之品,如龟板,鳖甲,牡蛎等。(3)指所用药物剂量较重,用之以滋填真阴,潜镇浮阳。
4 小 结
温病中的厥证属“阳厥”、“热厥”范畴,是外感疾病致厥的一种,也是温病发展过程中的危重阶段。一经误治,生命垂危。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针对温病侵袭部位、程度制定了不同的治则治法及经典方剂,引起了后世医家对中医急救的重视和探讨,开创了中医急救的新局面。
[1] 王瑞霞,王更生.紫雪丹的临床新用[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