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结石性急性胆囊炎176例回顾性临床分析①
2011-02-11杨文国王超奇杨雨民
杨文国 王超奇 杨雨民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 内蒙古通辽 028043)
在老年急腹症中结石性急性胆囊炎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急性胆囊炎主要是胆囊结石导致胆囊管或胆囊壶腹梗阻所致,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在普外科收治的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176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47例,女性129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72.3±10.4)岁,起病到入院时间<24h者99例,起病到入院时间48~72h者66例,起病到入院时间>72h者11例。临床症状:右上腹痛者148例,伴呕吐者28例,合并有黄疸者55例;并发腹膜炎者15例;合并中毒性休克者16例。合并高血压者135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者59例;合并糖尿病者52例;合并冠心病者77例,心率紊乱13例;肝硬化11例。B超显示大部有胆囊体积增大,壁厚>0.75cm并呈双边影,胆汁浓缩征象,80%患者伴胆周积液。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首先均给予抗炎补液、补充水电解质等常规治疗,同时处理合并症。176例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均在全麻下剖腹探查手术治疗,将所有病例依据发病时间不同,分为发病72h内手术为早期手术组,发病72h后手术组为延期手术组。术中发现胆囊坏疽者36例,行胆囊切除者158例,胆囊部分切除取石者23例,胆囊造瘘者19例;术后观察患者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的情况。
2 结果
本组患者176例手术均顺利进行,其中169例术后顺利恢复出院,15例患者继发性脑出血,经过脑出血相应治疗后,生活能自理;胰腺炎者6例、胆道出血者6例,均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痊愈,5例患者术后14d胆道梗阻,行胆管空肠吻合术治疗,恢复效果明显。35例患者并发术后黄疸,32例在术后2周恢复增长。5例切口感染,1例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3例出现死亡。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普外科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老年患者发病率逐渐增多,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处理成为我科室研究的热点问题[1~2]。胆囊结石是急性胆囊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手术切除胆囊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常用的方法,其引起的死亡率也相对较高[3]。
急性胆囊炎的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年龄较大,机体功能处于衰退时期,其临床特征不是十分明显,给诊断和治疗带来较大的难度。有研究表明,经B超和手术证实急性胆囊炎患者其胆囊结石发生率较高。其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本组大多于48h以内就诊,超过72h者仅11例,但入院时呈现全身情况危重者达157例。同时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和脏器功能的减退,其合并症也较多,本组中有2种以上合并症的老年患者占58.7%,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脏病、肾脏病和糖尿病等。误诊率较高,因老年患者神经反射相对不是十分敏感,对于疼痛处于迟钝状态,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另外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大、病死率高。本组患者手术治疗后,6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3例死亡。对于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后,其年龄本身不是造成老年人手术的危险或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关键在于主要脏器和全身状态是否良好,术前准备是否充分。尤其是尽快的纠正和治疗心血管、肺、肾功能障碍,及早的明确诊断,及早手术,有效的控制感染。一般情况下,传统上胆囊炎发病在72h内手术是安全的,但老年急性胆囊炎,尤其是结石嵌顿、胆囊迅速肿大、壁厚大于或等于0.5cm者,应尽早手术。对于老年患者术前准确的评估,特别是老年患者对于手术的耐受性,纠正机体各种失衡,及时谨慎的处理合并症,尽可能将老年患者手术的风险和病死率降低。
即使超过72h患者作为延期手术患者,也要果断采取手术治疗,否则会延误了极好的治疗时机。一般手术全麻情况下进行,较为安全。手术的原则是尽可能切除病灶,充分引流。可以减少术后发热时间和程度,并可作为术后观察的“窗口”。做好合并症的防治是降低病死率之关键。有效的方法是处理好围手术期准备,及早期下床活动,给必要的全身支持治疗。
[1]刘浔阳.老年人危、急重症急性胆囊炎通向择期手术的桥梁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置管造瘘术[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1)2:65~67.
[2]杨善武.老年急性胆囊炎120例临床特点分析[J].海南医学,2006,14(5):51~52.
[3]徐书福,许玉友,邹米红,等.高龄急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2007,10(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