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阑尾炎36例诊治体会
2011-02-11杨小兵张建淮
杨小兵 张建淮
(1.淮安市楚州区茭陵乡卫生院 江苏淮安 223200; 2.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淮安 2230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7个月。
1.2 病理类型
急性穿孔性阑尾炎伴腹膜炎1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4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例,无单纯性阑尾炎。
1.3 病程
发病至入院时间最长4d,最短时间6h,平均18h。
1.4 临床症状
36例均有腹痛,有转移性右下腹痛15例。4例2岁以下不会讲话患儿表现为哭闹不安。有恶心伴呕吐30例,腹泻6例。3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8例体温高达39~40℃。体检中36例均有右下腹压痛(其中4例2岁以下不会讲话患儿表现为哭闹不安,用手推医生检查的手),有腹肌紧张9例。白细胞计数均在10×1010/L以上。
1.5 治疗方法
36例均行阑尾切除术,其中10例行腹腔冲洗引流术。
1.6 并发症
本组有切口感染8例,无死亡和其它严重并发症。
2 讨论
小儿由于解剖和生理上的特殊性,发生阑尾炎时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常具有以下特征。
2.1 发热和胃肠道症状出现早,程度重
本组36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8例在39~40℃之间,由于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急性感染开始时往往有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有30例恶心呕吐,6例腹泻。此乃由于阑尾炎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小儿在阑尾炎前常有肠炎也易引起胃肠道症状之故。
2.2 易穿孔,炎症不易局限
本组36例有10例出现穿孔并发腹膜炎。原因为小儿阑尾壁薄,一旦阑尾腔发生梗阻或其血运受到障碍极易坏死穿孔。另外小儿大网膜尚未发育完全,很难使炎症局限化。
2.3 病史采集难
由于2岁以下不能对话的小儿腹痛时表现为哭闹不安,能对话的小儿由于怕打针,怕医生等原因在回答病史询问时不如实回答。本组有4例属于此情况以至穿孔并发腹膜炎。
2.4 局部体征不典型
由于小儿盲肠位置较高,移动度大,其阑尾炎触痛部位较高,触痛范围较大。部分小儿就诊时已有腹膜炎存在,典型的局限性压痛亦可能没有。另外小儿腹肌较薄弱,腹肌紧张不如青壮年明显。本组36例有9例有腹肌紧张。
2.5 全身症状重,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
由于阑尾易穿孔,腹膜吸收力强,中毒症状重,加上饮食减少,呕吐,腹泻及高热等原因易引起脱水,酸中毒等。白细胞计数均在10×1010/L以上。
2.6 切口感染高
由于小儿阑尾炎易穿孔并发腹膜炎,机体抵抗力弱,切口亦易感染。本组36例中有8例发生切口感染。
2.7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鉴别
容易与小儿易发生的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蛔虫病,肺炎,急性胃肠炎相混淆,应注意其鉴别。
针对以上特点笔者体会是:诊断小儿阑尾炎不能与年轻人或成人同等对待。年龄较大的儿童诊断并不困难,但在婴幼儿腹部触痛和腹肌紧张仍是重要的体征。如疑有急性阑尾炎而多次体检均出现右下腹有触痛时,应视为急性阑尾炎。若诊断一时不能确定,应将患儿留院密切观察,注意腹痛是否持续,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是否转趋明显,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是否升高来确定是否患有急性阑尾炎。对已确诊的小儿急性阑尾炎除非该患儿全身情况极为虚弱不能耐受手术外,否则均应手术治疗。本组36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入院后及时术治疗,术后除8例发生切口感染外,没有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术前应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手术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仔细。为预防切口感染我们的体会是:(1)保护切口,尽量减少切口污染;(2)关腹前用0.5%灭滴灵和氨苄青霉素冲洗腹腔及切口后再做缝合。因灭滴灵具有抑制和杀灭腹腔内和口污染的厌氧菌,氨苄青霉素具有杀灭肠道杆菌作用,且局部反应小,故而用之;(3)加强术后护理,以防术后哭闹不安以及肺炎引起咳嗽所致切口裂开;(4)术后使用足量有效的抗菌素,加强营养支持疗法,促使顺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