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分析及护理
2011-02-11胡莉莉
胡莉莉 陈 芳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血透室,江西 高安 330800
动静脉内瘘是将尿毒症患者自身动静脉通过外科手术吻合后建立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血流量与良好透析质量的保证。如何护理好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其并发症是血透室护士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现报道如下。
1 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分析
1.1 闭塞 表现为轻触内瘘搏动减弱或消失,内瘘处疼痛触痛明显,局部听诊杂音消失,造瘘处皮温变低。形成闭塞的原因如下:(1)动脉硬化血管管腔内径变窄。(2)低血压,血凝亢进 (3)长时间使用内瘘使血管变细。 (4)内瘘感染致血管狭窄。(5)瘘部受压使血流缓慢。(6)穿刺失败异物进入。预防如下:(1)观察血流情况,在内瘘处上约3—4cm用听诊器检测,杂音响亮程度或用手指轻触内瘘处皮肤,感觉细微震颤,吻合口栓塞大多发生在术后1~3天,内瘘术后患者应静卧24小时,并密切观察如发现吻合口栓塞征象应及早探查[1](2)避免受压迫,睡眠时应尽量采取非内瘘侧卧位,避免担重物,避免在内瘘侧上肢测血压采血,甚至戴手套。(3)适量加强造瘘侧肢体活动,术后4—5天,造瘘肢体适当做握拳动作及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术后一周指导患者开始功能锻炼,做健瘘操,用内瘘侧手臂捏橡皮球3—4次/天,10—15分钟/次,内瘘至少在术后2—3周才能使用,最好是在4—6周后使用,老年人,糖尿病,及血管条件差,适当延长2—4周[2]。(4)每次透檄变更穿刺点间距>10厘米[3]。动静脉穿刺不能在静脉瓣附近,否则容易形成血肿,引起内瘘闭塞[4]。
1.2 感染 表现为穿刺周围红肿,内瘘处疼痛,可见脓有分泌物,发热。闭塞可导致感染严重时发生败血症,原因如下 (1)操作时污染。(2)造瘘肢体外伤 (3)穿刺部位潮湿 (4)全身免疫力下降。预防如下: (1)造瘘处保持清洁,干燥。尿毒症患者多有皮肤搔痒,告知患者切勿抓挠穿刺处,可做血液灌流。(2)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湿润或有渗出应局部消毒或应用抗生素软膏 (3)发生感染时应固定患肢减少活动,禁止再穿刺感染部位[5],(4)提高机体免疫力。
1.3 出血 透析常规应用抗素抗凝,增加了透析过程中及透析后的出血倾向。出血可分内出血和外出血。(1)内出血,穿刺失误或止血的失误,血透当日宜冷敷,次日出血症状消失改为温敷。(2)外出血,血流状况很好的内瘘出血可为大量出血,穿刺处压迫失误所致出血。
1.4 内瘘成形术的合并症 (1)静脉高压,(2)肿胀手综合症,(3)动静脉瘤。
2 护理
血透室护士指导血透患者勤换衣,定期洗澡,尤其对内瘘侧前臂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按摩涂抹喜疗妥药膏2—3次,非透析当日可于温热敷后涂药,每次治疗前护士应洗手,严格无菌操作,经常更换穿刺部位,治疗结束后压迫的压力要适当,压迫时间不出血为止 (一般为30分钟左右)。及时调整肝素用量,在其它医院科室就医时,禁止在瘘侧肢体量血压、输液、采血,瘘侧肢体避免受压迫,持重物戴手表,但要加强手臂锻炼,使血管扩张,充盈。
[1]金敏,裘小平,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周手术期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2):1711。
[2]汪海燕,苏红,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防护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9):71。
[3]唐春苑,冯择霞,王饶萍等,循征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中的应用,现代护理,2007,16(12):1711。
[4]李月英,张锡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基层医学论坛,2007,11(5):458。
[5]陈令嫦,徐桂红,罗春晓,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患者早期的护理干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1B):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