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40例临床观察
2011-02-11羊天虎
杨 斌 羊天虎
四川省三台县中医院,四川 三台 621100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10月至2010年10住院的肺心病80例,全部符合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会议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组中男性30例,女10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4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3~70岁,平均年龄63岁,两组病程均6~12年。两组年龄、性别、临床特点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炎、止咳、强心、利尿、纠正水电解质等药物:治疗组在上述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冠心宁注射液20ml并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一次,一周为一个疗程。
3 疗效标注与观察方法
3.1 观察内容 症状体征 (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紫绀、肺部啰音、心功能)的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的情况;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
3.2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肺部炎症大部分吸收,心功能改善Ⅱ级;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肺部炎症部分吸收,心功能改善I级;无效:以上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两组均于治疗后的第2周对其进行疗效统计。
4 治疗结果
综合治疗 治疗组显效20例,好转18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4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75%。
5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肺组织器质性改变,即支气管黏膜增厚与肺泡组织结构破坏,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形成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低氧可致肺小动脉痉挛性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形成肺动脉高压。由于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刺激红细胞增多,血液黏滞性增高,纤维蛋白原生成增多,红细胞表面电荷密度增加,导致血流阻力增加,流动缓慢。中医学认为肺心病属“肺胀”“喘证”等范畴病机多为久咳痰喘,耗伤肺气,宣降失司,痰浊阻络,痰滞胸中,而治节失司,不能朝百脉以助心行血,又致血脉瘀阻,“血瘀”是慢性肺心病的主要病机之一。冠心宁注射液是以丹参和川芎为主药,丹参及川芎同为活血祛瘀药。经现代研究证实: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血细胞聚集,加速血流,从而改善微循环,同时,丹参能抑制TXA2合成酶的合成,并兴奋PHI2合成酶的活性,使PHL2增多,TXA2减少,使血管扩张,扩张肾小动脉,致肾血流量增加,水纳潴留减少,肺动脉压下降,从而降低肺动脉高压。丹参还通过增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神经降压素及神经肽Y含量并起到降低肺循环阻力,改善缺氧,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此外,丹参能阻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抑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起到防治肺心病进一步加重的作用。川芎嗪有效对抗肾上腺素和氯化钾引起家兔离体动脉收缩的作用。能明显增加冠动脉流量,降低动脉压及冠脉阻力。可通血脑屏障,家兔静脉注射可观察到肠系膜微循环血流速度和微血管开放数目增加或有增进微循环作用,能抑制ADP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当达到1mg/ml其抑制率可达94.3%。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而阻止动脉血栓形成。总之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限小动脉,改善微循环,降低肺动脉压和改善脑血流作用。丹参川芎联用寒温调和,可用于肺心病患者,共行活血化瘀之功效。但冠心宁注射液禁用于出血倾向者及对本品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临床观察结果进一步说明肺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且有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肺动脉压,从而改善心肺功能,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副作用,因此冠心宁注射液是治疗肺心病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1]张伯臾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中医内科学》
[2]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
[3]陈文彬程德云主编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4]朱元珏陈永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呼吸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