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岁哈、汉儿童饮食习惯与贫血发生的关系

2011-02-11武晓宁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22期
关键词:缺铁哈萨克族缺铁性

宋 敏 武晓宁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儿保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1 哈、汉1~3岁儿童贫血状况调查

1.1 什么是儿童贫血

儿童贫血是一种常见病,指的是末梢血液单位体积内含有的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以及血红蛋白量低于儿童正常指标时产生的疾病。由于国内各个地区地理环境和人种体质的差异,上述三项的值会略有不同,所以,临床上常常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数量作为判断小儿贫血症的标准。小儿贫血症中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类型最多,其原理是铁是人体血红蛋白合成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缺铁会大大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会导致贫血。在1~3岁的幼儿时期,贫血症的两大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和缺铁,故又称为营养性小细胞贫血。

由于幼儿往往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其每日需要从饮食方面摄入的铁量大于成人,约为每天6~16mg。幼儿每日通过汗液、胆汁、尿液和粘膜细胞脱落排出的铁量较成人来说,也是极其微量的。

1.2 儿童贫血和饮食中铁摄入量的关系

婴幼儿贫血类型多为缺铁性贫血,当儿童摄入含铁的食物时,铁进入血浆,再转运至骨髓中的造血组织,铁随即进入幼红细胞内,幼红细胞中的线粒体摄取铁形成正铁血红素,正铁血红素结合珠蛋白最终形成血红蛋白。所以,直观地来说,当婴幼儿缺铁或是铁的利用发生障碍时,会直接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另外,对于儿童来说,血红蛋白含量不足会相应影响幼红细胞的分裂增殖,使得胞浆中血红蛋白量减少,新生红细胞体积变小,这就是儿童中普遍存在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3 哈萨克族和汉族儿童贫血状况

新疆哈萨克族是少数民族,哈萨克族儿童的营养贫血患病率很高,对于儿童以后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不良影响。经调查研究表明,哈萨克族儿童的贫血发病率要高于汉族儿童,哈萨克族儿童贫血率超过20%,占儿童发病第二名位置,汉族儿童贫血率稍低,并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儿童机体免疫机制不完善、抵抗力差、消化道感染、偏食、厌食、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过快等这些因素都可能与贫血相关,哈萨克族1~3岁儿童贫血的特点主要是面色发黄无光泽,没有精神,个子较矮,瘦小。临床检测的血色素每升在6~9g之间。

哈萨克族儿童贫血的原因和其风俗习惯和饮食习惯以及地理位置有很大的联系,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①哈萨克族地理位置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和北疆,人们基本上是从事放养的游牧业,医疗条件和卫生条件极差,居民文化水平和卫生意识较为缺乏,贫血病一旦发生就得不到早期治疗,这是贫血病发病率高和治疗效果低下的原因之一。

②从哈萨克族的饮食习惯方面说,食品单一,常年以奶茶为主,奶茶茶叶中的一种鞣酸对铁元素破坏较大,阻碍了铁的吸收。居民一年四季食肉量少,更重要的方面在于,居民使用的锅碗瓢盆大多是铝制的,加工过的食品和奶茶等营养流失较大,在哈萨克族,蔬菜和水果的种类少而单一,儿童的营养不足也就不足为奇了。

③哈萨克族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子女生育较多,饮食单一。且婴儿刚生下来时如果无母乳喂养就是给予其牛奶和羊奶喂养。

对于汉族儿童,主要原因是儿童铁的摄入量不够和儿童自身生长发育,研究表明,在牛奶和人奶中,含铁量均比较低下,不足1~3岁儿童所需,所以,家长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使孩子的饮食多样化、合理化、丰富化,相对来说,肉类中的铁吸收量较大,大豆等豆制品含铁量较多,是易于选用的食材。合理膳食,最大限度地防止儿童腹泻和肠道吸收障碍也是预防贫血的关键。

儿童在1~3岁时,体重增长较快,身体发育处在关键时期,体内铁的需要比较旺盛,是最易于发生缺铁的时期。一般来说,1岁孩子的体重是出生时的三倍,可见铁补充的重要性。

1.4 儿童患贫血时的通常表现

一般来说,儿童在1~3岁时最易于发生贫血,这是一种缓慢显现和发病的疾病,家长也容易忽视这一疾病,常常是在检查其他疾病时连带发现此疾病的。其临床表现多为以下几方面:

①骨髓的造血反应,淋巴和肝的轻微肿大,但表现为不发硬,比较有韧性。

②儿童舌头萎缩、口腔黏膜以及肛门会发炎,这是上皮损害。

③消化系统的症状为厌食,饭量大量减少,平时还伴有呕吐。

④口唇粘膜逐渐苍白或苍黄,精神萎靡,乏力,烦躁。

2 预防贫血的健康饮食习惯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的贫血都是由营养不良等因素造成的。贫血,顾名思义指的是全身在血液里循环流动的红细胞总量在正常值以下,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一段时间的话,将给人体造成损伤。在我国,贫血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在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而其中哈萨克族正是这样特殊的族群,哈萨克族大多数人生活在新疆,属于高原人。贫血主要包括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四种类型。

2.1 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健康饮食习惯

应对哈族小儿常患贫血的状况,首先第一步应是对家长进行大力宣传工作。帮助他们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在合理搭配饮食的同时需要注意,哈族患贫血小儿的抵抗力通常是低于正常水平的,应注意加强口腔以及对皮肤的护理。

2.2 预防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健康饮食习惯

在这个层次上预防贫血时需注意,可以适当地多食些红枣。预防这类型的贫血需注意提高儿童的免疫能力。哈、汉族小儿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种食疗法:煮肝泥粥、熬骨髓红枣汤、煮黑木耳红糖羹。

结语:本文通过对哈、汉儿童患贫血情况的具体调查,探讨了贫血与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实例分析1~3岁哈、汉儿童常患贫血的成因,以及针对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合理调配饮食,希望对哈、汉族儿童的身心成长有所益处。

[1]王如文;《新疆石河子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研究》1990(04)

[2]李小冬;《学龄前儿童红细胞系列参数及贫血状况调查》[期刊论文]-中外医疗2009(24)

[3]《探索新疆哈萨克族小儿贫血原因及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

猜你喜欢

缺铁哈萨克族缺铁性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哈萨克族谚语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应用及实践
岭石叶面铁肥 缺铁黄化
严鲁萍教授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的经验
仔猪缺铁性贫血的综合防治
56个民族56枝花 哈萨克族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研究
绕回去了
缺铁性贫血
缺啥补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