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经》针法治疗疼痛验案体会

2011-02-11苟春雁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8期
关键词:寸口灵枢内经

苟春雁

重庆中医院(重庆400021)

笔者近年在瑞士进行针灸医疗期间,用《内经》有关针灸理论,治疗痛证疗效颇佳,特录于下,以飨同道。

1 缪刺治疗岔气胸痛

Bucher Judith,女性,48岁,形体略瘦小,2010年 2月 4日初诊。患者不明原因逐渐出现左胸疼痛1d,胸痛不敢呼吸,不敢举手过肩,前后串痛,咳嗽加剧,转侧牵扯疼痛,静止时疼痛减轻,查体胸5、6、7椎旁左侧压痛。考虑胸椎小关节错位,针右侧足窍阴,随咳进针,针下重捻,患者高声呼痛,背汗出,疼痛当即大为缓解,与背后痛点局部针刺,留针加TDP治疗仪照射1h后痊愈。

按:《素问·缪刺论》指出 “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说明缪刺治疗的病症主要以奇病,突发病,筋骨病为主。该篇又提出,“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温衣饮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刺左,病立已,不已,覆刺如法”。结合临床,胸胁痛不得息正合胸椎小关节错位症状表现,笔者依此针刺胸部岔气者数人,体壮者皆一次而愈,唯针刺足窍阴穴需强刺激,疗效方著。

2 根结针法治疗顽固性疼痛

Battig Ruth,女性,59岁,退休,2010年2月17日初诊。形体瘦小,面红,唇如胭脂色,右侧颅骨缺损(因车祸外伤做开颅手术),右面颊下青,左颊黑红,坐常头汗出。患者左大腿前外侧伏兔、风市上下及左小腿内侧三阴交到太溪一线疼痛10月,逐渐加重。服止痛药效果不佳。患者既往20岁肾上腺切除,10年前发现骨髓瘤,放疗1次,目前稳定。查体见局部皮肤发红,风市上下多处压痛、不固定,未扪及明显包块。舌红嫩苔薄,脉弦有力数。中医诊断:痹症证阴虚肝郁火旺。先以热熨,并针足三里、梁丘、髀关、阳陵泉、太冲、三阴交等穴,治疗3次疼痛缓解不明显,后考虑患者面红头汗脉数,为三阳经经气亢盛,且痛点多而游移,遂加三阳经根结穴位、历兑、足窍阴及右足至阴、睛明、头维、听宫,2次后疼痛缓解大半,继续治疗5次,疼痛消失,巩固2次而愈。

按:《灵枢·根结》篇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颡大者,钳耳也。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故开折,则肉节渎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阳,视有余不足。渎者,皮肉宛膲而弱也。阖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视有余不足。无所止息者,真气稽留,邪气居之也”,指出即是讲人体阳气阴气相互维系,如环无端,而阴阳中又依照其作用偏性分为三,阴阳中各分三气有开阖枢的功能,而其功能的总开关在于根结,治疗根结能调整该经经气,起到执简御繁的作用,本例痛点众多且游移,常规针刺不效,故加根结以总束其机而效。

3 输刺治疗骨性疼痛

Gruter Kurt,男性,52岁,肌肉尚丰隆,面红,2010年2月3日就诊。患者诉双臀疼痛5月,不敢久坐,查双侧坐骨结节处深压痛,询知其酷爱骑自行车,考虑双侧坐骨结节炎,选5寸毫针深刺局部,至骨膜,接电针疏密波30min,治疗15次疼痛基本消失。

按:《灵枢·官针》篇云“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五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本例患者骑乘单车,久坐久压,骨与车座抵磨,血气不周,故疼痛难释,故运用输刺法,直刺至骨,泄其邪气而愈。

4 扬刺治疗顽固性头痛

Zemp Thomas,男性,56岁,工人,面红,表情郁郁,四肢发凉,形体壮实。患者2010年1月28日初诊,诉反复右侧颞部疼痛5年,加重2周,近2周晚10点加重或晨2点左右痛醒,无法工作。查右侧颞部头维至听宫、脑户胀痛,考虑患者长期工地工作,数冒风雨,风寒客于足少阳经脉,羁留不去,头部皮薄肉少,邪气直入至筋骨,故成痼疾,先针听宫、头维、风池、风府、足临泣、窍阴、太冲、率谷,通其大经,针2次后患者痛点集中在头维上2cm骨缝处,疼痛程度反加重,此正气胜邪,邪气收聚,正邪交争,故痛剧,嘱患心安,上述针刺加局部扬刺,先泄后补,5次后疼痛消失,唯局部压痛存在,继续治疗3次,共治10次痊愈。

按:《灵枢·官针》篇云 “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一曰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五曰扬刺,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搏大者也”,临床发现对于痛点局限用扬刺法易于取效。

5 人迎寸口诊法运用治疗头痛

HeiniDoris,女性,55岁,形体适中,面色略苍老。2010年2月20日初诊,患者反复头痛1月,前额头目内攒竹到天柱一线痛,站立时加重,觉头胀痛,行动时加重,静止则减轻。既得有偏头痛历史5年,一般发作时交替两侧头痛。查体:风池、天柱压痛,其脉寸口大于人迎2倍以上,考虑足太阳虚,少阴实,补太阳,泄少阴。针攒竹、天柱、颈白劳、肩井内下、风池,平补平泄;泄阴包、太溪,补至、阴阳陵泉。第1次针后人迎脉略起,疼痛缓解,针5次人迎略等于寸口,疼痛消失而愈。

按:《灵枢·终始》篇云 “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针道毕也”“气口候阴,人迎候阳也”。古人触诊患者寸口人迎以判断阴阳盛衰,以气口(寸口脉)候阴气、人迎(人迎脉)候阳气;虚实指两处脉动程度的比较。笔者从临床体会到虚实以脉形大小区别为宜,个别特殊者从脉力诊断,即:若寸口(阴)脉动大于人迎(阳)则说明阴(经)盛而阳虚,则先补疾病有关的阳经,再泻疾病有关之阴经。反之,若寸口脉动小于人迎,说明阳经之气盛,阴经之气气相对虚。则补疾病有关之阴经后泻疾病有关之阳经,即先补弱的一方阴或阳经,再泻其相表里之阳经或阴经。本例患者膀胱经病变,若为足太阳经气实,人迎当大于寸口,而患者人迎反小于寸口,说明膀胱经虚。故用补阳泄阴之法而效。

猜你喜欢

寸口灵枢内经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人迎寸口脉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临床观察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也论人迎寸口诊法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采采卷耳
《灵枢·禁服》“人迎”“寸口”位置初探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