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化查对制度在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
2011-02-11蔚凌云
蔚凌云
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 汾阳 032200
查对制度的有效落实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消毒供应中心直接承担着临床无菌物品的供应,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临床工作。消毒供应中心对查对制度的执行力将直接影响到医疗用品的灭菌质量[1]。因此,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中,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将各项查对制度细节化,在工作流程的每个环节逐项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实施条件
1.1 工作人员均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熟悉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工作流程、操作规范。
1.2 成立质控管理小组,制定消毒供应中心各班质控标准,通过日质控,周质控,月末总质控等措施来监测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查对制度的执行程度。
1.3 向使用科室发放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器械包内器械数量及器械种类的相符度,穿刺针的配套程度,对下收下送人员服务的满意度等,并将科室反馈及时汇总。
2 方法
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人员思想意识,熟悉并掌握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各个工作流程,将查对制度细节化,要求从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和发放的各个工作环节,都做到“三严”:严格查收,严格查对,严格交接。保证整个工作流程的安全运行,确保医疗用品的灭菌质量[2]。
2.1 回收过程中的查对要求专人专车回收,回收时,要与临床各科人员一同按照物品交换单内容确认器械名称、数量、规格、性能及初步清洗质量,核对无误后在交换单上双方签字。
2.2 清洗过程中的查对
2.2.1 去污间工作人员与下收人员对回收的器械再次清点查对,根据器械种类和污染程度,分类装载,分类清洗。
2.2.2 认真查对清洗过程中使用的消毒剂、医用清洁剂和器械润滑剂等的名称、质量、浓度、有效比例及配制方法。在配制中为了使配制的溶液浓度达标,我们采用双人核对办法,一人配制,一人进行化学监测,并将使用记录登记。
2.2.3 使用全自动清洗机、超声波清洗机、氧化电位水、干燥机等设备时应注意要先查对各项参数设定情况,符合要求才可启动。
2.2.4 需要手工清洗的医疗用品,在清洗过程中要求以自查的方式查看器械齿牙和关节处清洗情况,并且每天做好清洗质量情况的记录。
2.3 包装过程中的查对 一人对清洗后的器械进行分类上油和整理,检查器械清洗质量、性能、数量和器械装配,另一人再查对装配组合的每个器械包名称、规格、性能、数量是否配套,包布是否清洁、干燥、完整,包装容器是否符合要求,二人再次核对包内物品情况,无误后再行包装,注意正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卡,核对包外化学指示贴填写是否完整。
2.4 灭菌过程中的查对
2.4.1 严格执行灭菌器使用前安全查对制度,首先查对水源、电源和汽源是否符合要求,检查灭菌器的门框与橡胶垫圈有无损坏,开关是否灵活、有效,检查压力表和蒸汽调节是否灵活、准确等,保证灭菌器正常运行。
2.4.2 装锅前,消毒员对灭菌物品的包装应再次查对,发现器械包超重、包装体积过大、包装过紧、封包不严、包装材质选择不当、有破损、包外化学指示贴填写不全的应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以确保灭菌质量。
2.4.3 灭菌过程中消毒员要坚守工作岗位,严格查看压力、温度、时间和运转情况并做好记录。
2.4.4 卸载时,消毒员与无菌室工作人员检查灭菌物品有无湿包,包外化学指示贴变色情况,确保无菌物品的灭菌质量。查对后的无菌物品按有效期先后顺序存放于防潮、干燥、光滑的储物架上待发,并做好无菌物品入室登记,查无菌包有无再次污染[3]。
2.5 发放过程中的查对 发放无菌物品时,要认真查对所发物品的名称、数量、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及化学指示贴的变色情况;发放一次性无菌物品时应五证齐全,注意查对物品名称、有效期、生产批号及包装有无破损等。无菌室工作人员在发放过程中要认真查对领物科室、物品种类、名称、数量、物品有效期,并与下送人员核对无误后交物。下送人员在送到使用科室后应与科室接收人员核对无误后在下送三联单上双签字。
2.6 将收集到的质控信息进行汇总,并结合临床科室调查结果,总结得出实行细节化的查对制度前后的不同数据,加以对比。
3 结果
经统计,未实行细节化管理前,器械种类相符度为98.5%,器械数量相符度为97.8%,穿刺针配套程度为99.2%,对消毒供应中心下收下送满意度为98.3%;实行查对制度细节化管理后器械种类相符度为99.6%,器械数量相符度达99.5%,穿刺针配套程度达100%,对消毒供应中心下收下送满意度达到100%。
4 讨论
4.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心脏”和“肝脏”,其工作核心是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这就需要有严格的查对制度,执行有效的细节化的查对制度能保证各个环节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2 消毒供应中心流水线作业的特性,决定了每个环节中如查对不够仔细都有可能导致所提供的无菌物品的不合格。
4.3 消毒供应中心工种繁多,大多数是在无人监管之下独立操作,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有慎独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同时注重以岗位人员自主管理为主的工作流程控制,能够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和偏差。因而在不同环境规定查对制度的内容和要求,采取自查、相互检查的方法,可极易查出问题,同时起到了相互监督制约的作用,又能避免查对工作中的疏漏,确保供应物品的灭菌质量。实践证明,将消毒供应中心各项查对制度细节化,规范了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确保了无菌物品的灭菌质量,避免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了医疗安全。
[1]尹家慧.查对制度在供应室工作中的重要性[J].临床合理用药,2010,11,3(21):82
[2]刘莎,哈景华,董文婵.完善供应室工作环节查对制度[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26(1):91-92
[3]杨在莲.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