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药物分析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
2011-02-11孙正伊柳贤福
梁 洁 孙正伊 余 靓 柳贤福
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浅谈药物分析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
梁 洁 孙正伊 余 靓 柳贤福
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我国有多所高校设立了药物分析专业研究生,学制从两年到三年不等,课程设置和实习安排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学科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分析和讨论,探讨如何培养出适应现阶段药学发展的优秀药物分析工作者的方法。
药物分析;高等教育;培养状况
药物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药物的质量控制、新药研究、药物代谢、手性药物分析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药物分析学是药学下二级学科之一,也是分析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该学科是运用物理学、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的方法和技术,研究药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药物的质量控制和新药开发研究的一门科学[1]。随着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的发展,生物学、动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人们对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视,药物分析在新药研发以及药品生产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笔者通过对国内多所开设有硕士研究生药物分析学科的医药高等院校进行调研,对药物分析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进行如下几个方面探讨。
1 学科研究方向
药物分析学科是奠定在药学、药物制药技术、生物技术、化学基础上的交叉学科,主要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药品质量控制技术问题,从而实现药品的规范化生产和管理。药物分析学科是培养适应医药事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化学药品以及其他中成药的生产、质量控制、工艺设计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药物分析高层次专业人才。硕士毕业生可在制药相关企业从事化学药品以及其他中成药的生产、质量控制、工艺设计等工作。
目前,我国各高校药物分析学科开设的研究方向有:中药、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与分析研究、中药商品质量与标准研究、药物质量分析与开发的研究、现代药物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中药和民族药质量与成分研究、体内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中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和中药药物分析新方法与新技术研究等多个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比较注重原始的分析技术,侧重于药物原料及成品的化学检验,对于体内药物分析及临床药物分析方向开设较少。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各项检测手段的发明以及人们对于药学服务的重视,临床药物分析及体内药物分析越来越多的被提到议程上来。近年来,临床药学的发展为药物分析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也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领域。所以,凭借各高校医学类的依托,可以加大对临床药物分析和体内药物分析的力度,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2 学科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整个研究生培养中的基础环节,它帮助研究生掌握药物分析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还帮助研究生了解药物分析学最新发展动态及发展趋势,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2]。
各高校的课程学习基本上实行学时学分制,主要开设有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非学位课 (选修课)三类。公共必修课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独立科研能力,并熟练的掌握外语、计算机等其它现代信息,同时以此作为科研工具。专业必修课开设的课程主要有药物分析专论、中药化学专论、中药新产品设计与标准、波谱分析等科目,通过专业必修课的学习,不但可以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而且还能培养研究生的学习能力,为以后的继续教育提供帮助。非学位课 (选修课)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医学统计方法、实验动物学、论文与写作、光谱分析特论等科目,各课程主要讲述解决各种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
在新时期,研究生不但要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坚定的政治信念,而且还要具有将其完备的理论知识体系转化为实际活动乃至于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我国高校对药物分析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包括五项内容:首先是德育教育,采取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定期举行相关的讲座,组织研究生进行党性学习以及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同学们从中既收获了知识又提升了品德素养。其次是课程学习,课程设置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既注重本学科重要的基础理论,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训练。课程学习采取集体授课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包括课堂讲授、实际操作,讨论或自学等学习方法。第三是考核方式,研究生课程的考核形式多样,综合评定学习成果。必修课进行闭卷考试,选修课采取以报告的形式评定成绩。第四是教学实践,导师负责研究生教学实践的指导,并按时检查其教学质量,通过教学实践,可以锻炼研究生表达能力,培养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第五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有助于研究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工作,帮助研究生更进一步地了解药物分析学的内容和宗旨,深刻认识到药物分析学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对研究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生要结合本专业特点,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4 分析与展望
我国药物分析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基本达到了专业基础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结合高校自身特色采取因人施教、因地制宜等多种方式进行培养,如部分高校之间采取联合培养方式,一方面既能加强学术交流,拓宽知识面,又能给硕士研究生带来新的启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再像本科生那样的按部就班,更加要求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药物分析硕士研究生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4.1 注重英语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药物分析学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突飞猛进。如何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素质,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3]。目前,我国的药学发展水平仍然赶不上发达国家,这就要求研究生要阅读大量的外文文献和具备国际交流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掌握新技术、新理论。因此,加强英语的学习尤其重要。我们应鼓励研究生学好英语,同时举办双语课堂,采用形象生动的课件以及各种动画、电影,培养研究生的学习兴趣,积累专业词汇,提高口语能力。
4.2 避免知识结构的单一
目前高校药物分析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单一,以刘文英主编的《药物分析》为主要教材,较偏重于化学药品的分析,而对中药和中药制剂等相关内容介绍较少。要培养综合性专业人才,课程设置应多元化,如我院对药物分析的硕士研究生就开设了药物分析专论、中药制剂专论、药剂学专论、生物制品专论等课程,引导研究生了解新方向、新领域,同时汲取最新的知识。
4.3 培养科研精神和创新意识
贝弗里奇曾说过,每一点滴的进展都是缓慢而艰巨的,一个人一次只能着手解决一项有限的目标。科研的道路是艰辛而漫长的,需要持久的耐力和不怕艰辛的努力。但仅仅只有努力,思想僵化、生搬硬套、机械的完成本该灵活的实验,同样也是无法成功的,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八十年代出生的研究生在这两方面显现出比较欠缺,这就需要培养硕士研究生刻苦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意识。
4.4 科研与实践相结合
社会实践作为药物分析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系统工程的一部分,是提高研究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研究生素质培养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科学设置实践管理方案,把实践活动纳入教学及培养计划,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生社会实践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药物分析专业的研究生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在科研中联系社会实践,熟悉药物分析学在药物科研与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多接触药物研究和新药申报的操作过程与知识,协助老师进行课题申报等工作,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刘文英.药物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
[2]姜建萍,甄汉深,辛宁.对中药学研究生培养若干问题的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3):129-130.
[3]孙媛媛,姚宏,林新华.《药物分析》教学实践与认识[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7(3):50-52.
G643.2
A
1007-8517(2011)20-0020-02
梁洁 (1979-),女,博士,广西中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药物分析的教学与科研。
201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