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耐受性的观察与护理
2011-02-10袁双凤
袁双凤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肠内营养对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维持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减少细菌和内毒素的易位、防止肝内胆汁淤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经胃肠道途径供给肠内营养作为重症患者首先考虑的营养支持途径,目前已成为共识。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胃肠外营养能增加感染并发症,肠内营养无论是在营养支持效果、费用、安全性还是可行性上都要明显优于PN。早期EN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和感染率,改善营养摄取,降低住院费用[2]。安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提高患者耐受性,减少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协助提高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收住入院的165例危重患者,APACHEⅡ评分均>15分,均经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其中男86例,女79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56.5±14.5)岁。其中肺结核112例,重症肺炎16例,破伤风3例,颅脑损伤34例。
1.2 方法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均留置一次性硅胶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证实在胃内后妥善固定并做好标记,标明插管日期。肠内营养液全部采用西安力邦有限公司生产的营养制剂,按患者平均总热量 25~30kcal/(kg·d),每日1000~2000mL胃管注入。营养液温度控制在36~38℃,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避免腹泻的发生。胃管进胃内后用20 m1温开水冲洗胃管,连接营养输液器与鼻胃管,调节泵入速度为30~100mL/h(第1次肠道营养起始速度宜慢,以30~50mL为宜),每日总量在20~24h内泵入。
2 护 理
2.1 肠内营养输注期间观察
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述,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肠鸣音亢进,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时减慢输注的速度、稀释营养液、降低渗透压。如患者出现稀水样便,并且腹泻不止,立即停止输注,必要时使用解痉止泄药物。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尤其是尿量和胃肠道丢失量,严密监测血、尿电解质的变化,及时发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2 心理护理
重症患者常因昏迷或人工气道,存在语言交流障碍,对于清醒患者应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随时解决护理问题。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或消除其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因素,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除用语言交流外,充分运用表情交流,用微笑、点头和温馨眼神,赢得患者的信任,以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 胃肠道反应的护理
主要有腹泻、腹胀、肠痉挛、恶心呕吐和便秘。腹泻是肠道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了避免或减少腹泻并发症的发生,输注时应随时注意肠内营养液的浓度、速度、温度的控制,每24h更换滴管,操作时注意洗手及容器的消毒等措施。
2.3 反流、误吸及肺部感染的护理
多发生于胃排空不良及存在腹胀的患者,尤其是昏迷、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的患者,吸入性肺炎是肠道营养较严重的并发症。误吸是指气管导管气囊与气道壁存在细小间隙而使口腔及鼻咽部分泌物流入下呼吸道[3]。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关键是正确置管,防止胃内容物潴留和反流。置管过程中应反复抽吸并注气听诊,证实鼻肠管在消化道内;滴注时始终使床头抬高30°~45°注意胃充盈度及滴注速度,逐步调整,不要同时增加滴速和浓度。一旦发生肺部感染,应同时给予抗生素。
3 结 果
在治疗的165例患者中治愈出院160例,治愈率为97%。出现腹泻的人数为 10例,恶心呕吐3例,反流致误吸2例。10例腹泻患者中有8例在积极治疗腹泻的同时,改为肠外营养支持,肠道功能恢复后改为肠内营养。2例因肠内营养不能耐受,而改用TPN治疗,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4 讨 论
重症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不但受肠内营养的方案如营养液的成分、渗透压、输入时间、速度、温度和营养管置入方式等影响,还受全身状况及胃肠功能的影响。由本文结果可见,对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评估患者胃肠道功能及对胃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对减少早期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可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降低住院费用、病死率。在实施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进行严密监测与护理,可有效降低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黎介寿.我国临床营养支持的过去与未来[J].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17-18.
[2]刘大为,邱海波.重症医学-2010[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42-244.
[3]缪静波,冯琦蔚,王佩珍,等.三种不同呼吸道湿化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3B):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