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各类脱水患者补液计划的制定及体会
2011-02-10李进伟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平凉744000
李进伟(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浅谈对各类脱水患者补液计划的制定及体会
李进伟(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脱水;治疗;临床估计法;体会
机体由于水的摄入不足或丧失过多引起体液减少的现象,称脱水。脱水不仅是水的丢失,同时伴有电解质(主要是钠离子失)的丢失。合理早期的补液疗法是防治脱水、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1 脱水分度
脱水分度:轻度脱水除高渗性脱水有口渴外,无其他症状,缺水量为体质量的2%~4%。中度脱水者有唇舌干燥,口渴(低渗性脱水一般无口渴感),皮肤失去弹性,眼窝下陷,缺水量为体质量的4%~6%。重度脱水者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常出现休克,缺水量超过体质量的6%。
2 各类脱水补液计划的制定
应积极处理致病原因,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脱水补充相应的液体。
2.1 等渗性脱水
2.1.1 补液量的估计(补多少)
2.1.1.1 基础需要量
指静息状态下不计额外丢失的水、钠需要量,可预防正常人静息状态下单纯禁食后发生的脱水,水的日基础需要量成人为2000mL,钠的日基础需要量成人为氯化钠4.5g。
2.1.1.2 补充已丢失量
按临床估计法,已丢失量(L)=体质量(kg)×百分比[1](缺水量达体质量的百分比,中度为5%,重度为6%~7%或更多),如体质量60kg的患者呈中度脱水表现时,需补已丢失量为3L。
2.1.1.3 额外丢失量
根据临床护理记录的体液额外丢失量。如胃肠减压、其他引流液或大量出汗等。
2.1.2 液体量的补法(如何补)
计算所得的补液量不宜在当日一次补完,以免发生水中毒。一般分2d补给,当日补液量=日需要量+1/2已丢失量+额外丢失量,第2天补液量与第1天相同,以后在日需要量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酌情给予。
2.1.3 常用制剂的选择(补什么)
对于等渗性脱水常选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如果单用等渗盐水,因溶液中Cl-含量比血清Cl-含量高50mmol/L,大量输入后有导致血Cl-过高,引起高氯性酸中毒的危险。平衡液的电解质含量和血浆内含量相仿,用来治疗等渗性脱水比较理想。
2.2 低渗性脱水
对于低渗性脱水,补液量的估计与等渗性脱水相同。这里重点对补钠量的估计。
2.2.1 补钠量的估计(补多少)
2.2.1.1 日需钠量
成人为氯化钠4.5g。
2.2.1.2 已丢失钠量
按临床估计法,已丢失钠量(g)=体质量(kg)×0.5-0.75[2]。
2.2.2 钠量的补法(如何补)
计算所得的钠量不宜在当日一次补完,一般分2d补给,当日补钠量=日需钠量+1/2已丢失钠量,次日再补余下一半已丢失钠量与日需钠量一同补给。
2.2.3 常用制剂的选择(补什么)
对于低渗性脱水,针对缺水小于缺钠,可给予含盐溶液,如等渗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对于严重的低渗性脱水的患者可给予3%~5%的高渗盐水。
2.3 高渗性脱水
2.3.1 补水量的估计(补多少)
2.3.1.1 基础需要量
水的日基础需要量成人为2000mL。
2.3.1.2 补充已失水量
按临床估计法,已失水量(L)=体质量(kg)×百分比(缺水量达体质量的百分比,中度为5%,重度为6%~7%或更多)。
2.3.2 水量的补法(如何补)
计算所得的水量不宜在当日一次补完,以免发生水中毒。一般分2d补给,当日补水量=日需要量+1/2已失水量,次日再补余下一半已失水量与日基础需要量一同补给。
2.3.3 常用制剂的选择(补什么)
以5%葡萄糖溶液为主,或低渗0.45%氯化钠溶液。但高渗性脱水实际上也有缺钠,只是因为缺水更多,才使血钠浓度升高。所以如果在纠正时只补给水分,不补适当的钠,将不能纠正缺钠,可能反过来出现低钠血症。故也可给予低渗0.45%氯化钠溶液。
3 体 会
3.1 在制定患者补液计划时,应想到补什么,补多少,如何补3个基本问题。一般以临床表现为主要依据,再结合必要的化验结果进行估计或计算。整个补液计划,要在治疗中参照疗效及患者的心、肺、肾功能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并对大量补液的患者可用中心静脉压、心电图、颈静脉的充盈程度及尿量等监测。要遵循补液的原则:先盐后糖(高渗性脱水例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见尿补钾。补液呈现疗效的标志是,口渴减轻,神色转佳,生命体征平稳,尿量增加,浅静脉充盈及皮肤弹性改善等。
3.2 本文在计算补充已失水量时,主要采用临床估计法,而临床估计法在各类脱水患者补液中应用比较简单、实用。并能及时补液,缓解病情。如按公式计算,必须测定红细胞比容、血钠等值,最后还要进行单位换算,相对比较复杂。并且这些值也随病情的变化而经常变动,在机体代偿能力和病情的复杂演变中,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这些公式也只能起到粗略的估量作用,并非精确的计数公式,所有这些公式都不推荐将估量所得的计量一次注输完毕,而是强调半量,然后根据病情变化和化验结果再决定进一步处理。
总之,在各类脱水患者治疗的补液中,不能硬套书本,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化验指标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还需要长期临床实践的摸索和总结。
[1]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23.
[2]梁力建.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25.
R473
A
1671-8194(2011)04-0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