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北京共识

2011-02-10

中国畜牧业 2011年12期
关键词:源性执业兽医

一、严格生产环节措施,保障动物饲养质量是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基础

1.加快执业兽医能力建设,提高执业兽医技术水平,应列入行业发展重点。在动物饲养过程中,科学用药控制疾病,合理使用添加剂调整生长是一种正常手段。若缺乏具有专业水平的执业兽医把关,其生产质量将难以保证。因此,加快执业兽医能力建设,构建执业兽医继续教育体系,应列入政府的一项重点支持计划。

2.科学防控产地动物疫病。完善动物产地疫病监测体系,研究制定科学的动物免疫程序、开发防控新技术新产品,确立科学的疫情处置措施等配套工作,应列入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的总体规划。

3.严管兽药生产和销售。明令违禁或淘汰的盐酸克伦特罗、乙烯雌酚、氯丙嗪、氯霉素等药物和添加剂,应加大生产厂家和销售人员的处罚力度,有效控制源头。

4.加强有机物和有毒有害金属的控制。环境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和有毒有害金属造成动物产品污染虽然是局部现象,但影响严重。这些污染物可能通过受污染的空气、水和土壤而污染动物源性食品,应列入生产环节控制措施。

二、完善加工与流通环节的监管机制,是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

1.严格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规范执业兽医岗位,加强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实施屠宰加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开展动物源性食品加工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工作,严格施行屠宰加工技术人员、肉品品质检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肉品品质强制检验制度。

2.加强监管部门协调,提高监管力度。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表明流通环节的监管措施有待完善。重点是农业、卫生、质检、工商、食品药品、商务等相关部门的分工要明确,配合要协调,严格监管空白漏洞。

3. 开展动物源性食品风险分析,推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建立GHP、GMP、SSOP、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建立 GHP、GMP、SSOP、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对动物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进行风险分析,有助于消除或降低生产过程对动物源性食品污染的风险。

4.完善产品流通可追溯体系,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在目前已试行的动物源性食品链安全追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应着手完善动物源性食品流通追溯体系,建立动物源性食品生产商、加工商、销售商和顾客之间关系,明确质量安全责任主体,实现流通过程的透明化,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全程监控和追溯。

三、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增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水平

中国兽医协会作为全国性的专业性行业组织,是联系行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中国兽医从业者与国际兽医从业者之间交流合作的窗口。充分发挥兽医协会的作用,能有效缓解政府行政资源不足,有利于规范兽医从业人员的行为,强化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系统控制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并通过行业和社会的宣传引导,对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制定《兽医法》是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未出台《兽医法》,以致兽医管理体制缺法可依,兽医执业行为无法可束。因此,加快出台《兽医法》,明确我国兽医管理体制,规范兽医执业行为,确定执业兽医应有的处方、处置、出具证明等相关权力和相应责任,对违规操作人员进行处罚做出明确规定,与食品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形成配套的法律体系,是保护动物健康、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关键所在,需提请立法部门给予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源性执业兽医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我是兽医志愿者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医师多点执业松绑
说说护士多点执业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医师怎么看多点执业?
医师多点执业:2014再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