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照医学教育全球标准谈实验诊断学精品课程建设

2011-02-10郑文芝温晓艳李立宏张树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诊断学医学考核

郑文芝,温晓艳,李 萍,李立宏,张树平

(河北北方学院临床检验教研室,河北张家口075000)

实验诊断学作为诊断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由于本学科发展非常迅速,临床实践和医学环境形成了多元化的局面,给未来的临床医师和当前的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受到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方面仍有几个关键问题急需解决,即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模式与特色、教材选用与建设、教学效果评估办法等。本课程组对照医学教育全球化标准的要求,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应用研究。现撰文与国内外同道磋商。

1 更新教学理念,顺应医学模式和医学环境的变化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师的医学实践也在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社区医疗的发展对全科医师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也使临床实验室分化为两种模式,即高自动化的多功能实验室和简易的单项现场检查室,因此不但要求检验医师具备参与临床会诊的能力,也需要临床医师掌握一些快速诊断技术。同时,当今医学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患者的法律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公众对医生的负面舆论导向。这些都促使当今的医学生和临床医师改变传统的诊疗观念,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是:如何适应这一变化,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我们认为,除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解决为重点,以多方面训练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对于实验诊断学课程来讲,教学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积极接触临床、正确选择化验项目、熟练掌握简单的实验操作、准确分析实验结果,同时让学生懂得如何有效地与患者和临床带教老师沟通、同学间如何进行分工合作。

2 注重学科交叉,优化师资队伍

要提高实验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要求任课教师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全面的实验室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本课程组除保证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梯次之外,更注重学缘结构和学科专业的互补与交叉。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分别来自临床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医学检验、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及病理生理学等专业。经过研究发现,这种多专业、多层次的教师组合起到了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作用;可以使大家在教学中从多方位的视角进行知识的横向联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也有利于教师在科研方面进行学科合作,促进学科发展。

3 根据”标准”要求,优化、细化教学环节

3.1 划分知识模块、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新一轮教学大纲修改过程中,根据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需要,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知识模块:包括临床常用筛检(常规)实验、特定疾病诊断实验、治疗监测实验等。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基本概念、参考值、临床意义及评价。尤其是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验诊断。同时加强了绪论部分的教学,强调基础课与临床课、实验诊断学与其它诊断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以此引导学生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理顺知识体系。

3.2 充分利用问题引导式及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为使学生真正作到学以致用,采取两种方式进行课堂讨论,其一是:先结合图片和实物照片介绍临床资料、初步化验结果、其它检查情况,所提出的问题有:①初步诊断或印象?②(还)需做哪些检查,预期结果?③还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为加深学生印象,有些病例在讲课之前先组织同学讨论,然后讲授相关的实验检查项目,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每个教学单元都开宗明义。另一种方式为:在讲授课堂内容之后为学生提供临床案例,督促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复习。

3.3 增强实验课教学效能,突出该学科的教学特色

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来讲,学习实验诊断学课程的最终目标是正确选择化验项目,正确分析检验结果,并用于临床疾病的诊疗与判断。实验课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目前多数高校所开出的实验项目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与学生培养目标相比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随着病人知情权和消费权益意识的不断增强,要求临床医师能对所选用检验项目的理由给予合理的解释。而学生在学习阶段进行检验项目或仪器的简单操作仅能起到增强感性意识的作用,难于实现教学效能。也有学者建议增加实验课时数和实验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众所周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在基础课学习阶段。而在临床检验项目日益增多、课时不断压缩的大环境下,上述说法既难于实现、也难于和临床实验室完全同步,更难于体现课程的特色。作者认为是舍本求末!为提高实验教学效能,本课程组结合实验诊断学的学科特点,采用以下实验教学模式:①根据课程进度,由同学分组下病房采集相关临床病例和标本。②教师对病例简单加工,设计课堂问题,准备实验材料。③课堂介绍病例资料,由同学讨论并决定所用检验项目。④讲评,决定首选项目(即大纲规定项目),指导学生完成实验。⑤讨论实验结果,提出诊断意见。⑥课下讨论是否需要其他检验项目?需与哪些疾病鉴别?至于学生动手能力如何,实验结果和结论的准确性就是最客观的评价标准。学生由此可做到:①掌握相关疾病的实验诊断思路,锻炼了动手能力。②养成自觉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对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的意识,提高诊断水平。③锻炼与病人交往的能力与技巧,激发对病人的同情心,为日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奠定感情基础。④锻炼组织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树立团队精神。⑤实验中如遇到难于解决的临床问题,可形成继续研究和探索的空间。

4 编写配套教材,提高授课效率

本课程一直使用卫生部规划教材,在部分专业还试用过王鸿利教授主编的《实验诊断学》7年制规划教材。教学过程中及时向学生推荐代表检验与临床最高水平的中外文专著或期刊,另外还编写了系列辅导教材,如《实验诊断学实验指导与学习纲要》、《实验诊断学综合辅导教程》、《实验诊断学病例选编》、《实验诊断方法学》、《实验诊断学内容精要与习题集》、《实验诊断学实验实习指导》、《诊断学习题集》等。目的在于使同学在学习中抓住重点,复习时有所侧重,便于贯彻教学团队的教学意图。

5 更新教学质量考核观念,注重多方面能力的考核

考试,既是对学生前期学习成绩的一种测评手段,也是督促学生继续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更是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客观依据。但以往的部分任课教师将考试看成是单纯对学生的考察,因此形成了考核形式、命题思想和题型的单一性、命题内容和的机械性,从客观上逼迫学生猜题押宝、死记硬背,疲于应付考试。通过学习”标准”中关于教学质量考核思想和和教育测量学理论,结合对以往试卷的系统分析和教学改革实践,在考核方式及命题技巧方面形成以下模式。

5.1 开展实验考核,现场考察学生多方面能力。通过模拟国外设置考试站的方式,设计一些现场考核项目,考核程序为与实验课相同,只是将事先准备好的考核标本及试验材料布置在考场A,在考场B,在监考老师组织下单独完成考核,并以闭卷形式回答相关问题。该方法可同时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行考核,为实验诊断学教学测量提供了崭新的方法。

5.2 改革理论考试,建立试卷库。以病历分析为主线,以考查学生是否能正确选择化验项目、正确分析检验结果为重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试题类型,综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挖掘他们自主发挥的潜力。这一做法,使他们再次感受到学有所用、学有所为的乐趣。为此,课程组编写了配套考试大纲和样题,使考核更具有可操作性。

6 开展双语教学,深化素质教育改革

为拓宽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我们选取部分章节由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主要用英语、穿插少量汉语进行教学。同时还指导部分专业学生查阅文献,撰写综述,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这门课程和相关的学术动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他们日后的科研实践奠定了基础。

总之,我们的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顺应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突出了桥梁课的特色,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及质量考核办法。使医学生在从基础课过渡到临床课学习之际,能尽快进入角色,并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诊断学医学考核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内部考核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医学、生命科学类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