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楚雄州蚕业的现状和实现规模经营的对策

2011-02-10李华荣

中国蚕业 2011年3期
关键词:楚雄州蚕种蚕业

李华荣 何 勇

(1双柏县茶桑站,云南楚雄 675100; 2楚雄州茶桑站,云南楚雄 675000)

蚕业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大蚕丝生产国,蚕业已经成为全国部分地区、特别是楚雄地区部分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楚雄州蚕桑产业现状

到2010年底,楚雄州共有桑园面积7 877.2 hm2(含2010年新植桑园403.6 hm2),其中,投产桑园4 288.6 hm2,占总面积的54.4%,2010年全年饲养蚕种46 763盒,产鲜茧1 679 t,产值5 454.76万元;全州有桑园的农户30 136户,户均拥有桑园0.26 hm2,其中养蚕的农户12 211户,占有桑园农户的40.5%,全年户均养蚕收入4 467.09元,鲜茧平均价格32.49元/kg;全州约45.6%的桑园未投产,59.5%的栽桑户不养蚕,且投产的桑园每公顷仅饲养蚕种10.9盒、产鲜茧391.5 kg、产值12 719.22元。全州桑园规模小、户均经营小、单位面积养蚕量少、盒种产茧量低、经济效益差。

楚雄州现有鼎丰蚕种有限公司和姚安天硕蚕种有限公司2家蚕种生产单位,年生产蚕种能力约30万盒;州内建成投产的茧丝加工企业有3家(即:江南制丝业有限公司,1 440绪,年生产白厂丝能力120 t;姚安海润丝绸有限公司,2 400绪,年生产白厂丝能力180 t;永仁赛丽丝茧丝绸有限公司,1 200绪,年生产白厂丝能力90 t),拥有5 040绪自动缫丝设备,年生产白厂丝能力390 t;在建丝厂1家(大姚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2 400绪、200 t)[1]。楚雄州在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大发展的机遇条件下,蚕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制丝企业不断增加,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2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1 桑园基础设施差 投产面积小

据我们调查,楚雄州桑园灌溉条件差,土壤瘠薄,80%均为山地桑,且全州用水灌溉的桑园不到20%;蚕种催青室、小蚕专用共育室和消毒用具缺乏,大蚕室简陋,蚕具不配套;投产桑园面积小,仅为54.4%,近45.6%的桑园不养蚕,没有经济收益;而且投产桑园单位面积养蚕量少(10.9盒/hm2)、产茧量低(391.5 kg/hm2)、效益差(8 444.33元/hm2),严重制约着楚雄州蚕桑产业的发展。

2.2 桑园布局分散 户均规模小

我国大多数地区户均桑园面积在667 m2左右,即使是蚕桑产业比较发达的浙江省,2008年户均桑园面积也仅有1 240 m2、饲养蚕种3.17盒、产茧135.57 kg[2]。在我国,蚕业生产至今仍然是以家庭为主的小规模经营,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楚雄州的蚕桑产业更是如此,全州55个乡(镇)、289个村(居)委会、1 922个村民小组、30 136户农户发展栽桑养蚕[1],大部分农户桑园面积在600~1 000 m2之间,个别农户桑园面积不到300 m2。由于桑园面积规模小,农户仅将其作为一项附带的产业来抓,经济效益低,调动不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没有得到农民的足够重视。

2.3 高产科技示范园少 辐射带动力弱

到目前为止,全州仅楚雄市有一片桑园面积在66.7 hm2以上,每667 m2桑园产茧量在150 kg以上、收入在4 500元以上的高产科技示范园,其他县(市)均没有高产科技示范园,辐射带动各县(市)的蚕业发展能力较弱。

2.4 桑园规模小 县市之间发展不平衡

楚雄州目前有8个县(市)栽桑养蚕,但普遍存在桑园面积规模小、产量低、效益差等问题,并且各县(市)之间发展不平衡,也没有形成各县(市)的主导产业,不能很好地带动地方农村的经济发展。即使是桑园面积最大的大姚县和姚安县桑园面积也仅分别为2 949 hm2、2 060.9 hm2,蚕种饲养量分别为20 935盒、12 874 盒,产茧量分别为780 t、446.4 t,产值分别为2 654.3万元、1 478.9万元;楚雄市、永仁县、双柏县、南华县中,除楚雄市、永仁县饲养蚕种超过3 400盒、产茧量在150 t以上,双柏县、南华县饲养蚕种均不足1 500盒、产茧量在20~50 t之间;特别是牟定县和武定县的桑园面积仅分别为22.67 hm2、16.7 hm2,饲养蚕种分别为 60 盒、34 盒,产茧量分别为3.2 t、1.1 t,产值分别为10.4万元、2.8万元。

3 桑园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投入 扩大种植面积

建议全州在抓住“东桑西移”的大好机遇形势下和云南省大力扶持蚕桑产业发展的条件下,加大蚕桑生产扶持和科技投入的力度,投资建设一批“万、千、百”(即:“万亩”、“千亩”、“百亩”)高效规模蚕桑基地[3],进一步带动楚雄州各县(市)蚕桑产业的发展,扩大桑园面积,加快发展速度。

3.2 推广适度规模经营 扩大蚕桑产业发展

据调查,蚕农的桑园经营规模在0.33~1.33 hm2范围内,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最高;桑园面积超过1.33 hm2的,则因管理和劳动力等原因,难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4]。所以,要做到户均拥有桑园0.33 hm2以上,年产茧600 kg,年收入1.8万元以上;并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系列化、保护法制化”的原则,通过项目带动、典型示范,集中发展优质蚕茧基地,努力建设一批蚕桑“万亩”乡(镇),一大批蚕桑“千亩村”;加快各县(市)蚕桑产业的发展的力度,力争使最低县(市)有桑园面积1 333.3 hm2以上,年养蚕在8万盒以上,年产茧2 500 t以上,年经济收入在7 500万元以上。

3.3 推广桑树良种 建立科技示范园

一是大力推广桑树良种。引进国内较优良且适宜楚雄州种植的桑树品种,如盛东一号、陕桑305、农桑8号、农桑12号、农桑14号等。二是扶持各县(市)建设1~2个高产科技示范园。典型引路、样板示范、以点带面,进一步带动各县(市)蚕桑产业的发展。科技示范园标准:每667 m2桑园栽桑1 000~1 200株、产桑叶 2 000 kg、饲养蚕种 4盒、产茧150 kg、上茧率达95%、蚕茧收入达3 000元;技术操作和设施配套要兼顾先进性和适应性[5]。

3.4 加快科技创新 坚持社会化服务

一是加大蚕桑产业的人才教育培养、培训力度;二是建立健全茧丝绸行业科研队伍;三是加大科研、技术推广、培训经费的投入。巩固和完善州、县(市)、乡(镇)、村四级社会化服务网络,强化服务责任、明确任务目标、严格合同管理、考核,全面推行“八统一”的社会化服务,即统一供应蚕种、统一小蚕共育、统一蚕室蚕具消毒、统一桑园治虫、统一蚕用物资配供、统一技术辅导、统一生产标准、统一蚕茧收购[6]。加快桑、蚕新品种及省力化管桑养蚕技术、小蚕共育、方格蔟上蔟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1]胡之亮.楚雄州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调研报告[J].云南农业科技(蚕桑),2010,(增刊):55 -57.

[2]李建琴,顾国达.蚕业风险及其化解对策[J].中国蚕业,2010,31(4):3-6.

[3]姜德义,王军.海安蚕种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蚕业,2010,31(3):46-48.

[4]楼炯伟,黄世荣,陈乐阳.蚕桑促进环保 环保反哺蚕桑[J].中国蚕业,2010,31(3):49 -53.

[5]高峰林.全面实现科学发展观 推动金寨县茧丝绸产业健康发展[J].中国蚕业,2010,31(3):42 -45.

[6]张健,王文义,李龙,等.江苏现代蚕业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探讨[J].中国蚕业,2010,31(4):46 -48.

猜你喜欢

楚雄州蚕种蚕业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四川蚕业》稿约
“2020年楚雄州青年作家创作会暨培训班”掠影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楚雄州文联积极开展春节写春联活动
攻克优质蚕种质量控制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