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GCS评分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25例救治体会
2011-02-10车明柱冯小奇李伟韬侯本明
车明柱 冯小奇 李伟韬 侯本明
(通化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吉林 通化 134000)
老年人GCS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极高,是颅脑损伤中伤情最为严重者。如何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一直是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我院2004至2010年共收治25例60岁以上的GCS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现就其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18例,女7例;年龄60~82岁,平均71岁,80岁以上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0.5~24h。受伤方式:车祸20例,摔伤5例。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
25例患者瞳孔双侧散大10例,单侧散大11例,双侧缩小3例,双侧不规则变化1例;入院时呼吸不规则7例。合并伤:合并胸部损伤3例,腹部损伤1例,骨折6例。诊断:原发性脑干损伤4例,脑挫裂伤8例,脑挫裂伤合并血肿13例;25例中,14例并发消化道出血,14例肺部感染,5例肾功能衰竭,3例心功能衰竭,6例营养衰竭。
1.3 治疗
25例全部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血氧饱和度95%以上。给以冬眠降温、脱水、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以及对感染、电解质乱、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癫痫等并发症的治疗。其中13例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同时注意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高压氧等康复治疗。
2 结 果
25例中存活6例,存活利率24%,根据GCS3评分结果,恢复良好1例,中残2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
3 讨 论
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昏迷时间长,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治疗困难,护理复杂,病死率高,除应及时诊断和抢救治疗外,还应精心合理地加强临床护理,这不仅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也是对巩固手术治疗效果和促进患者康复、减少致残率的重要环节。GCS3分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伤情最为严重者,以往病死率近100%[1]。随着治疗手段和方法的不断改进,近几年生存率大为提高[2]。但由于老年人本身的生理特点,GCS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仍极高。其死亡原因有严重损伤、继发性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手术加重损伤、合并伤药物原因等。本组25例中,死亡19例,病死率76%。回顾25例伤者的治疗抢救过程并结合文献,我们的体会如下。
3.1 及时治疗
迅速、及时、有效阻断及减轻脑组织进一步损害,是成功的关键。本组死亡的19例患者全部在2h之后就诊。存活的6例有4例在1h内就诊,2例在2h内就诊,说明受伤至治疗时间的长短明显影响预后。及时治疗,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也可以最快的时间缓解对身体的损害。
3.2 手术方式
25例中单侧瞳孔散大11例,双侧瞳孔散大10例,21例中,共13例入院后即可行手术治疗,8例行单侧去大骨瓣血肿清除术,死亡2例,5例行双侧去大骨瓣血肿清除术,5例全部死亡。
3.3 气管切开,防止低氧血症
本组25例全部行气管切开,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要注意消毒隔离,加强护理,尽量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因为GCS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气管切开维持时间较长,下呼吸道直接暴露外界,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是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本组25例中发生肺部感染14例,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7例。
3.4 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为使伤后脑水肿高峰期机体和脑组织处于轻度脱水状态,伤(术)后3d,输液量控制在1500~2000mL/d,同时使用强力渗透型脱水剂甘露醇,并注意患者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对肌酐、尿素氮升高者,可以用人血白蛋白、甘油果糖、速尿等。同时亚低温可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组织耗氧量[3]。本组25例中由药物发生肾功能衰竭5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
3.5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早期营养支持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多的热能和蛋白质,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和神经功能恢复,减低致残率和病死率[4]。要避免高渗深营养液,适当增加纤维。因为早期胃排空延迟,患者不能很好地耐受肠内营养。本组25例发生营养衰竭6例,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维护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还有助于肠道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并能刺激胃蛋白酶和胃肠激素合成和分泌,保证肠道的免疫及屏障功能,使肠胃功能更早的恢复,对治疗和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6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能有效地增加氧的弥散性,增加组织对氧的利用,有助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促进昏迷觉醒[5],改善预后。3.7 其他
如对感染、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高血糖、癫痫以及心血管并发症和合并症及合并伤的治疗。
[1] BcckerDP,Gadc GF,Millcr TD.Prognosis after head injury In:Yonmans JR.ED.Neurological Surgery[M].Philadephia:Saunders,1990:2194.
[2] 江基尧,董吉荣,朱诚,等.21例GCS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经验[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1):7.
[3] 江基尧,朱诚.国外亚低温与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1993,20(1):4.
[4] 陈立华,刘运生,马建荣,等.胃肠外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颅内压及氮平衡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1999,15(3):178.
[5] 王传明,张同瑾,曹连生,等.高压氧为主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疗效[J].中华航海医学杂志,1998(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