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基于社区心理学的分析与建议

2011-02-10谢传送蔡翥李晓驷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1年3期
关键词: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健康

谢传送, 蔡翥, 李晓驷

农村中学生是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深入了解和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为其提供可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本文拟从社区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做出分析和建议。

1 社区心理学简介

社区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和拉丁美洲,它诞生的标志是1965年5月在马萨诸塞州的斯维姆斯哥特市举行的社区心理学会议[1]。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很少,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且心理治疗更多的是对已出现心理问题的人进行治疗,因此对心理疾病的预防工作做得很少[2]。另外,人们对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日益重视也是社区心理学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3]。如今,社区心理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观点:主张从生态学视角理解和分析人的行为;提倡全社会参与和协调发展;注重预防重于治疗;尊重并理解人和文化的多样性;坚持系统论视角,重视和促进组织、社区乃至社会环境的改善。

2 社区心理学视角下的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社区心理学是力图在人们的真实背景和社会系统中理解和帮助人的学科及其实践。把人置于背景和系统之中,是西方社区心理学最为突出的标志”[2]。本文采用 Dalton[4]提出的五层次生态水平分析模型,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1 个体因素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发展的第二次高峰期[5],生理发育带来了心理转型:首先,出现了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追求自我独立但对父母等权威仍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所以他们既抵触权威又渴望得到权威的肯定和支持;第二,出现了强烈的交往需要,但又不愿轻易向他人吐露心声,这让他们时常感到孤独、苦闷和自卑;第三,有美好的梦想,但又不能正确估计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因此容易产生激烈的情绪波动;第四,性意识开始觉醒,但性教育的缺乏使得他们不知该如何应对而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2.2 微观系统因素和组织因素

微观系统是与个体直接相互作用的环境,两者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创建、社会角色的分担、共享任务的完成来实现的。在这个水平上,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则具有破坏作用。组织由多种微观系统组成,如班级、学校和家庭。这些微观系统对个体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2.3 社区因素

农村中学生所生活和学习的乡镇场所可视为社区层次。社区的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都会对生活在其中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美文明、安全和谐且生活、体育、娱乐设施齐全的社区环境会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而目前我国农村社区的贫困落后、各种设施缺乏、娱乐场所经营不规范等因素严重损害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另外,相关服务组织的缺乏也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

2.4 宏观系统因素宏观系统包括社会和文化及超越当地社区的政治经济环境。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变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6]。当前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的社会问题比较多,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一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心理压抑之中;单亲家庭的增多导致这些家庭的学生得不到完整的家庭关爱;社会的主流人才观与新课程理念相悖,一部分学生在社会评价中屡遭挫折,其心理自信及成功期望不能正常建立等。此外,“留守”也是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3 社区心理学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目前我国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面临着这样的困境:由于社会变迁和个体生长发育等原因,农村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但是由于体制、理念和办学条件等限制,农村中学中,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严重缺乏[7]。产生于类似背景下的社区心理学对我们走出此困境给予了重要启示:

3.1 全社会的参与和协调发展

社区心理学家主张,社区心理学工作者不仅要为部分人提供直接服务,而且要向社会公众广泛传播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实现全社会的参与和协调发展。鉴于此,我国农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直接心理辅导,而且要为全体师生及家长,甚至社会大众传播相关知识与技能;专业心理健康教师要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协调合作,促进他们将心理健康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教育部门在加强对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养的同时,还要对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既能很好地解决专业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又能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最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2 增强防御能力,预防重于治疗

社区心理服务和干预的重心是发展和提高个体与社区的能力,而不仅限于治疗人们的病理缺陷。从优势视角出发,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发掘并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如自立自强的精神、勤劳务实的态度、淳朴敦厚的性格,以及热爱自然的情感等,增进其对心理问题的防御能力。这样不仅能减少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而且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教育成本,并且能让学生获得自我帮助的能力。

3.3 尊重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性

尊重人与人文化的差异性,意味着个体的行为需要放在特定文化的特定情境中才能真正被理解。尊重和理解学生及其所在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文化差异性,有利于专业工作者与学生、家长、老师及其他社区成员之间建立一种彼此尊重的合作关系,而这种关系本身就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3.4 坚持系统论观点,重视组织、社区乃至社会环境的改善要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要针对个体进行教育和辅导,而且要改善中学生成长的班级、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环境。班级方面,以班主任为主导营造积极上进、团结互助的班风;学校方面,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心理健康,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关爱和优美的校园环境;家庭方面,由政府或基层组织向家长及代理监护人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促进家长多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社区方面,规范娱乐场所,建立相关组织为中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提供相应的软硬件设施;社会方面,净化社会风气,改变不合理制度,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中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1] 王广新.西方现代社区心理学述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0-93.

[2] 左斌.西方社区心理学的发展及述评[J].心理学动态,2001,9(1):71-76.

[3] 于华林,杨毅.我国社区心理学研究述评[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13-18.

[4] Dalton JH,Elias MJ,Wandersman A.Community psychology linking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y[M].Belmont: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2001.

[5] 郑显亮.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教育对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18-119.

[6] 余建林.浅谈当前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J].南平师专学报,2005,24(3):29-31.

[7] 李亮,杨丽.韶山市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情况调查报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6):120-124.

猜你喜欢

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