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进展

2011-02-10乔平何贵翔

中医药信息 2011年3期
关键词:熟地黄肾虚绝经期

乔平,何贵翔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下降,激素水平改变而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腰酸骨痛、皮肤麻木刺痒或有蚁爬感、记忆力下降、浮肿便溏、甚或情志异常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称为绝经前后诸证,相当于西医围绝经期综合征。近年来,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了一定进展。笔者就目前中医治疗本病的有关资料加以归纳总结,综述于下。

1 病因病机

1.1 肾脏虚损论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元气。妇女年至绝经,肾气渐衰,冲任脉虚,精血不足,肾阴不足,阳失潜藏,肾阳虚衰,经脉失养,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肾虚是致病之本[1]。叶燕萍[2]对 106例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分型,其中肾虚型占 84%。中医妇科名医罗元恺将其病机概括为肾气衰 -天癸竭 -闭经或绝经 -不孕,均说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是肾虚。

1.2 心肝脾肾多脏功能失调

钱丽旗等[3]通过总结近几年的研究结果后发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远不止肾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古代医家提出的“女子以肝为先天”学说在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且亦与心脾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故有病源于肾,发展于肝,累及心脾之说。

姜坤[3]认为,肝藏血,主疏泄,具有调节血液的作用,其主宰着妇女的月经,故肝在更年期综合征的病变中起主导作用。“肝为血海”,女子以血用事,肝气的正常疏泄,肝血的充养对妇女月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精血不足,心阴内亏,肝失濡养,阴不制阳,阳气偏亢,或七情太过,导致肝气逆乱,气逆则可化热生火而引起心肝火旺,继而表现出本病之两胁闷胀,乳房、少腹胀痛,头晕目眩等症状,肾及心肝,阴虚火旺,肝气郁结为其主要病机[4]。

薛静燕[5]认为,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时,在重视先天之本属肾的同时,不可忽视后天脾胃的作用,“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魏升[6]认为,后天脾气不足至元气不足,气血衰少,天癸竭止,肾精亏乏,阴阳失于平衡,使机体阴阳气血逆乱是本病的根本原因。

夏融[7]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精神情志症状主要是由于“心主神明”功能的失调引起,“心主神明”,“心主血脉”。若心火偏亢,肾水不济,则水火失济若忧愁思虑,积想在心,心气不得下通于肾,胞脉闭阻,则易出现绝经前后诸症[8]。

1.3 痰瘀内生论

张庆福[9]认为,本病与“痰”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因“百病皆由痰作怪”。随着生活节奏变快,生活压力加大,每多形成“肝郁脾虚痰浊不化”之证,久之痰郁化火,神明受扰,阴阳失调而出现更年期诸证。

2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2.1 辨证分型治疗

张桂珍[10]主张从肾论治本病,采用补肾六法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肝肾阴虚型,治以滋补肝肾,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味;心肾阴虚型,治以滋肾养心,方选六味地黄丸合生脉散加减;肾虚肝郁型,治以滋肾柔肝,方选左归丸合逍遥丸加减;脾肾两虚型,治以温肾健脾,方选肾气丸合理中丸加减;肾虚血虚型,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肾虚血瘀型,治以补肾活血,方选二仙汤合丹参饮加味。

2.2 古方加减

罗新梅[11]采用六味地黄汤合生脉散(《医学启源》)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163例。方药组成:熟地黄30g,山茱萸、山药各 20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 15g,人参(另炖)5g,麦门冬 10g,五味子 6g。结果治愈 65例,好转 76例,无效 22例,总有效率为 86.5%。

李莉[12]采用左归丸(《景岳全书》)治疗 72例更年期综合征,结果显效 23例,有效 42例,无效 7例,总有效率为 90.28%。并通过临床观察表明,左归丸对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情绪异常、关节酸痛、头晕耳鸣、心悸症状改善最佳,总有效率分别为 93.33%、93.18%、92.11%,肝肾阴虚组及肾虚肝旺组因病机与方药吻合,总有效率均为 100%,而对脾肾阳虚证型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2.3 基本方加减

熊翡[13]采用二齿安神汤加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07例。基本方:龙齿 30g,紫贝齿 30g,磁石 30g,石菖蒲 10g,丹参 12g,熟地黄 15g,山药 12g,山茱萸 12g,茯苓 15g,牡丹皮 12g。随症加减:头痛、眩晕者去熟地黄,加天麻 10g,钩藤 12g,石决明 30g;心悸、失眠者去熟地黄,加夜交藤 15g、合欢皮 15g;出汗者加浮小麦3g;肾阳虚者去熟地黄、牡丹皮,加淫羊藿 15g,菟丝子15g,仙茅 6g。结果痊愈 14例(13.1%),显效 66例(61.7%),好转 70例 (257%),无效 7例 (6.5%),总有效率为 93.5%。

冯培贤[14]用更年乐方加减治疗本病,方药:熟地黄 20g,山药 12g,丹皮 10g,山茱萸 10g,茯神 15g,玄参20g,女贞子 14g,龟板 15g,何首乌 18g,枸杞 9g,当归10g,山药 15g,远志 10g,炙甘草 8g。加减法:夜间口干甚者加天门冬 10g,麦门冬 12g;心悸失眠甚者加龙齿20g,炒枣仁 18g;形寒肢冷者去玄参、丹皮加仙茅 8g,淫羊霍 10g;肝气郁滞者去山茱萸加柴胡 9g,香椽 10g。

闰冬梅[15]用滋清安神饮治疗本病 275例,药物:黄精、茯苓、炒枣仁、竹茹、地骨皮、知母、党参各 20g,菖蒲、郁金、远志、丹皮各 15g,栀子 12g,珍珠母 30g,白薇 10g,甘草 10g。加减法:头晕目眩较重者加灯心草3g,蝉蜕 20g;大便干结者加炒决明子 30g,紫菀 20g;血压高者加天麻 10g,生龟板 20g,钩藤 30g,夏枯草 20g;心烦易哭者合甘麦大枣汤加百合 20g,桂枝 6g,柴胡10g,龙骨 、牡蛎各 20g,其治愈 180例,有效 8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 97.2%。

2.4 专方专治

夏桂成[16]以更年 1号新方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 120例,方药:淮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钩藤、莲心、紫贝齿,总有效率 89.2%。黄玉明[17]用刺五加联合逍遥散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观察,给予刺五加 60m L加 5%葡萄糖液 250m L或生理盐水250m L静滴,中药柴胡 12g,白术 10g,白芍 10g,当归10g,茯苓 15g,甘草 5g,生姜 5g,远志 10g,夜交藤 30g,合欢皮 30g水煎服,每日 1剂,以 7d为 1个疗程。治疗 2个疗程后开始显效,失眠、情绪不稳情况纠正 24例,月经紊乱情况纠正 18例,总有效率 96%。孟安琪[18]等应用自拟更年汤治疗 2009年 5月~2010年 5月门诊收治的 7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药用:太子参 15g,熟地黄 20g,当归 15g,白芍 20g,茯苓 15g,山茱萸 15g,枸杞 20g,菟丝子 15g,桑椹 15g,甘草 10g。随证加减。1剂水煎服,每日早饭前、晚饭后 30min温服,1个月为 1个疗程,治疗 2个疗程。经治疗后其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效 52例,有效 13例,无效 5例,总有效率 92.8%,自拟更年汤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2.5 固定成方

中药汤剂有着很好的疗效,但其携带不便,煎煮费时等不足,有些病人往往不能坚持长期服用。因此近年来,用有效的方剂制成成药进行治疗,比中药煎剂服药服用方便,亦有着较好的疗效。毛亚萍[19]用宁心安神胶囊(黄连、琥珀、茯苓、远志、珍珠母、丹参、淮小麦等)治疗阴虚内热,心火偏旺型更年期综合征 40例,临床控制 6例,显效 6例,有效 27例,无效 1例,总有效率 97.5%。陈大蓉等[20]用黄连阿胶胶囊(黄连、阿胶、白芍、何首乌)治疗 90例,与尼尔雌醇组 30例对照,按 Kupperman评分标准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4%,与对照组比较,P<0.05,且出现疗效时间短,治疗后 3个月未发现副反应。

2.6 其他治法

刘氏[21]取穴:关元、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根据主症的不同,分别加以不同的穴位,如月经不调加地机、血海;潮热、心悸、多汗、失眠加阴隙、神门;烦躁易怒加太冲;骨质疏松加太溪;皮肤干燥者加列缺、照海。其总有效率为 93.3%。陈氏[22]运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现针刺加穴位贴压能较好的调节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可使血清 E2含量提高,血清 FSH和 LH含量降低。

3 结语

更年期综合征为妇女常见病,由于受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的影响,有些妇女的症状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影响生活和工作,因此对本病的防治不容忽视[23]。中医药治疗本病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无论是辨证论治,还是专方专治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如对于“证”实质的研究及中药药理机制研究等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期把现代医学与中医传统理论更好地结合起来,从不同阶段、多途径、多层次等方面进行研究,做到防治并重。

[1]姚石安.补肾化癖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是什么[J].中医杂志,1994,35(4):245.

[2]叶燕萍.106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J].福建中医药,2000,31(5):18-19.

[3]钱丽旗,姜坤.从肝论治更年期综合征经验[J].江苏中医,1997,18(8):5.

[4]陆启滨.更年期综合征病因病机探源[J].中医药学刊,2001,19(2):139.

[5]薛静燕.健脾升清饮治疗绝经前后诸症 62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8(3):186-197.

[6]魏升,陈学堂.更年期综合征从脾论治[J].新中医,1991,23(2):8-9.

[7]夏融.更年期综合征侧重心的理论和实践[J].江苏中医,1996,17(2):41-43.

[8]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0.

[9]张庆福.从“痰”论治更年期综合征及辨证调护[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7(3):36-37.

[10]张桂珍.补肾六法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14(2):6-8.

[11]罗新梅.六味地黄汤合生脉散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163例[J].新中医,1998,30(11):43-44.

[12]李莉.左归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72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5(3):26-27.

[13]熊翡.二齿安神汤加味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107例[J].河北中医,2001,23(7):514.

[14]冯培贤.更年乐治疗更年期综合征[J].中医药研究,1996,12(3):40.

[15]闰冬梅.滋清安神饮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275例[J].江苏中医,1997,18(12):17.

[16]夏桂成.更年 l号新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120例[J].中国医药学报,1995,10(4):8.

[17]黄玉明.刺五加联合逍遥散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8):2496.

[18]孟安琪,臧玲.自拟更年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0,10(37):1975.

[19]毛亚萍.宁心安神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1):2.

[20]陈大蓉,程积华,唐显著,等.黄连阿胶胶囊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7,3(2):6.

[21]刘希茹.针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2):40-41.

[22]陈启波.穴位注射配合耳穴压迫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临床体会[J].广西医学,2003,12(25):2496-2497.

[23]徐伟,徐秀芬.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治疗[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4,36(12):1028.

猜你喜欢

熟地黄肾虚绝经期
《傅青主女科》调经篇中白芍和熟地黄配伍浅析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围绝经期女性多焦虑 积极化解要得法
透视“肾虚综合征”
熟地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